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精华研究述要

发布时间:2016-09-20 14:06

  本文关键词: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精华研究述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精华研究述要
(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30031; 安徽省黄山市郑氏西园喉科研究所,245000) 1 1 2 1 2 宋若会 郑 铎 周宿迪 郑园 郑日新 摘要:作者介绍科研课题“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精华”的研究性质、研究目标、研究 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研究的学术成果以《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的学术著作形式表 述,研究首次发现创新点和特色之

处达 172 项(病因病机创新 42 项,诊断辨证创新 17 项, 治则治法创新 23 项,创制新方 68 首,老方新用 22 首)。作者分析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创 新成功因素,认为和两条“人才链”、两个“效应”及德术双修、德促艺馨相关;作者介绍 了新安医学五官科在医学上的影响和地位。 关键词:新安医学;创新;特色 一、新安医学的概念 “新安” 是地区名,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始定新安郡, 自宋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改设徽州府,历宋、元、明、清、民国,辖当今皖南的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 和江西的婺源六县,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千余年未变。后世习称徽州“一府六县”为“新 安”。 自宋代以降的千余年来,新安地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中国传统医学 中,肇基自晋唐、鼎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具有区域优势明显,流派色彩浓厚,学术成就突 出,历史影响深远的特点,是中医学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二、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研究的性质 建国以来,安徽省的中医卫生工作一直把新安医学研究作为重点,经过省内外几代中 医药学者的努力,新安医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进一步发掘新安医学学术精华,2006 年,安徽省立项重点科研课题——“新安医学 学术特色与临床经验研究”。“五官科学术精华研究”是该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学术成果以 《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的学术著作形式表述。 根据科研计划,《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是一项创新性研究的科研报告,是一本学术 性专著,更是一本临床应用型的参考书。《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实 用性:“新安医学学术特色与临床经验研究”原创性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具有科学性;其研 究内容,对提高中医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具有启发性;对提高临床中医师的 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临床技能和临床疗效,具有实用性。 三、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研究的目标 科研课题“新安医学学术特色与临床经验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安徽中医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王键教授的领军下, 以全面可靠的新安医学文献为依据, 对自宋至今的数百种新 安医学文献、著作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尽可能地发掘、研究散在于民间的医学文献著作, 探寻新安医学文献的创新之处、独特之处、独到之处,总结出新安医学的核心学说特色和临 床各科学术特色两个层面的精华。 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研究,紧密围绕总课题的目标,全面梳理新安医学文献中五官科 学的内容,对其进行系统挖掘、收集和整理,探寻特色,凝练总结,以期总结出新安医学五 官科的核心学说特色,和临床学术特色两个层面精华。 四、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的研究范围 新安医学的学术著作宏丰,据新安医学研究资深专家王乐匋教授所著《新安医籍考》
1 2

记载,产生或成名于新安地区的医家共编撰中医学术著作 800 余部。新安医学关于耳、鼻、 咽、喉、口齿唇舌和眼科疾病的专科文献,约有 30 余种。此外,中医五官科类文献还分布 在 800 余部中医学术著作中,其中比较多的见于外科类、医案医话类、内科类、儿科类、丛 书类、针灸类、本草类中。 五、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的研究方法 新安医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发掘新安医学学术精华为目的,以阅 读大量新安医学原著为基础,以现代常见疾病为纲,以治则方药为重点,以新安医学文献为 依据,进行审慎的比较研究。我们在已完成的新安医学文献研究成果基础上,整合安徽省中 医五官科学人才优势, 开展以新安医学文献为内容的纵向研究, 并与古今多学科文献进行比 较的横向研究,体现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结合、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的结合,发遑古 意与融会新知的结合, 分析新安医家临床辨证用药思维和理论创新思维, 整理出新安医学文 献的创新之处、独特之处、独到之处,总结出新安医学的核心学说特色和临床各科学术特色 两个层面的精华, 以供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参考。 这是五官科中医学术与临床经 验研究的方法学创新,是深层次的挖掘与继承。 六、新安五官科精华研究的意义 1、历代医案研究的意义 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的研究对象中,特别注重新安医家的中医医案研究。 中医医案是人体生命信息的真实纪录,是中华民族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科技文档,是 我国的中医药工作者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的智慧结晶, 是中医药生命力的体现。 分析发掘其学 术精华是一项适用性很强的创新捷径。 新安五官科医家历代医案研究的成果, 同样具有原创 性。 新安医学的中医医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新安医家江瓘先生父子两代着意会聚于中 医医案,日积月累,寒来暑往二十余年,撰成《名医类案》12 卷,开我国医案类书之先河。 又如新安医家程杏轩先生,每诊一病,必以“郑重不苟之心”临证,“凡应手之处,往往录 而存之。 ” ( 《杏轩医案初集· 自序》 ) 秦伯未先生认为中医医案是 “中医价值之真凭实据” , 先哲大医们为中医药学术经验的传承呕心沥血,跃然纸上。 本研究以《石山医案》、《新安医案》、《生生子医案》、《黄俅医案》、《杏轩医 案》、《王仲奇医案》等 70 多种已经问世的新安医家医案为依据,并尽量收集其它未刻、 珍藏在名医后裔手中的诊疗经验,进行探访、咨询、借阅、复制,精选出疗效卓著、能指导 现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较为完整的医案,逐例深入剖析和研究对现代临床有较 大指导价值的治疗经验,发掘其诊治规律,以期对提高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技能,培养知常 达变的本领有所助益。 2、名方、名药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中,注重新安医学名方名药的研究,名方名药,是新安医家在大量 临床经验积累基础上的凝练和总结。我们以《医方集解》、 《医方考》等 60 多种方书和《本 草备要》、《本草蒙筌》等 30 多种药书,以及新安医家五官科资料中的大量应用、历验不 爽、确有心得的经验方、经验药为依据,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以利于提高眼耳鼻咽喉口齿唇 舌疾病的临床疗效。 3、著名医论、医话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的研究对象中,注重以各种新安医学相关的理论和临床文献为依据,对具有 重要意义的指导思想,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处理疑难杂病的临证心得,指导门人、后学的 精湛医论、医话等进行研究,以开拓临床医生思维,提高难治性疾病有较强指导意义。 4、治疗经验的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以新安医学中与临床密切结合的 30 种左右的五官科专著为依据。结合现代疾病 谱特征,对各科医学世家临证经验进行寻访、研究、总结。对临床各科专著和特色的治疗方 法进行研究、提炼,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七、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研究的内容 课题总负责王键教授对学术研究方法和谋篇布局进行了宏观指导。《新安医学五官科 精华》有“绪论”和“各论”两大块构成。绪论是对该本书性质、研究范围、目的、精神、 内容、亮点、实用性等的凝炼,有钩玄提要、画龙点睛之功。达到使读者阅读绪论,就了解 了该书的精华。各论是分章、分节或分条目等具体内容的详细表述。 八、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成就 新安医学五官科名医辈出,医著医案宏丰,具有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 为中医五官科的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研究首次发现创新点和特色之处达 172 项 (病 因病机创新 42 项,诊断辨证创新 17 项,治则治法创新 23 项,创制新方 68 首,老方新用 22 首) ,均在相关章节中作了阐述。 1.病因病机创新 本书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创新达 42 项。 如郑氏喉科发明乳蛾虚证由 “下焦阴火上冲” 、 “感燥而发,乃本于水亏,不能制火”的病机;郑枢扶首次提出喉癣的“脾肺气虚,穷及肾 水”病机学说,肾元枯涸是喉癣气虚、阴虚病机传变的共同关键点,为临床治疗喉癣气虚证 也要兼顾“肾元枯涸” ,予以滋补肾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梅核气在先贤“七情九 气”致病说、 “痰气相因说”基础上,还进一步认识到梅核气和“寒冷” 、 “风热” 、 “湿热” 等外邪与“痰气互结”有关,为梅核气的准确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郑梅澗指出了白喉“邪 伏少阴,盗其母气”和疫病初起即有“虚证”两个论点。郑枢扶与既均三弟创白喉病因病机 “虚燥”学说。新安医家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口糜“虚火上炎”说,弥补了清代以前对口糜 病因认识的不足。 2.辨证方法创新 本书五官科疾病的辨证方法创新达 17 项。如喉痈病,郑氏喉科首次发明“痰涎的质地 稠薄、色泽清浊、数量多寡与喉痈虚实相关”的诊断方法。郑氏喉科首次提出咽白喉、喉白 喉、气管白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和疾病轻重的关系。郑氏喉科从口疮的颜色、疼痛时间辨 虚实,首次指出口疮色白多属于虚热。吴谦从口疮多寡和局部的颜色相结合辨证,指出口疮 颜色艳红、 满口烂斑肿为实证, 口疮颜色淡红、 肿点微稀为虚证。 吴谦指出口糜 “五味内溢”, 均属热证;暴发赤肿痛甚,多为实热,日久色淡疮白为虚热。郑氏喉科认为口糜色白不全是 肺热,凭脉诊可以鉴别实热和虚火。这些诊断的经验均有独到之处。 3.治则治法创新 本书五官科疾病的治则治法创新达 23 项。如徐春圃创“下法”治眩晕;程国彭发现“大 虚”眩晕用补法,需“破格投剂”且“坚守不移” 。汪昂发明泄肝火,利前阴的湿热耳聋治 则:徐春圃发明复合磁疗法治聋、中药贴涌泉穴治疗耳聋。吴谦创“脓净滴之”的滴耳给药 方法有利于药物吸收;郑梅澗治实证喉痹首创“拦定风热” 、 “气血并治”的治则,注重病势 的 “截断扭转” , 防止疾病的传变; 郑枢扶治疗伤燥口疮强调养阴清润, 忌表散, 并指出 “下 焦阴火,或因寒凉过甚,而唇舌反现紫赤色渴不喜饮,以及感燥气而致者,必须养阴清润” 。 4.创制名方 新安医家经长期临床实践,创新发明了大量的方剂。本书初步分析了新安医家治疗五 官科疾病的创新方 68 首,如汪昂创制龙胆泻肝汤治湿热耳聋,程松龄创“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湿痰壅遏”眩晕,徐春圃创治眩晕“简便效方” ;汪机发明“清咽利膈汤。 ” (当今文献 误作陈实功《外科正宗》发明)治咽喉肿痛;程国彭创“月华丸” 、 《重楼玉钥》创“秘授甘

露饮”治喉癣。郑氏喉科创制“射干汤”治梅核气,创养阴清肺汤治白喉;徐春圃创制“甘 露饮”治牙宣。郑氏喉科创外治吹药“口疳散”治口疮等。 5.老方新用 新安医家老方新用,扩大了中医著名方剂的病症治疗范围,老方创新达 22 首。如吴谦 发明六味地黄丸治肾精不足、虚火炎上的耳聋,用导赤散“利小便、泻心火”治疗口糜口疮, 徐春圃发明老方“辰砂妙香散” 、 “平补镇心丹”的治聋新用途。 6.创三针学说 郑梅涧针术精深,创治疗咽喉疾病的三针学说。方成培在《重楼玉钥·原叙》中有云: “郑梅涧……救危起死,不可胜数。余尝见有垂毙者,先生刺其颈,出血如墨,豁然大愈。 其妙如此” 。郑梅涧临症强调: “凡诸病之作,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宜用针刺者,以针法 开导之。当用灸者,以灸法温暖之, ”(《针灸诸则》)临床主张“以针法开导经络,使气血 通利,风痰自解,热邪外出; ”(《喉风针诀》)“开风路针”学说、 “气针”学说见“喉风” 节, “破皮针”学说见“喉痈”一节。 7.选方遣药的独特之处 除以上的创新点外,新安医家还有许多独到的特色。以喉喑病为例,新安医家认识到不 可盲目使用利喉开音的中药,而要辨证审因,治病求本,见喑不开音,其声自喨。如王仲奇 治“重伤阴液”喉喑, “滋阴养液”以治其本,全方无一开音之品。汪石山对喉喑“土极似 木”证,用“假者反之” 、 “舍时从症”的治则,药用“参、芪非附子无速效”的经验,均具 有独到之处。 八、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创新成功因素分析 为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对新安医学五官科学取得众多成就的成因进 行分析,认为和“人才链效应” 、 “德术双修、德促艺磬”密切相关。 1. 两条“人才链”和两个“效应” 新安医学五官科的传承,或师徒授受,或世代相传,一支一脉相承,形成一条医学“人 才直链” , 它使本学科的学术经验得以不断积累、 继承和创新, 即成功学的 “经验积累效应” 。 明清时期的新安医学名医辈出, 同时代新安医家的学术精华彼此互相影响, 形成 “人才横链” ; 位于人才直链中的五官科医家,受益于同时代“人才横链”的学术精华启发,精益求精,升 华了学术水平,即成功学的“互补叠加效应” 。 知识“量”的积累,孕育了“质’的突变,成就了新安医家的学术发明创新。故新安医 学的学术创新与两条人才链和两个效应密切相关。 2、德术双修、德促艺馨 新安医家注重医德修养, 强调德术双修, 良好的医德使医家拥有更多的患者和实践机会, 提高了医术创新发明的机率。如郑梅涧所用处方起首印为“一腔浑是活人心” ,以潜心仁术、 救死扶伤自勉;郑氏喉科为人治病常“未尝受人丝粟之报” ,故才有“求治者踵门”和“救 危起死,不可胜数” 。体现了德术双修,德促艺馨的特点。 九、新安医学五官科在医学上的影响和地位 1.古代医家评价 古代医家认为,以郑氏喉科为代表的新安医学五官科是学科指南。如孙学诗《重楼玉 钥·序》说: “ 《重楼玉钥》一书,为喉科指南,其间或针或药,诸法赅备,足以补《经验秘 传》所不及。洵喉科中之见所未见者” 。谢观说: 《重楼玉钥》 “其精要处,均在针石。 ” ( 《中 国医学大辞典·重楼玉钥》 ,商务印书馆.1933,1975) 。又如,曹柄章说: 《重楼玉钥续编》 “上考《灵素》 、 《圣济总录》 ,下参名言精论,诚喉科之杰作也。 ” ( 《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 要》 )时逸人也评价说: “ 《重楼玉钥》初、续编,皆歙县郑氏所编订,治法平安,方亦扼要。 ”

(时逸人,咽喉病之研究.《复兴中医》 ,1914。 ) 2.当代医家评价 国内著名学者任应秋、张赞臣、余瀛鳌、谢海洲、干祖望、以及国内五官科学界的著 名学者,如中国中医科学院李淑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士贞教授、成都中医 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大经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大新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刘绍武教授、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重华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严道南教授、 辽宁中医药大学 博士生导师孙海波教授等,均对新安医学五官科所取得的众多学术成就褒奖有加。 任应秋先生誉之曰: “喉科专家书之传者, 无过于 《重楼玉钥》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中 医各家学说》)。 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教授在比较了国内各地区的中医医籍后,惊叹新安医学医著宏 丰,学术成就卓然: “新安医学之医籍在以地区命名之中医学派中,可谓首富”(《新安医籍 丛书·序》), 《重楼玉钥》 “全书辨证明晰精要,选方和作者个人制方切和病情,并有实效, 在古代喉科专著中最负盛名。 ” (余赢鳌.明清歙县名医在医学上的贡献,安徽医科大学学 报.1978,(4):22) 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说: 《重楼玉钥》 “在喉科书中堪称上乘,故而在喉科界流 传颇广。解放后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 年翻印之后,以后又印过几版,影响更大,几乎成 了喉科必读之书。 ” (千千主编.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76. ) 。他还说: “白喉郑氏提出“忌表”之论,非徒在医界树有百折不挠的地位,而 且竟在民间也家喻户晓。 ” (干祖望.白喉及它的一切在我国的发展史.新中医 药,1954,(11):6) 张赞臣说: “在理论上较为完备的是郑梅涧的《重楼玉钥》 。 ” (张赞臣.中医的咽喉科. 中医杂志,1955,(8):4) 谢海洲说: “喉科郑梅涧《重楼玉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极可珍视的一部分。 ” (谢海洲. 读《新安名医考》.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1):63.)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大经教授说: “清代(1644~1911),喉科有很大的发展, 专书陆续问世……特别是郑梅涧的《重楼玉钥》影响最大,所论述喉科 36 种喉风中包括了 咽喉口齿部的疾病, 其中对白缠喉(白喉)的论述十分详尽, 所创立的养阴清肺汤至今仍应用 于临床各科。 ” (熊大经.实用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 )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士贞教授说: “ 《重楼玉钥》一书,在中医喉科学上居重 要地位, 对后世医家的临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是研究和学习喉科理论及研究喉科疾病的宝 贵文献之一。 ” (王士贞.读《重楼玉钥》 .新中医,1995,(4):56) 天津中医药大学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刘绍武教授说: “郑氏几代为医,积累了丰富的临 床经验, 并在医学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 其所撰 《重楼玉钥》 精深的内涵, 深受后世的推崇。 ” (刘绍武. 《重楼玉钥》的病证辨治观.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7):5) 。 3.对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材的影响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材,在学术上具有权威性。本科教材《中国医学 史》 、 《方剂学》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喉科学》 、 《中医耳鼻喉科学》 、 《中医儿科学》 、 《中医 各家学说》 、研究生教材《中医耳鼻喉研究与临床》收载了郑氏喉科的学术成果。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收载有大量的新安医学学术成就。王德 鉴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计收疾病 45 种,其中用中医药治疗的非手 术疾病 39 种,采用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治疗的疾病有 33 种,占 84.6%;39 种疾病计 130 个证型,采用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治疗的证型有 45 个,占 34.6%。书末附方剂计 138 首,

新安医家方 24 首,占 17.4%。 王士贞主编的高校研究生教材 《中医耳鼻喉研究与临床》 , 列专门章节介绍 《重楼玉钥》 、 《重楼玉钥续编》研究成果,及新安郑氏喉科医家郑景岐学术经验特色。 4.国家政府的评价 国家对新安医学高度重视,建国以来,安徽省的中医卫生工作一直把新安医学研究作 为重点。2001 年 5 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徽州时,对包括新安医学在内的“徽文化”褒奖 有加,并强调指出: “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 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2007 年,在温家宝总理的关怀下,国务院将新安一府六县重新 划定为“徽文化圈” ,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务院的这一举措,标志着新 安医学的传承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发掘、继承、发扬新安医学学术精髓,,重 振中医雄风,再创历史辉煌的新安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十、结语 安徽省立项重点科研课题“新安医学学术特色与临床经验研究”即将结题。前辈为循 行渐进发掘新安医学学术精华,完成了浩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 临床应用角度进行了初步的发掘研究。以学术著作形式表述的《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近期 出版,本书以现代疾病为纲,从“概述”、“病因病机认识”、“病证诊断鉴别”、“治法 方药发挥”、“现代临床运用”、“参考资料”六个方面,表述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成就和 独到的特色,“总结”部分为该疾病学术成就和特色的概括。 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研究历时两年,本研究是在繁忙的诊务教务之暇完成,加之学力 所限,《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必有舛误之处,恳请识者不吝教正。



  本文关键词: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精华研究述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8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18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