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2的表达水平定量分析组织工程骨成骨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06-06 12:06

  本文关键词: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2的表达水平定量分析组织工程骨成骨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大块骨损伤是目前重建手术的巨大挑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人工材料单独或结合骨移植。然而,自体骨移植材料来源有限且可导致供体损伤。异体骨移植有导致免疫反应、疾病传播和炎症的风险。近年来组织工程骨技术治疗骨缺损的研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组织工程骨技术有三个关键元素:(1)细胞(2)生长因子(3)支架。同时,组织工程骨的生长环境对成骨也有很大的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多能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骨髓提取并在体外迅速扩增,因此被广泛用做种子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富含可以影响骨再生的生长因子。当被激动剂例如凝血酶激活时,富血小板血浆可以释放这些细胞因子。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骨技术中有关键性的作用,β—磷酸三钙生物支架材料具有高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可吸收性和可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等优点。灌注型生物反应器可以模拟生物内环境和创建一个三维立体空间,来促进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成骨分化早期的重要参考指数为ALP的表达水平。此外,ALP在骨的钙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被认为是成熟的成骨细胞的标志性酶。在体外成骨试验中,ALP浓度的定量检测常被用作早期成骨份化的常规性标志物。Bglap2作为成骨细胞成熟的标志物,主要在骨细胞钙化期出现。本实验应用灌注型生物反应器,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β—磷酸三钙生物材料支架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并利用富血小板血浆作为成骨诱导中生长因子的来源,将以上因素相互组合成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兔皮下,通过检测不同组合构建的复合体其ALP和Bglap2的表达水平,评估以上各因素在组织工程骨成骨中的促进作用。方法1.取2-3月龄的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好后放于实验台,备皮,固定,消毒,铺无菌巾,在无菌条件下用穿刺针抽取双侧胫骨平台内下侧骨髓5ml,梯度密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传代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2.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经兔耳缘静脉抽取新鲜血液约5ml,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加入到盛有1ml 5%枸橼酸钠的10ml离心管中,轻轻摇晃,防止凝固。将上述离心管中的血液放入离心机中,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第一次离心3300rpm,第二次离心3000rpm,然后得到无色透明的胶冻状物质即是富血小板血浆。3.将第三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将制备的细胞悬液滴加到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上,上下翻转支架材料,这样可以使支架材料的每部分都有细胞接触,滴加好细胞悬液后,向每个培养孔板中追加3ml的细胞培养基,放入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过夜。将上述制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复合体置入含有或不含有富血小板血浆的生物反应器灌注柱内,最后,将生物反应器整套系统置入37℃、5%CO2孵箱培养3周。放置好后调节流速为3ml/min,没2-3天换一次培养液。电镜下观察生物支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增殖和生长。我们将构建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材料分成五组:A组: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磷酸三钙+生物反应器B组: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磷酸三钙C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磷酸三钙+生物反应器D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磷酸三钙E组:β—磷酸三钙。4.将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的复合体取出,植入到大白兔腰部的深浅筋膜之间,缝合,并记录其位置,三个月以后,处死大白兔取出复合体材料,将复合体材料上的细胞分离并进行定量PCR以检测细胞中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5.定量PCR重复三次。所得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各组之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见接种后3天出现少量细胞粘附贴壁,此时细胞呈现梭形。培养7天后观察到细胞集落的出现,传代培养7天后观察到细胞形成漩涡状集落。2.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经过2次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示2%的细胞为CD34阳性,98%的细胞为CD44阳性。3.电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支架材料上良好的粘附和分布。4.实验组因骨钙素2(BGLAP2)、碱性磷酸酶(ALP)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实验组之间的比较也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结论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中较理想的种子细胞。2.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能够有效诱导成骨。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适合于在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材料上黏附和增殖。4.生物反应器可以提供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生长和分化的三维立体环境从而促进骨的生成。
【关键词】:骨缺损 β-TCP支架 生物反应器 富血小板血浆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R318.08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英文缩写及符号说明13-15
  • 前言15-19
  • 材料与方法19-21
  • 试验方法21-34
  • 实验结果34-35
  • 讨论35-38
  • 附图38-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5-46
  • 附件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明;组织工程骨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2 张元平 ,崔继秀 ,裴国献 ,王永刚 ,金丹 ,秦煜 ,陈滨 ,魏宽海;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初步观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1期

3 蓝旭;梁军;葛宝丰;刘雪梅;;不同冻存方法对组织工程骨生物活性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2期

4 刘杰;许建中;刘曦明;罗飞;何清义;代飞;谢肇;;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成骨机制探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5 刘勇;裴国献;江汕;任高宏;梁双武;赵培冉;;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影像学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6 刘勇;裴国献;江汕;姚旺祥;任高宏;孙新君;;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组织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16期

7 蔡升勇;习俊通;;基于形函数控制的组织工程骨架孔隙结构实体建模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8 毛天球,杨维东,陈富林,陶凯;组织工程骨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9 李智;组织工程骨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3年06期

10 宋晋刚,许建中;脉冲电磁场在组织工程骨培养中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忠;张西正;李志宏;;组织工程骨的构建策略及存在的问题(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邓力;杨志明;智伟;解慧琪;罗静聪;李秀群;刘天庆;宋克东;;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骨[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马全美;田晓红;柏树令;;组织工程骨膜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槐卿;周江;唐戎;周大利;;骨髓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联合种植构造组织工程骨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宋克东;刘天庆;李香琴;葛丹;孙相玉;马学虎;崔占峰;;新型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三维组织工程骨的构建[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何大为;金岩;;水凝胶、陶瓷类材料以及生长因子的复合对组织工程骨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罗晓中;杨志明;邓力;李秀群;;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李欣;黄国英;崔艾萍;;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手术配合[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9 连辉;柏树令;田晓红;佟浩;;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策略研究现状[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开刚;曾炳芳;张长青;;小肠粘膜下层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膜成骨的血管化超微结构观察[A];2005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锐;我国组织工程骨应用研究获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邹争春 刘苹 记者 赵雪;我科学家解决组织工程骨血液循环障碍国际难题[N];科技日报;2011年

3 熊艳;用组织工程骨替代缺损肋骨[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佳;双基因修饰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其成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解芳;构建同种异体组织工程骨及修复犬颅骨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江汕;组织工程骨原位构建修复股骨缺损的示踪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马东洋;基于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无外支架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罗晓中;组织工程骨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罗飞;模拟微重力生物反应器制备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邓天政;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的构建及体内外形态学观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常正奇;富含功能蛋白的冻干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成骨效果与成骨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9 吴骁伟;不同血管化策略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陈学忠;力学环境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与动态培养[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hBMP2与h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复合n-HA/PA66组织工程骨构建及检测[D];新乡医学院;2015年

2 宋择众;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2的表达水平定量分析组织工程骨成骨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2015年

3 蔡升勇;基于形函数控制的组织工程骨架孔隙分布结构实体建模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弓;多基因修饰组织工程骨中其基因表达时限的检测[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刘勇;组织工程骨血管神经化构建的早期观察[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6 穆天旺;血管束、感觉神经束植入构建组织工程骨血管神经化的早期形态学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拓振合;应用组织工程骨膜及其脱蛋白骨辅助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D];兰州大学;2014年

8 吴治林;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人长骨缺损的回顾性对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9 施洪臣;骨胶原凝胶制备及与细胞—微球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10 刘杰;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实验与临床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2的表达水平定量分析组织工程骨成骨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426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