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旋前方肌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01 18:16

  本文关键词:旋前方肌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在腕关节标准侧位平片及MRI上旋前方肌的正常表现及肿胀的临床意义,并建立旋前方肌的正常值范围及诊断标准,以期提高对腕部隐蔽性骨折的检出率。方法对以单侧腕部外伤就诊的285例受检者(男性131例,女性154例)拍摄腕关节标准正侧位平片,并加照对侧正常(未受伤和无其它腕部疾病史)腕关节标准侧位平片(左腕132例,右腕153例),测量受检者每侧旋前方肌最大厚度(Biggest thickness of pronator quadratus,BTPQ)并观察正常腕关节旋前方肌形态学表现。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性别间及不同旋前方肌形态间旋前方肌厚度之间的差异。并对20名志愿者行T1WI矢状位MRI扫描,观察旋前方肌形态学表现并与受检者平片对照。6例因外伤侧平片无骨折但旋前方肌明显肿胀且伴有旋前功能障碍者,5例行MRI,1例行CT检查。结果正常的旋前方肌的厚度(BTPQ)的平均值为(4.89±1.91)mm,其中旋前方肌厚度男性显著大于女性(P0.01)。旋前方肌分为四型:A薄片型;B饱满清晰型;C下部模糊型;D全部模糊型,MRI图像旋前方肌的形态学表现与之相对应。薄片型、饱满清晰型及下部模糊型的旋前方肌厚度男女之间都相差显著(P0.01),全部模糊型因显示不清,无法测得其旋前方肌厚度。总体上薄片型分别与饱满清晰型、下部模糊型旋前方肌厚度相差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饱满清晰型与下部模糊型旋前方肌厚度相差不显著(P0.05)。骨折组旋前方肌最大厚度平均值为(7.69±2.61)mm。结论薄片型与饱满清晰型较其它两型多见,全部模糊型最少见,说明在正常人中旋前方肌前方的脂肪间隙多显示清晰。当男性6mm,女性5mm时,临床有外伤史和旋前障碍等体征,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隐蔽性骨折的存在。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X线诊断研究室;
【关键词】旋前方肌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影像解剖学
【分类号】:R687.3
【正文快照】: 前臂与腕部外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X线平片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对明显的骨折如Colles骨折可迅速明确诊断,但隐蔽性骨折在X线平片上容易漏诊[1]。国外学者早在70年代就曾提出腕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间接征象有助于检测隐蔽性骨折[2],以旋前方肌肿胀征象最有意义。我们在工作中也据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培忠;吴文洋;王祖飞;;双下腔静脉畸形的影象学诊断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杨斌;赵敏;熊斌;;髂骨翼内入路开窗松质骨采取法[J];北京医学;2008年03期

3 李淑芳;;采集桡动脉血与采集足背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比较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年09期

4 窦化平;;膝关节内侧疼痛60例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15期

5 陈革华;吴浩荣;龚汉昌;钱继民;;贲门癌经腹切除术27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10期

6 李森;闵少雄;张辉;付国建;王鹏程;靳安民;;被动应力训练对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修复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陈其伟;马廷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腹股沟区解剖的认识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年06期

8 刘玲;宁刚;李学胜;郭应坤;刘关键;;小儿动脉韧带钙化——一个正常的CT征象[J];放射学实践;2009年08期

9 杨光;田民;;腰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卢春萍;;手背静脉穿刺致神经损伤的防治[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宗武;基于脉搏波阻抗谱的血液电特性无创检测[D];天津大学;2007年

2 郭磊;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的仿真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森;应力负荷下兔肩袖急性断裂术后腱—骨修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董旭;基于正交设计的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及方案优化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振宝;定点按压正骨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肖智;组配式外固定架固定肩胛骨体部骨折的初步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玉良;基于sEMG的电针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郭猛;近端胃大部切除附加幽门成形对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志成;前臂骨间后神经与肱骨外上髁关系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11年

8 李刚;经椎前通路健侧颈_7移位修复患侧下干的神经匹配性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9 熊坤林;盆底薄层断面解剖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影像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弓健;双侧股骨近端DXA骨密度测量差异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鹏;贺永斌;曹树伟;王大伟;;脊椎骨折的X线、CT及MRI影像学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06年09期

2 高西杰;葛英霖;李祖斌;;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9期

3 孔庆聪;郭媛;王晓红;邓星河;郭月飞;;良性成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10期

4 周四清;徐钐;徐健;贺洪德;;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12期

5 高鑫;龙廉国;刘小兵;;高场磁共振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6 彭仁政;吴耀贤;;成骨肉瘤比较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年01期

7 王桂宁;张家雄;霍敏中;;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5期

8 吴仁昌;慕义;倪宏彬;白荣杰;;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05期

9 杨永岩;皮厚山;许尚文;史震山;陈自谦;;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张林海;肖承江;陈延;何忠利;陈秀萍;王忠信;吴政光;;X线、CT及MRI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飞;;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秦海松;朱卫;;低场MRI在膝关节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3 赵世华;蒋世良;陆敏杰;张岩;闫朝武;祁晓鸥;韦云青;曹程;;磁共振成像在异位心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马海峰;王嵩;张世界;徐冰;;肛瘘十字扫描法MRI诊断[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5 石良喻;洪连旺;;MR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6 赵建农;刘小丘;吴硕琳;王宇田;;fMRI影像导航结合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护在脑皮质运动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赵建农;刘小丘;吴硕琳;王宇田;;fMRI影像导航结合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护在脑皮质运动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郭献日;;胸部磁共振成像在放疗中的价值[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单军;;MR扩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转移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谢波;周建生;;骨肉瘤侵袭范围的MRI测量与确定合理切除平面的相关研究[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旭;MRI导航术开启手术介入治疗新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李苏玲;胸椎间盘突出并发弛缓性瘫痪1例探讨[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刘志坚;易误诊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肿瘤表现[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MRI才是金标准[N];健康时报;2009年

5 马晓静 黄国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保驾先心病手术[N];健康报;2006年

6 邹松年;腰痛原因理不清 匆忙治疗误病情[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记者 徐述湘;胰腺外科领域两大《指南》值得期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玉素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N];伊犁日报(汉);2006年

9 葛秋芳;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不宜做X光胸透[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方陵生 编译;修复受损脑组织[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细高;SPIO标记BMSCs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活体MR示踪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杨长伟;人工腰椎间盘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3 边杰;肝移植受体血管术前MSCTA与3D-DCE-MRA评估及病理对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李颖智;骨巨细胞瘤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及临床诊断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耿晓鹏;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外科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齐滋华;3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肌骨肿瘤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孙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刘记存;颈髓压迫性损伤的DTI动态演变规律及其病理学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9 陈长青;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姜滨;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手术前后脑代谢及功能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官景俊;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D];青岛大学;2005年

2 李蒙;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3 崔久法;腰椎多发性骨髓瘤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4 王俊波;磁共振成像对骨关节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韩成坤;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泉萌;中国人活体颅脑重要结构的影像学测量[D];山东大学;2005年

7 向芳友;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陈国华;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磁共振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9 李玉欣;MR扩散加权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王宇泽;MRI在诊断滑膜皱襞综合征中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旋前方肌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39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