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可控接枝修饰材料表面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6:14

  本文关键词: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可控接枝修饰材料表面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血液灌流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在临床上的治疗也取得较好进展,而吸附材料是血液灌流技术的核心。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类微球具有机械强度高、价格适中、制备工艺成熟、吸附容量高等优势,使其在血液灌流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其抗蛋白非特异性吸附性能较差、血液相容性较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血液灌流方面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取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作为接枝改性分子,首先进行表面可控接枝HS-PVP模型的构建,建立接枝理论基础,然后利用点击化学将HS-PVP接枝于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表面,提高微球抗蛋白非特异性吸附性能,改善其血液相容性。本文首先利用可控聚合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制备分子量较窄的、巯基化聚乙烯基吡咯烷酮(HS-PVP),并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三种HS-PVP,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52x103、2.14x103、3.74x103,分子量分布系数(PDI)分别为1.22、1.26、1.27。其次,利用选取的三种不同分子量的HS-PVP进行接枝模型的构建以及研究接枝密度和接枝链长对材料表面抗蛋白吸附性能以及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利用XPS和QCM-D等测试方法表征HS-PVP接枝于材料表面的过程,通过控制接枝时间得到不同接枝密度的样品,并发现材料抗蛋白非特异性吸附性能以及血液相容性随着材料表面PVP接枝密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材料对蛋白吸附量与接枝分子量的关系得出结论,HS-PVP2对材料抗蛋白吸附性能具有较好的改性效果,样品Au-PVP2-150min对人血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相比空白样分别下降约79.2%和92.5%,即适当的分子量有利于接枝改性效果;研究PVP修饰前后模型表面对游离胆红素的吸附性能,发现PVP接枝改性可以提高模型对胆红素的吸附量,且经过计算机模拟发现胆红素主要利用疏水作用以两种构象的方式吸附于PVP。最后,利用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残留的悬挂碳碳双键与巯基的点击反应,将筛选得到HS-PVP2分子接枝微球表面,发现微球对凝血相关蛋白的吸附量随着HS-PVP的接枝量增加而明显较少,且HS-PVP接枝量(N含量)约为1.25%条件下,实现兼顾降低人血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非特异性吸附和减少对中分子毒素吸附的影响,并且微球溶血率满足临床要求,即表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表面可控接枝改性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血液相容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抗蛋白吸附 可控接枝 血液相容性 血液灌流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引言11
  • 1.2 血液灌流11-14
  • 1.2.1 血液灌流的原理11-12
  • 1.2.2 血液灌流技术的临床应用12-14
  • 1.3 血液灌流用吸附材料及其特性14-16
  • 1.3.1 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14-15
  • 1.3.2 功能性炭材料15
  • 1.3.3 合成树脂15-16
  • 1.4 血栓形成及凝血机制16-17
  • 1.5 改善血液相容性的方式17-18
  • 1.6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表面改性在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18-19
  • 1.6.1 物理方法18
  • 1.6.2 化学方法18-19
  • 1.7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19-20
  • 1.8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20-22
  • 1.8.1 研究目的及意义20-21
  • 1.8.2 主要研究内容21-22
  • 第二章 巯基化聚乙烯基吡咯烷酮(HS-PVP)的制备22-31
  • 2.1 引言22-23
  • 2.2 实验部分23-25
  • 2.2.1 主要实验原料与设备23-24
  • 2.2.2 试剂的纯化24
  • 2.2.3 聚合物的合成24-25
  • 2.3 表征测试方法25
  • 2.3.1 FT-IR红外光谱测试25
  • 2.3.2 核磁共振谱(1H-NMR)测试25
  • 2.3.3 液相凝胶色谱(GPC)测试25
  • 2.4 结果与讨论25-29
  • 2.4.1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物的合成工艺探索25-26
  • 2.4.2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RAFT聚合26-27
  • 2.4.3 红外光谱分析27-28
  • 2.4.4 核磁分析测试28-29
  • 2.5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模型表面可控接枝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构建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31-53
  • 3.1 引言31-32
  • 3.2 实验部分32-33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32-33
  • 3.2.2 模型金表面自组装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单分子膜的制备33
  • 3.3 测试与表征33-35
  • 3.3.1 石英电子微天平(QCM-D)表征33
  •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33
  • 3.3.3 表面亲水性表征33-34
  • 3.3.4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34
  • 3.3.5 蛋白吸附表征34
  • 3.3.6 胆红素吸附表征34
  • 3.3.7 计算机模拟34-35
  • 3.3.8 血小板粘附实验35
  • 3.3.9 细胞毒性实验35
  • 3.4 结果与讨论35-52
  • 3.4.1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接枝模型构建的(QCM-D)表征35-38
  • 3.4.2 接枝模型的理化性能表征38-41
  • 3.4.3 蛋白吸附性能41-46
  • 3.4.4 胆红素吸附性能46-50
  • 3.4.5 生物学表征50-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可控接枝改性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53-68
  • 4.1 引言53-54
  • 4.2 实验部分54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54
  • 4.2.2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分子接枝改性聚苯乙烯-二乙烯基微球54
  • 4.3 测试与表征54-56
  • 4.3.1 红外光谱测试54-55
  • 4.3.2 元素分析测试55
  •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55
  • 4.3.4 BET孔径分析55
  • 4.3.5 蛋白吸附测试55-56
  • 4.3.6 溶血性能测试56
  • 4.3.7 细胞毒性实验56
  • 4.4 结果与讨论56-66
  • 4.4.1 HS-PVP接枝改性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理化性能表征56-60
  • 4.4.2 蛋白吸附测试60-65
  • 4.4.3 生物学表征65-66
  • 4.5 本章小结66-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80
  • 附件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武雪芬;侯益民;李桂兰;孙德梅;;肉桂酰接枝壳糖胺衍生物的合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2 廖大刚;陈忠敏;陈鹏;罗琴;刘永;;再生纳米丝素蛋白/聚乙二醇接枝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与表征[J];材料导报;2013年08期

3 史林峰;;聚乙烯醇/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1期

4 张妍妍;高保娇;门吉英;;聚乙烯醇接枝微粒对黄酮类物质的吸附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敬;马红娟;赵素芳;蒲长永;曹长青;姚思德;王敏;;预辐照聚偏氟乙烯粉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2 雷景新;叶淑英;高峻;李启满;;甲基丙烯酸快速光接枝LDPE及其性能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董蕾;李晓华;史巧妹;沈健;林思聪;;高分子材料臭氧法接枝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振中;何伟;任永春;张卓;张文熊;;马来酸酐-苯乙烯多组分单体紫外辐照接枝PP的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晓丽;陈智杰;刘虎;吴明华;戚栋明;;有机/无机接枝复合乳胶膜微相结构的形成与调控[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6 张文龙;赵洪;王暄;温玉萍;;光敏剂C_(60)接枝聚乙烯咔唑的研究[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靳玲;谢孝建;李瑞海;;废旧橡胶粉接枝及表征[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栾世方;杨华伟;李晓萌;金晶;殷敬华;;N-乙烯基吡咯烷酮熔融辅助接枝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段立颖;黄献聪;王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电子束辐照效应及表面改性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10 陈艳宁;陈冬;赵长稳;马育红;杨万泰;;LDPE膜表面接枝TFEMA/TMPTA交联纳米粒子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关凯;大庆石化总厂研发出ABS装置6小时接枝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川;电子束辐射引发涤纶(PET)接枝提高阻燃抗熔滴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2 刘娜;聚乙烯亚胺接枝琼脂糖介质的蛋白质吸附和色谱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李卓;反应器颗粒技术聚丙烯接枝物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隋圆;聚丙烯本体熔融/表面接枝聚已内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5 熊凯;聚烯烃弹性体接枝改性及其对SAN树脂增韧作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朱敏;准分子激光引发PET材料表面接枝提高表面亲水性[D];东华大学;2006年

7 王道宏;色素炭黑的表征技术与接枝高分子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张正东;暗区表面光接枝化学及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9 王忆铭;超临界CO_2中γ射线预辐射高聚物的整体接枝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微;光接枝技术阻燃尼龙66织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彦;具有抗细菌黏附和杀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冰莹;改性蔗渣增强淀粉/PV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3 孙丽;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改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毛行功;稀土氧化物对反应挤出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祝黎;天然纤维素均相接枝N-异丙基丙烯酰胺及其温敏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邓毅;反应挤出聚丙烯接枝腰果酚的工艺优化、老化性能及其增容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赵静然;微波接枝阻燃尼龙66织物[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石冰;天然高分子的手性功能化修饰与抗菌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梁作强;聚醚接枝硅油的构性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黎慧;多氨基接枝壳聚糖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可控接枝修饰材料表面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436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