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自救互救用创面封闭胶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20:12

  本文关键词:自救互救用创面封闭胶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战争以及特大自然灾害等极端环境下,由于缺乏物资和医疗人员,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对污染性创面清创的清水以及医用材料等,往往不能及时对开放性创面进行有效清创而导致感染的严重后果。目前我国对开放性创面常用的紧急救治方法仍为三角巾纱布绷带包扎后再后送到后方救治机构再进行清创缝合等进一步处置。而清创的重点在于早期清创,但是往往由于伤员数量巨大,交通受阻,后送困难,物资缺乏,后勤保障困难等原因,导致污染性创面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伤口感染发生率高。在汶川地震和玉树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伤员救治中我们就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同时使用传统的三角巾纱布绷带包扎开放性创面需要大量前期培训,需要熟练掌握大量特定部位的包扎方法。但很多特殊部位不易包扎,且包扎效果不好,甚至还有一些部位尤其是躯干无法用三角巾纱布绷带包扎。而且三角巾纱布绷带包扎只具有简单隔绝异物以及部分止血功能,不具备抗感染性能,功能单一。 这样使得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快速、有效、简便地防止或减少开放性创面感染的发生成为一个难题。而在这类情况下自救互救往往是唯一的选择,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医用敷料在极端环境下用于自救互救临时封闭创面,一方面达到隔绝异物的目的,另一方面敷料又具备抗感染性能,可以大大降低开放性创面的感染发生率。 目的 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已研制出三氯生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以下简称抗菌胶)。本次试验利用各种改性材料对抗菌胶进行改性,使其粘结强度、韧性、抗感染等性能满足需要,同时通过滤纸片法检查改性后对未改性抗菌胶抗菌性能的影响。然后建立污染性创面动物模型,应用改性后的抗菌胶敷料,与纱布绷带包扎法进行比较,探讨用该敷料处理污染性创面的实用性、快捷性、有效性。 方法 (1)用改性材料改性抗菌胶并测试改性后胶粘剂的各项性能; (2)确定配方后检测对抗菌胶抗菌性能的影响; (3)建立污染性创面实验动物模型,对比抗菌胶及纱布包扎两种方法; 结果 (1) MWCNTs-COOH、疏水型纳米二氧化硅、丁腈橡胶、环氧树脂有明显的增强效果; (2) MWCNT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增强效果; (3) MWCNTs-COOH、MWCNTs、纳米二氧化硅、丁腈橡胶、PMMA有增韧效果; (4)环氧树脂无明显增韧效果; (5) MWCNTs-COOH、MWCNTs、丁腈橡胶、环氧树脂无增稠效果; (6)纳米二氧化硅、PMMA有明显的增稠效果; (7)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抗菌胶不降低抗菌胶的抑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 (8)更换抗菌胶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结论 (1)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敷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污染性创面封闭胶。 (2)用液体敷料式抗菌胶封闭创面是一种可行的污染性创面治疗方式。
【关键词】:自救互救 污染性 感染 开放创面 抗菌 医用胶粘剂 拉伸剪切强度 玻璃化转化温度 粘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641;R318.08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6-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5
  • 第一部分 抗菌胶的改性研究15-42
  • 实验一 增强改性研究15-21
  • 1.1.1 实验目的15
  • 1.1.2 实验材料15-16
  • 1.1.3 实验方法16-17
  • 1.1.4 实验结果17-21
  • 实验二 增韧改性研究21-27
  • 1.2.1 实验目的21
  • 1.2.2 实验材料21-22
  • 1.2.3 实验方法22
  • 1.2.4 实验结果22-27
  • 实验三 增稠改性研究27-32
  • 1.3.1 实验目的27
  • 1.3.2 实验材料27
  • 1.3.3 实验方法27
  • 1.3.4 实验结果27-32
  • 实验四 扫描电镜研究32-34
  • 1.4.1 实验目的32
  • 1.4.2 实验材料32-33
  • 1.4.3 实验方法33
  • 1.4.4 实验结果33-34
  • 实验五 改性后对抗菌胶抗菌性能的影响34-38
  • 1.5.1 实验目的34-35
  • 1.5.2 实验材料35
  • 1.5.3 实验方法35-37
  • 1.5.4 实验分组37
  • 1.5.5 实验结果37-38
  • 结论38
  • 讨论38-42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42-65
  • 2.1 实验目的42
  • 2.2 实验材料42
  • 2.3 实验方法42-45
  • 2.4 实验结果45-55
  • 2.5 结论55-61
  • 2.6 讨论61-65
  • 参考文献65-68
  • 文献综述68-76
  • 参考文献73-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76-77
  • 致谢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贺年;盛明爽;刘海峰;赖建云;潘肇基;侯书恩;张小红;李军;郭志华;;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改性后的水下粘结性能[J];材料保护;2009年11期

2 刘长利;吴文健;满亚辉;张学骜;钱斯文;;纳米SiO_2改性紫外光固化有机硅杂化材料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3 姚元章;张连阳;程晓斌;沈岳;何勇;童卫东;鲁开智;;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4 任永川;赵玉峰;麻晓林;沈岳;;地震后送伤员的临床特点及救治对策[J];创伤外科杂志;2009年04期

5 刘晓国,官文超,李贤;纳米C_(60)/C_(70)-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5期

6 高建宾;屈小红;陈佳琳;廉珂;宁伟;;玻璃窗膜用丙烯酸酯/ATO隔热压敏胶的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0年12期

7 张文云;袁艳波;陈庆华;肖玉鸿;李星星;;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硼酸铝晶须-二氧化硅熔附体填料复合树脂弯曲性能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8 凌爱莲,杨冬玲,白金泉;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J];化学与黏合;2005年03期

9 刘平先;许艳慧;肖群;李志安;;纳米义齿基托树脂的制备及挠曲性能的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1年02期

10 陈先云;陈蜀岚;刘华;;地震伤员开放性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目标监测[J];四川医学;2009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自救互救用创面封闭胶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22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