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超声介导适配体门控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药物释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5:02

  本文关键词:超声介导适配体门控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药物释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喜一部分适配体门控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设计、制备及一般性能检测目的制备一种适配体门控的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HMSNs-Apt),检测其理化性质。并观察HMSNs-Apt的体外超声成像效果,探讨其造影剂可行性。方法采用结构差异选择性刻蚀法来制备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球(HMSNs),碳二亚胺法连接HMSNs和DNA适配体制备HMSNs-Apt,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造影剂的结构形态特点;Malvern激光测径仪检测造影剂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傅利叶红外光谱仪观察HMSNs的表面修饰情况。采用不同浓度HMSNs-Apt溶液进行超声显像。采用不同成像模式和造影模式下不同机械指数采集超声信号,观察体外超声成像效果。结果制备的HMSNs-Apt干燥后为白色粉末,分散于PBS缓冲液和无水乙醇呈白色混悬液。HMSNs-Apt纳米粒粒径为(280.2±14.5)n1n,电位为-(0.63+0.28)mV。透射电镜观察HMSNs-Apt纳米粒较HMSNs纳米粒外表面相对粗糙,不能观察到明显的孔道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证明DNA适配体有效的链接到了HMSNs 。体外超声成像,随着HMSNs-Apt纳米粒浓度的增大,其回声信号强度也逐渐增强,造影模式下也呈现相似结果,并且超声造影成像效果随机械指数增加而增加。结论成功制备出形态规则、球形,大小均匀,性质稳定的适配体门控的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且能很好的用于超声造影成像。第二部分适配体门控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体外寻靶实验及药物释放相关实验研究目的观察适配体门控的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HMSNs-Apt)的体外靶向性能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刺激触发药物释放效果。方法选用常用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分别装载进HMSNs-Apt纳米粒形成HMSNs-DOX-DNA 和 HMSNs纳米粒形成HMSNs-DOX。计算载药率和包封率。将载药纳米微球IHMSNs-DOX和两组HMSNs-DOX-DNA置于摇床中进行药物释放实验,其中一组HMSNs-DOX-DNA在第六小时时采用HIFU辐照,其余两组不做处理。绘制释放曲线。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分别装载进HMSNs-Apt和HMSNs纳米粒,分别标记为靶向组和非靶向组,观察验证其体外特异性识别乳腺癌MCF-7细胞的靶向效果。结果HMSNs-Apt显示了良好的载药效果和药物释放性能,HIFU辐照能明显增强药物释放。体外细胞寻靶实验显示靶向造影剂与乳腺癌MCF-7细胞大量结合,而普通造影剂组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结论HMSNs-Apt对高表达核仁素的MCF-7细胞具有的良好靶向性能。有望成为靶向显影与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并可响应HIFU刺激促发药物定位释放。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 DNA适配体 超声成像 HIFU 药物控释 靶向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1;R318.08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17
  • 参考文献16-17
  • 第一部分 适配体门控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设计、制备及一般性能检测17-27
  • 1 材料和方法17-20
  • 2 结果20-21
  • 3 讨论21-23
  • 参考文献23-24
  • 附图24-27
  • 第二部分 适配体门控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体外寻靶实验及药物释放相关实验研究27-35
  • 1 材料和方法27-29
  • 2 结果29-30
  • 3 讨论30-32
  • 参考文献32-34
  • 附图34-35
  • 全文总结35-36
  • 文献综述36-47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研究项目及学术交流目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红茹;杨松涛;张涛;胡桂秋;夏咸柱;;核酸适配体及其在病原微生物学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姚远;张波;;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3 甘龙杰;兰小鹏;;适配体芯片技术及其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9年06期

4 兰小鹏;;适配体技术及其在医学检验研究中的作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2年10期

5 李晓佩;杨良嵘;黄昆;李文松;孙西同;刘会洲;;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离及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3年01期

6 刘婷先;张娜;;适配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13年05期

7 唐德平;张宇洁;毛爱红;;适配体在体外细胞检测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年13期

8 李红玉;阎辉;;适配体与病毒性感染诊断及治疗[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05期

9 满燕;吕雪飞;彭广;宋达;庆宏;;双适配体夹心微阵列芯片在凝血酶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4年Z1期

10 胡燕;杨先达;;核酸适配体在肿瘤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圣;刘彩云;卢建忠;;基于核酸适配体和酶循环放大的腺苷化学发光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巍;赵新颖;屈锋;;毛细管电泳法筛选蛋白质的核酸适配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3 杨晓娟;邴涛;梅宏成;上官棣华;;核酸适配体用于手性拆分L型和D型色氨酸[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4 郑冬梅;娄新徽;;一种基于结构开关型适配体的无标记荧光传感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薛利云;周小明;邢达;;基于核酸适配体探针和酶辅助荧光信号扩增的等温高灵敏度蛋白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马文韬;古力;屈锋;;毛细管电泳筛选大肠杆菌适配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7 梁好均;徐华国;邓伟;;核酸适配体链构象转变的研究[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8 王晓芳;程琳;耿霞;赵强;;基于适配体修饰的磁珠和量子点荧光法检测凝血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汪海林;章大鹏;;单核苷水平核酸适配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温桂清;范燕燕;梁爱惠;蒋治良;;核酸适配体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检测血清中钾离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文;核酸适配体在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于洋 田野;蛋白质检测有了新方法[N];吉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坤;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时间分辨荧光纳米探针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陈霞;功能核酸的筛选及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3 林雪霞;微流控芯片与可控适配体技术用于细胞代谢物分析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周庆同;生物相空间中的适配体和药物虚拟筛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郭业民;基于适配体传感器的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菁菁;适配体功能化的荧光纳米探针用于蛋白和细胞传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严喜鸾;基于核酸适配体化学发光检测新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胡献刚;新兴适配体在高效净化/诊断环境与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特点及其机理[D];南开大学;2012年

9 谭誉宇;肿瘤细胞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序列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陈秀娟;镰刀菌毒素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分析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侠;蛋白质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慧玲;BHL DNA适配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金钏;适配体纳米金比色法灵敏度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于连元;核酸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在肿瘤靶向免疫治疗及靶向热疗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赵变军;基于适配体特异性作用的乳腺癌细胞表面多种肿瘤标记物同时检测的新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乔醴峰;基于核酸适配体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一步纯化固定化研究及其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吕莉;基于适配体的酶联吸光度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D];山西大学;2015年

8 陈艳霞;核酸适配体/小檗碱荧光体系的构筑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9 吕琴;基于荧光标记适配体的荧光各向异性法检测小分子[D];山西大学;2015年

10 朱志玲;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赭曲霉毒素A SPR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超声介导适配体门控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药物释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17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