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纤维素的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1:07

  本文关键词:基于纤维素的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制备了两种基于纤维素的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高分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作为增强相应用在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所制备的两种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水诱导的形状记忆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一定的可生物降解性,因此其应用在生物医学上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首先,我们将微晶纤维素(MCC)复合到可生物降解的D,L-聚乳酸(PDLLA)基体中,制备了水诱导的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然后,对这种水诱导的PDLLA/MCC形状记忆复合材料进行了微结构分析、水接触角检测、吸水性能检测、热性能分析、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分析;并在37℃水环境下,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我们发现PDLLA-MCC-35复合材料在37℃C水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同时,我们考察了PDLLA-MCC-35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然后,我们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硫酸催化水解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NCC),同时对NCC进行了结构、形貌、尺寸、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制备了长度在200nm左右,直径在10nm左右的具有较大长径比的NCC。 最后,我们采用化学的方法将制备的NCC复合到聚己内酯(PCL)和聚乙二醇(PEG)中,由于NCC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其可作为交联剂把用二异氰酸酯封端的PEG和PCL分子链交联起来,形成了形状记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网络,从而制备了PEG-PCL-NCC形状记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对这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微结构分析、交联程度分析、水接触角检测、吸水性能检测、热性能分析、结晶性分析、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细胞毒性分析;并考察了这种复合材料热致型形状记忆性能以及水诱导的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PEG[60]-PCL[40]-NCC[10]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致型以及水诱导的形状记忆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 水诱导形状记忆 复合材料 可生物降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4
  • 第1章 绪论14-27
  • 1.1 形状记忆高分子14-21
  • 1.1.1 形状记忆高分子简介14
  • 1.1.2 形状记忆高分子的记忆原理以及分类14-18
  • 1.1.3 形状记忆高分子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18-21
  • 1.2 纤维素概述21-23
  • 1.2.1 纤维素简介21
  • 1.2.2 微晶纤维素21-22
  • 1.2.3 纳米纤维素22-23
  • 1.3 纤维素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23-24
  • 1.3.1 微晶纤维素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23
  • 1.3.2 纳米纤维素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23-24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创新24-27
  • 1.4.1 研究意义及目的24-25
  • 1.4.2 研究内容25-26
  • 1.4.3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26-27
  • 第2章 水诱导的PDLLA/MCC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表征27-41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27-28
  • 2.1.1 实验材料27-28
  • 2.1.2 实验仪器28
  • 2.2 水诱导的PDLLA/MCC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制备28-29
  • 2.3 水诱导的PDLLA/MCC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29-31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29
  • 2.3.2 接触角表征29
  • 2.3.3 吸水性能表征29
  • 2.3.4 热性能表征29
  • 2.3.5 静态力学性能表征29-30
  • 2.3.6 动态力学性能表征30
  • 2.3.7 水诱导的形状记忆性能表征30
  • 2.3.8 体外降解实验表征30-31
  • 2.3.9 细胞毒性表征31
  • 2.4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31-40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31-32
  • 2.4.2 接触角结果分析32-33
  • 2.4.3 吸水性能分析33-34
  • 2.4.4 热力学性能分析34
  • 2.4.5 静态力学性能分析34-35
  • 2.4.6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35-37
  • 2.4.7 水诱导形状记忆性能分析37-38
  • 2.4.8 体外降解结果分析38-39
  • 2.4.9 细胞毒性分析39-40
  • 2.5 本章小结40-41
  • 第3章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以及表征41-48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41-42
  • 3.1.1 实验材料41
  • 3.1.2 实验仪器41-42
  • 3.2 硫酸催化水解制备纳米纤维素42
  • 3.3 纳米纤维素性能的表征42-44
  • 3.3.1 纳米纤维素的红外光谱表征42-43
  • 3.3.2 纳米纤维素的X射线衍射表征43
  • 3.3.3 纳米纤维素的粒径表征43
  • 3.3.4 纳米纤维素的透射电镜表征43
  • 3.3.5 纳米纤维素的热稳定性表征43-44
  • 3.4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44-47
  • 3.4.1 红外光谱分析44-45
  • 3.4.2 X射线衍射分析45
  • 3.4.3 粒径分析45-46
  • 3.4.4 透射电镜分析46-47
  • 3.4.5 热稳定性分析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PEG-PCL-NCC形状记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表征48-64
  •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48-49
  • 4.1.1 实验材料48
  • 4.1.2 实验仪器48-49
  • 4.2 实验方法49-51
  • 4.2.1 NCC均匀分散在DMF溶液中以及浓度的测定49-50
  • 4.2.2 PEG-PCL-NCC形状记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50-51
  • 4.3 PEG-PCL-NCC形状记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51-54
  • 4.3.1 ~1H-NMR表征51
  • 4.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51
  • 4.3.3 凝胶含量表征51-52
  • 4.3.4 接触角表征52
  • 4.3.5 吸水性能表征52
  • 4.3.6 热性能表征52
  • 4.3.7 X射线衍射表征52
  • 4.3.8 静态力学性能表征52
  • 4.3.9 动态力学性能表征52-53
  • 4.3.10 形状记忆性能表征53
  • 4.3.11 细胞毒性表征53-54
  • 4.4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54-63
  • 4.4.1 ~1H-NMR分析54-55
  • 4.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55-56
  • 4.4.3 凝胶含量分析56
  • 4.4.4 热力学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56-57
  • 4.4.5 静态力学性能分析57-58
  • 4.4.6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58-59
  • 4.4.7 热致型形状记忆性能分析59-60
  • 4.4.8 水诱导形状记忆性能分析60-62
  • 4.4.9 细胞毒性分析62-63
  • 4.5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志强;张世珍;徐本植;;在光固型材料补牙中应用氢氧化钙衬底[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2 黄勋彬;索进平;陈春友;杜庆玲;沈继云;周洁玲;;过滤型络合铜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输精管节育器对雄犬精液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7年01期

3 张砺;;牙科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老化和温度效应[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0年04期

4 王敏;颜伟;李淑惠;李晓辉;;系列仿生高分子复合材料与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相容性体外实验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6年02期

5 魏建军;许建平;周一农;徐纪文;蔡琼英;黄双武;;碳纤维增强聚砜颅骨修补材料的动物实验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2年01期

6 梅海龙;陶圣祥;孔抗美;齐伟力;郑浩;;负压闭式引流在断肢再植中的临床应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陈吉华;赵三军;熊宇;王迎捷;张凌;方明;李伟;周国峰;;口腔黏结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8 王永红;殷义霞;严琼娇;李世普;;RGD高分子材料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生物学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08年04期

9 王宏伟;贾延辉;;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及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高翔;光善仪;徐洪耀;沈卫华;顾莉琴;巨安奇;;聚乙烯醇模板中原位水热法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控制制备及表征[J];功能材料;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坤;郑国强;朱荧科;刘春太;申长雨;;具有导电超细纤维网络的高分子复合材料[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黄玉东;;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3 李家柱;林安;甘复兴;;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环境试验[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明;郭少云;李姜;沈佳斌;许双禧;;共挤出法制备交替多层高分子复合材料[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家柱;林安;甘复兴;;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环境试验[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运源;华文忠;;高分子复合材料—增韧耐磨胶的研制既在重型机床作涂层导轨的应用实践[A];摩擦学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7年

7 孙振华;;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国产无蜡抛光垫的制备[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郭少云;李姜;李婷;杜芹;;交替微层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与结构[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解孝林;周兴平;黄乐平;杨挺青;;两类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10 朱永光;郭朝霞;于建;;基于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的改性及其性能预测[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景文;全球高分子复合材料需求快增[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姜立文;提高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新方法问世[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石开;我国研制成功可植入人体的高分子复合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4 黄晓;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杨虎林;防潮防霉高分子复合材料[N];中国包装报;2003年

6 杨虎林 刘珍兰 王万禄;防静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N];中国包装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吴楠;会员的贴心人[N];中国工商报;2011年

8 陶健;上海轨道交通力求“无障碍”[N];科技日报;2004年

9 田野 记者 曹吉根;门博会展现中国门业新“门道”[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苗睿 天津记者站孙文胜;世界自行车生产扎堆天津[N];中国税务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雪;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龚兴厚;原位(共)聚合改性HA及相关高分子复合材料[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成卫;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4 张红平;几种常规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界面的计算机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曹也文;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6 关爽;功能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付丽红;胶原蛋白与植物纤维素的结合机理及利用[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蕴;氨基功能化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刘野;基于纤维素的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瑞;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裴志强;聚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5 肖宇;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兴刚;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在高分子复合材料合成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镱;炭黑粒子在聚合物中凝聚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孙璐;新型输精管节育器材料(络合铜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璐;新型输精管节育器材料(络合铜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曹双平;植物单根纤维拉伸性能测试与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纤维素的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25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