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碱式次氯酸镁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抗菌PE薄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13 04:18

  本文关键词:碱式次氯酸镁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抗菌PE薄膜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聚乙烯(PE)薄膜,在包装食品的使用过程中,只是简单地阻隔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然而吸附在薄膜表面上的细菌会在短时间内生长和繁殖,促使细菌及其分泌物迁移到食品表面,以致食品变质。抗菌PE薄膜能够主动地抑制吸附在表面的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更好地发挥食品保鲜和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开发抗菌PE薄膜并应用于食品保鲜包装是功能包装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薄膜中添加抗菌剂是目前抗菌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抗菌剂是一种具有对细菌、霉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高度敏感性的化学物质,,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甚至杀灭微生物。研究较多的抗菌剂,主要有nano-Ag,nano-ZnO以及nano-TiO2等贵金属元素抗菌剂,但是制备成本高,不便大量地用于制备抗菌PE薄膜;而碱式次氯酸镁(Basic magnesium hypochlorite particles BMHs),与其它无机抗菌剂相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见光不分解,不溶于水,方便保存与运输,是一种性价比高的无机抗菌剂,所以本课题将选用一种价格低廉的无机抗菌剂BMHs制备抗菌PE薄膜,主要内容有: 1、在由OP乳化剂、环己烷、正戊醇三种物质组成的微乳体系下,以MgCl2和NaClO(10%)为原料制备了BMHs;利用激光颗粒粒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SEM)对BMHs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3mLOP、3mL正戊醇、15mL环己烷、1mL0.4M MgCl2的体系中,加入1.1mLNaClO溶液(10%有效氯),在恒温20oC条件下反应5h,能够得到平均粒径为80nm左右、粒径分布均匀的、单分散性好的均匀球状BMHs。抗菌性能测试表明,BMHs抗菌片(重量为0.1g、直径为13.5mm)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39.5mm、40.0mm;对两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0μg/ml,在此浓度下,与两种细菌分别作用8h、4h,杀菌率便达到99%,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 2、利用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对BMHs表面进行改性,以亲油度为评价标准,对改性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接触角、傅立叶红外分析仪(FT-IR)和热重分析(TG)对改性后的BMHs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BMHs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的条件是:在浓度为0.02g/L的BMHs分散体系中,硬脂酸钠添加量为0.15g,反应温度为20oC、反应时间为5h。改性后的BMHs能够很好的分散在水油两相中的上层油相中,BMHs片的接触角为103°;FT-IR和TG分析表明,硬脂酸钠与BMHs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吸附在粒子表面,因此改变了BMHs粉末表面特性,将其亲水表面改性成疏水表面;抗菌性能测试表明,改性后的BMHs依旧保持良好的抗菌性能。 3、以三氯乙烯为溶剂通过流延法制备抗菌PE薄膜。在实验中,改变BMHs的掺入量(0.5%、1%、1.5%、2%、2.5%),讨论了不同掺入量的改性BMHs对抗菌PE薄膜的影响,研究了抗菌PE薄膜的抗菌性能以及抗菌持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的BMHs,能够在抗菌PE薄膜中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团聚大颗粒出现,与PE树脂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当改性BMHs掺入量为1%时,抗菌PE薄膜得到最佳机械性能;抗菌实验表明抗菌PE薄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都在60%以上;在空气中放置10天和在室温水中浸泡10天后,其抗菌活性几乎不受影响,说明抗菌PE薄膜具有长效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BMHs 微乳法 制备 抗菌性能 改性 抗菌PE薄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6
  • 1.1 抗菌剂11-16
  • 1.1.1 有机合成抗菌剂11-12
  • 1.1.2 天然抗菌剂12-13
  • 1.1.3 无机抗菌剂13-15
  • 1.1.4 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15-16
  • 1.2 抗菌剂的抗菌性能评价16-17
  • 1.2.1 抗菌概念16
  • 1.2.2 抑菌圈法16
  • 1.2.3 营养肉汤稀释法16
  • 1.2.4 振荡烧瓶试验16-17
  • 1.3 抗菌材料17-19
  • 1.3.1 抗菌塑料薄膜17-18
  • 1.3.2 抗菌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18-19
  • 1.4 无机抗菌剂的表面改性19-22
  • 1.4.1 偶联剂19-21
  • 1.4.1.1 硅烷偶联剂20
  • 1.4.1.2 钛酸酯偶联剂20-21
  • 1.4.1.3 铝酸酯偶联剂21
  • 1.4.2 表面活性剂21-22
  • 1.5 碱式次氯酸镁22-25
  • 1.5.1 碱式次氯酸镁的制备22-24
  • 1.5.2 碱式次氯酸镁的抗菌性能及其机理24
  • 1.5.3 碱式次氯酸镁的应用24-25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其研究内容25-26
  • 第二章 微乳法制备 BMHs 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26-39
  • 2.1 引言26-27
  • 2.2 实验耗材和试验方法27-31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7-28
  • 2.2.2 实验前准备28-29
  • 2.2.2.1 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28
  • 2.2.2.2 MgCl_2与NaClO 反应比28-29
  • 2.2.2.3 培养基配置29
  • 2.2.2.4 菌悬液配置29
  • 2.2.3 实验方法29-31
  • 2.2.3.1 BMHs 的制备29-30
  • 2.2.3.2 抗菌悬液配置30
  • 2.2.3.3 液体稀释法30
  • 2.2.3.4 振荡培养法30
  • 2.2.3.5 抑菌圈实验30-31
  • 2.2.3.6 SEM 检测31
  • 2.3 结果与讨论31-38
  • 2.3.0 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31
  • 2.3.1 MgCl_2与NaClO 反应比31-32
  • 2.3.2 有机溶剂环己烷的体积32-33
  • 2.3.3 反应物浓度对 BMHs 的影响33-34
  • 2.3.4 温度对 BMHs 的影响34-35
  • 2.3.5 抑菌圈35
  • 2.3.6 BMHs 的 MBC 测试35-36
  • 2.3.7 接触时间对 BMH 杀菌性能的影响36-37
  • 2.3.8 机理探讨37-38
  • 2.4 本章总结38-39
  • 第三章 碱式次氯酸镁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抗菌 PE 薄膜中应用39-53
  • 3.1 引言39
  •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39-43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39-40
  • 3.2.2 实验方法40-43
  • 3.2.2.1 培养基配置40-41
  • 3.2.2.2 BMHs 湿法改性41
  • 3.2.2.3 亲油度的测定方法:41
  • 3.2.2.4 沉降实验41
  • 3.2.2.5 接触角测试41
  • 3.2.2.6 抑菌圈实验41
  • 3.2.2.7 PE 抗菌薄膜的制备41-42
  • 3.2.2.8 BMHs/PE 薄膜的机械性能测试42
  • 3.2.2.9 PE 抗菌薄膜的抑菌率测试42-43
  • 3.3 结果与讨论43-52
  • 3.3.1 不同改性剂对 BMHs 改性的效果43
  • 3.3.2 硬脂酸钠添加量对亲油度的影响43-44
  • 3.3.3 反应温度对亲油度的影响44-45
  • 3.3.4 反应时间对亲油度的影响45
  • 3.3.5 改性 BMH 的亲油性45-46
  • 3.3.6 改性 BMH 的红外分析46-47
  • 3.3.7 改性 BMHs 的热重分析47-48
  • 3.3.8 改性 BMHs 的抑菌圈48
  • 3.3.9 BMHs 在抗菌 PE 薄膜中分散48-49
  • 3.3.10 抗菌 PE 薄膜的热分析49-50
  • 3.3.11 抗菌 PE 薄膜的机械性能50-51
  • 3.3.12 抗菌 PE 薄膜的抗菌性能51-52
  • 3.4 总结52-53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53-55
  • 4.1 结论53-54
  • 4.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4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巍;王建清;;真空镀银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6年02期

2 傅晓云;黄薇;;无机抗菌剂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9年10期

3 黄家莉;;果蔬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10年01期

4 赵俊燕;罗世永;许文才;;抗菌包装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12年05期

5 孙淼;郝喜海;邓靖;李菲;史翠平;李慧敏;;抗菌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J];包装学报;2011年03期

6 魏大巧;唐颖蕾;刘丽;夏雪山;彭金辉;;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S3期

7 万斯;彭兵;柴立元;李国良;张金龙;;十八烷胺改性载银二氧化钛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04期

8 马玉龙;杨波;;铜离子-氧化锌/十六烷基铵基吡啶-蒙脱石复合材料的抗菌活性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08期

9 谭绍早;张葵花;刘应亮;;季擕盐-铜/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6年03期

10 郑皓;徐少俊;杨晓霞;陈志龙;;抗菌防霉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1年11期


  本文关键词:碱式次氯酸镁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抗菌PE薄膜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02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