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大变形柔顺仿生足的刚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9:13

  本文关键词:大变形柔顺仿生足的刚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下肢假肢的仿生构形设计一直是拟人机器人与康复假肢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仿生足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成为假体工程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测量、分析健康人体足部结构构形与步态特征,对典型的柔顺储能J/S型机构进行数学建模,并建立其伪刚体模型,进一步对其刚度特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大变形柔顺机构的静力学分析方法。 首先,结合解剖学、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假体工程学、测量学等相关知识,分析了足关节的构造及各部分(骨骼,肌肉,韧带)的运动功能,通过人体下肢的步态研究,探讨足部关节减振、抗冲击、储能和正常站立、行走时自稳定等方面的结构特征,得出人体步行时足关节的相关数据,为柔顺仿生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其次,基于MATLAB软件,对典型的柔顺储能J/S型机构进行数学建模,提出了基于曲率和刚度的柔顺机构片段的划分及优化方法,并基于伪刚体模型理论,建立了J/S型仿生足机构的伪刚体模型,对悬臂梁模型参数的选取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在已建立的伪刚体模型基础上,运用影响系数法和虚功原理,推导出此机构的刚度矩阵,利用奇异值和瑞利商得出机构的刚度判定指标,对J/S型仿生足机构的刚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最后,基于SolidWorks软件对J/S型机构进行实体建模和静力变形分析,并与基于伪刚体模型法计算的变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尤其通过大变形的分析,验证了此伪刚体模型的准确性。
【关键词】:大变形 柔顺机构 仿生足 伪刚体模型 运动影响系数 弹性储能 静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P242;R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2
  • 1.1 概述11-12
  • 1.2 仿生足的研究进展12-19
  • 1.2.1 木胶脚12-13
  • 1.2.2 聚胺酯假脚13
  • 1.2.3 储能假脚13-19
  • 1.2.4 智能假脚19
  • 1.3 课题的来源19-20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20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0-22
  • 第2章 足关节构成及其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22-37
  • 2.1 概述22
  • 2.2 人体足部的构成及特性22-27
  • 2.2.1 足部肌肉、韧带、骨骼的组成22-25
  • 2.2.2 踝关节的组成25-26
  • 2.2.3 足部的其它关节26-27
  • 2.3 足部的生物力学特征27-29
  • 2.3.1 足部的运动特征27
  • 2.3.2 足部的生物力学特征27-29
  • 2.4 步态的生物力学参数29-34
  • 2.4.1 步行的时间参数29-30
  • 2.4.2 步行的空间参数30-31
  • 2.4.3 步行的时-空参数31-34
  • 2.5 步行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34-36
  • 2.5.1 步行的运动学特征34
  • 2.5.2 步行的力学特征34-36
  • 2.6 仿生足的结构特征36
  • 2.7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全柔顺J/S 型仿生足的数学分析37-56
  • 3.1 概述37
  • 3.2 大变形柔顺机构的概念37-42
  • 3.2.1 柔顺机构及其分类37-38
  • 3.2.2 大变形柔顺机构38-40
  • 3.2.3 大变形柔性铰链40-42
  • 3.3 柔顺J 型仿生足的数学描述42-44
  • 3.3.1 J 型机构形状曲线表达式42-44
  • 3.3.2 J 型机构刚度曲线44
  • 3.4 J 型柔顺机构柔顺段的划分方法44-52
  • 3.4.1 基于各基本段的J 型机构段数的确定44-45
  • 3.4.2 基于各基本段的J 型机构柔顺段的划分45-48
  • 3.4.3 基于整体式的J 型机构柔顺段的划分48-50
  • 3.4.4 考虑刚度变化时段长的优化50-52
  • 3.5 S 型机构算例分析52-55
  • 3.6 本章小结55-56
  • 第4章 J/S 型仿生足伪刚体模型的建立56-67
  • 4.1 概述56
  • 4.2 伪刚体模型的概念56-57
  • 4.3 J/S 型机构伪刚体模型的建立57-66
  • 4.3.1 J/S 型机构柔顺段模型参数的选取58-64
  • 4.3.2 J/S 型机构的伪刚体模型64-66
  • 4.4 本章小结66-67
  • 第5章 J/S 型仿生足的刚度特性和静力分析67-86
  • 5.1 概述67
  • 5.2 运动影响系数的概念67-69
  • 5.3 基于影响系数法的刚度矩阵推导69-72
  • 5.3.1 伪刚体模型机构的一二阶影响系数69-71
  • 5.3.2 刚度矩阵的推导71-72
  • 5.4 J/S 型机构刚度特性的研究72-78
  • 5.4.1 相关概念72-74
  • 5.4.2 步行过程的静刚度特性74-76
  • 5.4.3 J/S 型机构方向刚度特性的研究76-78
  • 5.5 J 型机构静力分析78-83
  • 5.5.1 SolidWorks 非线性分析简介78-79
  • 5.5.2 J 型机构的有限元模型79
  • 5.5.3 J 型机构伪刚体模型的变形计算79-80
  • 5.5.4 误差分析80-83
  • 5.6 S 型机构静力分析83-85
  • 5.6.1 S 型机构的有限元模型83
  • 5.6.2 S 型机构伪刚体模型的变形计算83-84
  • 5.6.3 误差分析84-85
  • 5.7 本章小结85-86
  • 结论86-87
  • 附录 1 基于伪刚体模型法的 J 型机构变形数据87-89
  • 附录 2 基于伪刚体模型法的 S 型机构变形数据89-90
  • 参考文献90-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96-97
  • 致谢97-98
  • 作者简介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广平;王侃;张向慧;;平面五杆柔顺并联机构的多稳态特征综合[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05期

2 范贤会;任军;何广平;;基于柔顺机构的扑翼飞行机器人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王娟;吴义伯;张丛春;丁桂甫;;柔顺双稳态机构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7期

4 黄友剑;邱杰;卜继玲;刘建勋;;关于橡胶结构网格布局问题的探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24期

5 李强兴;;圆轴扭转t—r曲线[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86年02期

6 龙靖宇,谢剑刚;大变形碟簧的设计与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韩林,廖启征,梁崇高;输入输出为柔顺杆的四杆机构静力逆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8 杨贵玉,孙宝元,李震;利用滤波法消除拓扑优化中的棋盘格式[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08期

9 胡勇;王玮;武殿梁;范秀敏;;制造过程仿真中的大变形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1期

10 颜惠庚;用应变花测量大变形时的应变转换公式[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祉道;;中国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的严重瓦斯与大变形[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2 刘祚秋;富明慧;蓝林华;陈海欢;;蜂窝材料的非线性等效弹性参数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虞爱民;周怡之;;自然弯曲细长梁大变形弹性力学的广义变分原理[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4 管顺清;石春霞;刘茂社;;拉压不同模量弹性大变形有限元法在水工闸门橡皮止水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5 石嵘;聂国华;张若京;;金属薄壁圆管弯扭大变形行为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6 张年梅;杨桂通;;泡沫铝合金梁的动力学行为[A];复合材料力学的现代进展与工程应用——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庆;;大变形材料中的位错结构[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新志;丁雪兴;苏培仁;;多层圆薄板在温度场内的大变形[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1998(7)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张宝生;陈家庆;许宏奇;苏尚文;;锥型胶芯防喷器的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善元;雷建平;程国强;;薄壁钢管经受侧向撞击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奕湛;社科院: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良性大变形[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本报记者 何鹏邋薛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良性大变形[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张玉玲;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良性大变形[N];光明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王崇燕;科技金钥匙解开难题[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5 张意轩邋周小苑;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通讯员 袁蓉生邋李连明 李国松;宜万铁路堡镇隧道左线出口主体工程完工[N];人民铁道;2008年

7 周晓丹;宜万铁路首座万米隧道胜利贯通[N];人民铁道;2007年

8 安世亚太 马骏;新一代混合刚柔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Dyn[N];中国航空报;2005年

9 周晓丹邋李峰;宜万铁路首座万米隧道胜利贯通[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李瑞英;中国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大大延长[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金青;基于基础结构法的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莉;大变形弹塑性理论[D];清华大学;1988年

3 李冬梅;多场耦合及多相材料的柔顺机构拓扑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周云东;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大变形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姜汉卿;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断裂和大变形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0年

6 王雯静;柔顺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综合[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7 吴乐彬;基于电液伺服并联六自由度机构的广义负载模拟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郭永进;基于Taylor关系的非局部塑性理论的应用与发展[D];清华大学;2000年

9 杨丽红;基于实心圆轴扭转实验的大变形本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安美文;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生化刺激与力学行为的耦合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敬磊;多稳态柔顺机构综合方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2 刘文涛;面向柔顺机构的拓扑优化设计应用拓展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康利君;基于两种柔顺单元柔顺机构的动力学研究与仿真[D];中北大学;2013年

4 张程燮;基于拓扑优化的柔顺机构应力强度设计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杜文婷;典型柔性铰链和柔顺机构疲劳性能及损伤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建锐;大变形柔顺仿生足的刚度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7 王婷;基于载荷路径法的机翼可变后缘柔顺结构拓扑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孙东波;柔顺储能脚的伪刚体建模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梁济民;基于柔顺机构的空间六自由度微位移精密定位平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唐森;基于柔顺机构SMA扭转驱动器设计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大变形柔顺仿生足的刚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16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0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