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颗粒状硫酸软骨素作为磷酸钙骨水泥致孔剂的探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4:04

  本文关键词:颗粒状硫酸软骨素作为磷酸钙骨水泥致孔剂的探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索颗粒状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hS)作为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致孔剂的可行性,观察对其孔隙率和凝固时间的影响,并探讨磷酸钙骨水泥/硫酸软骨素颗粒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的降解及骨组织反应。方法:1.体外实验:将ChS与CPC以不同的比例复合,设置2组实验组,CPC与ChS质量比为9:1(C1组)、8:2(C2组),以及单纯CPC(C组)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其煅烧后内部能否成孔,并测量孔隙率及37℃下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2.体内实验:选取18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制备直径4.85mm,深度8mm的圆柱形骨缺损,分为CPC/ChS复合物组(实验组)和CP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物组(对照组),每组共18个骨缺损。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对样本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光镜观察,分析CPC/ChS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的降解及骨组织反应。用Image pro plus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骨缺损的新生骨组织面积比例,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外实验:与CPC相比较,CPC/ChS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煅烧后材料断面有较多孔径产生,孔径大小为10μm~50μm。C组、C1组、C2组的总孔隙率分别是(38.7±0.8)%、(52.7±±1.2)%、(60.5±0.9)%,CPC/ChS复合物的孔隙率明显增高(P0.05)。C组、C1组、C2组37℃环境下初凝时间分别为(4.04±0.37) min、(6.39±0.49) min、(12.54±0.92) min,终凝时间分别为(16.89±0.57) min、(36.90±1.49) min、(69.98±0.77) min。与CPC相比较,CPC/ChS复合物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均延长(P0.01)。2.体内实验:大体观察:新西兰大白兔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无肿胀、化脓等感染症状,伤口愈合期间生活习性未见异常,进食和活动正常规律、体重无明显变化,未观察到毒性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组织学检查:(1)CPC/ChS组:术后4周时,材料内部的ChS颗粒已溶解并被骨组织所取代,材料表现为较为疏松的结构。术后8周时,边界处的CPC已降解吸收被新生的骨组织所取代,已较难辨认出原始的植入材料边界,植入材料已不能保持完整性。术后12周时,可见更多的植入材料已降解吸收,只有中心部分CPC残留及周边散在的CPC颗粒。植入材料已完全失去其完整性,出现了正常的松质骨结构。(2)CPC/PLGA组:术后4周时,材料整体显示较为致密的结构,骨组织沿着材料的表面生长。术后8周时,未见PLGA颗粒降解后所形成的不规则孔隙,骨组织长满材料周边。术后12周时,CPC与新生的骨组织紧密结合,仅有周边的材料降解。新生骨组织比例:(1)CPC/ChS组:从4周到12周,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新生骨组织的数量逐渐增高,新生骨组织比例12周(55.98±7.77)%8周(32.22±1.57)%4周(11.70±3.80)%,4周组、8周组及12周组三组之间经方差分析两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PC/PLGA组:术后4周时的新生骨组织面积为(6.31±1.43)%,术后8周时为(7.39±2.59)%,术后12周时为(8.20±1.71)%,三个时间点的新生骨组织量基本无变化,4周组、8周组及12周组三组间经方差分析两两之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分析可见:术后4周、8周及12周时,新生骨组织比例CPC/ChS组均明显大于CPC/PLG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将ChS颗粒与CPC进行复合,可显著增加CPC的孔隙率,但凝固时间变长。2.CPC/ChS颗粒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能力及生物相容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 硫酸软骨素颗粒 凝固时间 孔隙率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1
【目录】:
  • 个人简历3-5
  • 缩略词索引5-6
  • 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5
  • 第一部分 体外实验15-23
  • 1 实验材料15-16
  • 2 实验方法16-17
  • 3 结果17-20
  • 4 讨论20-22
  • 5 小结22-23
  • 第二部分 体内实验23-37
  • 1 实验材料23-24
  • 2 实验方法24-29
  • 3 结果29-32
  • 4. 讨论32-36
  • 5. 小结36-37
  • 全文结论37-38
  • 正文参考文献38-45
  • 综述45-57
  • 综述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张里程;石涛;熊琦;唐佩福;;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修复材料的性质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2 李长青,周跃;仿生髓核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免疫原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3 崔运利;王富友;谭洪波;张颖;陈卫军;杨柳;;利用胶原和聚乙烯醇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支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7期

4 朱广楠;孙康宁;;明胶对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8年03期

5 汪朝阳,赵耀明;聚乙醇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J];广州化学;2004年01期

6 樊洪,陈治清,魏大鹏;纯钛表面吸附硫酸软骨素A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7 樊洪,陈治清,杨连举;钛种植体复合硫酸软骨素A对骨愈合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年04期

8 赵莉;何晨光;高永娟;崔磊;曹谊林;;PLGA的不同组成对支架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年05期

9 朱振安,毛远青;骨科生物医用材料[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5年03期

10 汪朝阳,赵耀明,王方;熔融共聚法用外消旋乳酸直接合成聚乙醇酸-乳酸及其表征[J];现代化工;2004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琳惠;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羟基乙酸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复合物的力学性能及体内骨组织反应初探[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颗粒状硫酸软骨素作为磷酸钙骨水泥致孔剂的探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03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