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新型抗结核组织工程骨的初步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02:09

  本文关键词:新型抗结核组织工程骨的初步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可用于骨结核治疗的植骨材料,探究其理化性质以及体外释药性能。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O/W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RFP-PLGA)缓释微球,通过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等指标评价制作工艺;初步考察缓释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研究其释药特性。 第二部分,分为三大组:第一组为纯磷酸钙骨水泥组;第二组为包埋了利福平的磷酸钙骨水泥组(RFP-CPC);第三组为载有利福平的PLGA缓释微球与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的RFP-PLGA-CPC复合体。测定以上三组材料的凝固时间、孔隙率,进行体外药物释放实验,并观察释药前后的抗压强度、断面形态的变化以及体外释药情况。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载药PLGA缓释微球的粒径大小在100-150um之间,微球呈球形或椭球形,球表面光整圆滑。RFP-PLGA缓释微球释药实验,未出现明显的突释,30d内累计释药92.31%,基本释药完全,释药过程比较平稳,与零级释药动力学的拟合度最优,说明药物是以恒速进行局部释放的。第二部分 1.凝固时间:纯骨水泥组的凝固时间最短,RFP-PLGA-CPC复合物的凝固时间最长。不同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49.23,P0.01),但是,RFP-CPC组与RFP-PLGA-CPC复合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FP-CPC.RFP-PLGA-CPC与纯CPC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得出,药物和载药微球的加入均延长了磷酸钙骨水泥的凝固时问,但载药微球对凝固时间的影响同原药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孔隙率:纯磷酸钙骨水泥组同RFP-CPC组比较,其0.01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纯骨水泥组、利福平骨水泥组与RFP-PLGA-CPC复合体组(P0.01),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3.最大抗压强度:RFP-PLGA-CPC复合体组与纯CPC组之间的抗压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FP-CPC组和纯CPC之间的抗压强度随着时问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天:0.01P0.05;30天和60天:P0.01)。参照各组及各时间点再进一步分析,可知整个降解过程中,磷酸钙骨水泥的抗压强度的变化不大,然而RFP和RFP-PLGA都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材料的抗压强度。 4.扫描电镜:到PLGA微球的大小均一,粒径基本在100-150um之间,微球的形态呈现出球体或是类球体,微球的表面圆润光滑,无杂质附着;纯CPC的断面空隙在浸泡3天直至60天都没有明显变化;而RFP+CPC组的微结构变化亦不大,其断面均是小的微粒形成的,对于药物在CPC中的变化无法确定;RFP-PLGA-CPC的断面的孔隙明显增多,一直到60天PLGA微球逐渐消失,剩下空洞,表明PLGA微球在这里起到了致孔剂的作用。 5.体外药物释放:RFP-PLGA-CPC复合物无明显的突释,60天累计释药率达到近95%,将该复合物释药行为进行线性拟合,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F=0.168*t,说明药物是以恒速进行局部释放的。 研究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PLGA包埋利福平的缓释微球复合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能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骨结核的辅助治疗,本研究将对新型缓控释材料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骨结核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 聚乳酸-羟基乙酸 缓释微球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中英文~.略词对照表13-14
  • 第一章 前言14-18
  • 第二章 RFP-PLGA缓释微球的构建及制剂特性评价18-38
  • 引言18-20
  • 2.1 主要仪器及材料20-21
  • 2.1.1 主要仪器20
  • 2.1.2 试剂20-21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26
  • 2.2.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福平含量的测定方法建立21-22
  • 2.2.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LGA-RFP Ms的体外释放22-26
  • 2.3 制备工艺研究26-35
  • 2.3.1 RFP-PLGA微球的制备26
  • 2.3.2 微球外观观察粒径测量26
  • 2.3.3 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26-27
  • 2.3.4 单因素实验27-29
  • 2.3.5 正交设计优化处方29-31
  • 2.3.6 处方与工艺验证31
  • 2.3.7 微球形态及粒径分布31-32
  • 2.3.8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32
  • 2.3.9 体外释放32-35
  • 2.4 讨论35-36
  • 2.5 小结36-38
  • 第三章 包裹利福平微球骨水泥的体外释药及降解38-54
  • 引言38-39
  • 3.1 主要仪器及材料39-40
  • 3.1.1 仪器39
  • 3.1.2 试剂39-40
  • 3.2 实验方法40-44
  • 3.2.1 材料的制备40
  • 3.2.2 实验分组40
  • 3.2.3 凝结时间的测定40-41
  • 3.2.4 孔隙率的测定41
  • 3.2.5 体外释放度研究41-42
  • 3.2.6 抗压强度的测定42
  • 3.2.7 复合体扫描电镜形态42
  • 3.2.8 统计学处理42-44
  • 3.3 实验结果44-50
  • 3.3.1 载入利福平药物的PLGA微球对CPC凝固时间的影响44
  • 3.3.2 孔隙率44
  • 3.3.3 载入利福平药物的PLGA微球对CPC抗压能力的影响44-45
  • 3.3.4 电镜扫描观察45-47
  • 3.3.5 体外释药47-50
  • 3.4 讨论50-54
  • 第四章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0
  • 综述60-77
  • 参考文献71-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南;陈晓明;彭志明;李世普;;空心羟基磷灰石亚微球/壳聚糖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J];功能材料;2011年02期

2 汪自然;徐启勇;叶燕青;;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微球参数的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年04期

3 周超;闫玉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合成与降解[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6年05期

4 张海龙;林建强;;乳化溶剂挥发法在微球制备中的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7年02期

5 贺进田;王改珍;冯美彦;宋后燕;;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内葡激酶突变体(K35R)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08期

6 金大地;化疗和外科干预并重,进一步提高脊柱结核治疗水平[J];中华骨科杂志;2005年02期

7 王自立,金卫东,乔永东,丁惠强,赵浩宁,蔺志凯,陈军,杨伟宇;超短程化疗方案及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治疗脊柱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5年02期

8 王浩,栾瀚森,梅蕾,杨莉,侯惠民;PLGA的结构和分子量对纳曲酮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年07期

9 宋逸婷;沈剑锋;钱帅;高缘;张建军;;PLGA黏度及PVA浓度对微球形成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年04期

10 金格勒;姚立东;崔泳;阿依努尔;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曹力;;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抗结核组织工程骨的初步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440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0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