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聚氨酯膜与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功能化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6:09

  本文关键词:聚氨酯膜与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功能化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葡萄糖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丁二胺为中间联接链段合成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糖基亲水性功能单体。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聚氨酯膜的血液相容性改善是通过紫外引发聚合技术将不饱和糖基功能单体接枝聚合到聚氨酯膜表面来实现的。利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对不饱和糖基功能单体功能化的聚氨酯膜表面结构进行了确认。通过血小板粘附和红细胞粘附实验对改性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血小板的粘附量由14.36×103cells/mm2降低到2.57×103 cells/mm2。红细胞的粘附量由2.61×103 cells/mm2降低到0.34×103 cells/mm2。改性聚氨酯膜具有良好的抵抗血小板粘附和红细胞粘附性能,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以乙烯基吡咯烷酮为抗污剂和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为抗菌剂,制备了具有抗菌抗污性能的聚丙烯无纺布。首先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的方法将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同时接枝聚合到聚丙烯无纺布上,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分子结构中的环氧基团与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分子结构中的氨基反应将抗菌剂引入到聚丙烯无纺布上。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能谱对功能化的聚丙烯无纺布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动态水接触角、细菌实验、血小板粘附和红细胞粘附实验,分别考察了该功能化的聚丙烯无纺布的亲水性、抗菌杀菌性和血液相容性。单纯利用乙烯基吡咯烷酮改性的聚丙烯无纺布只有抗细菌粘附的性能,对于已经粘附到表面的细菌没有杀死的功能。只接枝抗菌剂的聚丙烯无纺布可以杀死粘附的细菌,无法阻止细菌在表面粘附,导致大量的死细菌覆盖在膜的表面。乙烯基吡咯烷酮与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共同功能化的聚丙烯无纺布具有优良的抗菌和杀菌的性能,以及良好的抗血小板粘附和红细胞粘附的性能。
【关键词】:不饱和糖基功能单体 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 紫外辐照 细菌实验 血小板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文献综述9-31
  • 1.1 概述9
  • 1.2 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9-11
  • 1.3 改善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11-18
  • 1.3.1 本体改性11-12
  • 1.3.2 表面接枝法12-18
  • 1.4 改善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原料及助剂18-22
  • 1.4.1 聚乙二醇18-19
  • 1.4.2 肝素19-20
  • 1.4.3 磷酸胆碱类20-21
  • 1.4.4 聚乙烯吡咯烷酮21
  • 1.4.5 糖类21-22
  • 1.5 改善高分子材料抗菌性能的策略22-28
  • 1.5.1 细菌粘附与生物膜形成23-24
  • 1.5.2 抗菌策略24-28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8-31
  • 2 不饱和糖基功能单体功能化聚氨酯膜31-49
  • 2.1 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31-32
  • 2.1.1 试剂31-32
  • 2.1.2 仪器及设备32
  • 2.2 实验部分32-35
  • 2.2.1 2-[({[4-(D-葡萄糖酰胺-N-基)丁基]氨基}羰基)氧基]丙烯酸羟乙酯(HEAG)的制备32-34
  • 2.2.2 聚氨酯膜表面接枝聚合不饱和糖基功能单体34-35
  • 2.3 表征手段35-36
  • 2.3.1 FTIR表征35
  • 2.3.2 ~1H NMR表征35
  • 2.3.3 表面张力测试35-36
  • 2.3.4 水接触角测试36
  • 2.3.5 血小板和红细胞粘附实验36
  • 2.4 结果与讨论36-47
  • 2.4.1 糖基功能单体(HEAG)的表征36-42
  • 2.4.2 糖基功能单体接枝改性聚氨酯42-47
  • 2.5 本章小结47-49
  • 3 抗菌抗污聚丙烯无纺布的制备49-75
  • 3.1 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49-50
  • 3.1.1 试剂49-50
  • 3.1.2 仪器及设备50
  • 3.2 实验部分50-52
  • 3.2.1 抗污抗菌聚丙烯无纺布的制备50-52
  • 3.3 表征手段52-54
  • 3.3.1 FTIR表征52
  •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52
  • 3.3.3 水接触角测试52-53
  • 3.3.4 血小板和红细胞粘附实验53
  • 3.3.5 细菌实验53-54
  • 3.4 结果与讨论54-73
  • 3.4.1 紫外接枝聚丙烯无纺布的红外谱图54-57
  • 3.4.2 聚丙烯无纺布固定胍盐的红外谱图57-58
  • 3.4.3 抗菌抗污聚丙烯无纺布的XPS谱图58-62
  • 3.4.4 聚丙烯无纺布的接触角分析62-63
  • 3.4.5 血小板粘附63-65
  • 3.4.6 红细胞粘附65-66
  • 3.4.7 细菌实验66-73
  • 3.5 本章小结73-75
  • 4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9
  • 致谢89-91
  • 作者简介91-93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93-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红,范志新;血液相容性氧化钛薄膜最佳掺杂含量的理论计算[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4期

2 门小菲;石强;赵杰;宛尔南;殷敬华;;高血液相容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S1期

3 赵光陆;;高分子表面和血液相容性[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0年01期

4 田文华;血液相容性研究的困境[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3年05期

5 张峰,黄楠,郑志宏,杨萍,曾小兰,毛应俊,刘芳艳,陈安清,周美英,朱德彰,蒋振斌,王中尧,柳襄怀;氧化钛薄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1997年01期

6 汤顺清,黄鹏,岳中仁,周长忍,邹翰;碳基纤维表面改性及血液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7 陈俊英,杨萍,冷永祥,孙鸿,黄楠;掺杂氧化钛薄膜的制备与血液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02期

8 吴熹,陈凡,马旺扣,黄楠,杨萍,冷永祥,陈俊英,孙鸿;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实验研究[J];江苏医药;2001年03期

9 胡国栋;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评价[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年06期

10 潘长江,王进,黄楠,孙鸿,杨苹,冷永祥,陈俊英,万国江;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血液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小菲;石强;赵杰;宛尔南;殷敬华;;高血液相容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冷永祥;黄楠;杨萍;陈俊英;;氮化钽、钽及氮化钛薄膜血液相容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尹光福;王昌祥;郑昌琼;陶佰万;罗教民;;新型人工关节替换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孔桦;许海燕;蔺嫦燕;杨子彬;;纳米碳改性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常洁;邓政兴;周长忍;;高分子液晶/聚氨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杨刘;王海涛;戴海平;于nI;;医用分离膜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7 景凤娟;黄楠;陈俊英;冷永祥;孙鸿;;氧化钛薄膜表面白蛋白与肝素的固定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陈佳龙;李全利;陈俊英;喻凯;黄楠;;钛表面层层组装胶原与肝素改善血液相容性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9 金晶;姜伟;殷敬华;;基于聚乙二醇的聚丙烯无纺布表面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娟娟;吕晓龙;冷希岗;宋丽萍;张庆磊;;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透析膜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交大;新型瓣膜 亟待开发[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刚;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符韶鹏;1.表面涂层提高左心辅助装置血液相容性的基础研究 2.提高女性冠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注册登记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蒋书文;钛合金基类金刚石梯度薄膜材料制备及其生物摩擦学性能和血液相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刘强;基于优化血液相容性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设计与改性[D];江苏大学;2010年

5 王传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与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韩青;人工心脏液力悬浮支承结构设计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彭采宇;聚电解质微胶囊的药物缓释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苹;与血液接触的两类无机薄膜的抗凝血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孟晓荣;壳聚糖基衍生物的合成、表征与体外应用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侯长军;聚醚砜(PES)改性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制备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宝瑞;新型含Cu钛合金的生物安全性能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2 吴迪;HB-H-6树脂的血液相容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佟凤宇;生物医用多孔聚氨酯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武亚东;两种钛合金成品表面特性表征及血液相容性的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吉学;立体异构复合物胶束包载阿霉素用于肾癌的化疗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胡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的血液相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李莎;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8 冯倩倩;双重修饰的聚偏氟乙烯膜血液相容性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9 杜山山;聚氨酯膜与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功能化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D];烟台大学;2016年

10 施文剑;几种自制血液灌流吸附剂血液相容性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聚氨酯膜与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功能化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466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9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