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苯并吡喃衍生物合成新方法研究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

发布时间:2017-03-22 03:08

  本文关键词:苯并吡喃衍生物合成新方法研究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苯并吡喃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氧杂环化合物,这些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合成类似物中,由于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高血压、抗抑郁、抗氧化等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前景,引起了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的关注。因此,研究含有苯并吡喃环的合成与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来具体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目标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以不同取代的水杨醛与吲哚酮、吡唑啉酮、硝基甲烷、N.N-2-甲基-巴比妥酸、茚满二酮等在哌啶的催化下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不同的Knoevenagel加合物(4a-q),再与丙二腈在四氢呋喃(THF)作溶剂、碳酸钾做催化剂下,于60℃反应生成17种苯并吡喃衍生物(6a-6q)。所有的化合物都通过了质谱、氢谱以及碳谱鉴定,收率在70%-98%之间。第二部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采用MTT法研究目标化合物对A549、U87、MCF-7三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抑制效果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三部分,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苯并吡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应用以及合成方法进行了简单综述。
【关键词】:苯并吡喃 Knoevenagel反应 抗肿瘤 合成 MT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R9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第一部分 苯并吡喃类衍生物合成方法研究5-36
  • 1.1 课题研究背景5-8
  • 1.2 实验部分8-20
  • 1.2.1 实验仪器与试剂8-9
  • 1.2.2 底物的制备9-12
  • 1.2.3 反应路线及条件优化12-15
  • 1.2.4 底物扩展及产物衍生15-19
  • 1.2.5 反应机理的探究19
  • 1.2.6 小结19-20
  • 1.3 产物的谱图数据及化合物结构表征20-36
  • 1.3.1 部分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解析20-26
  • 1.3.2 合成部分及化合物结构表征26-36
  • 第二部分 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36-42
  • 2.1 课题研究背景36-37
  • 2.2 实验原理37
  • 2.3 主要试剂与仪器37-38
  • 2.3.1 主要试剂37-38
  • 2.3.2 主要仪器38
  • 2.4 实验步骤38-40
  • 2.4.1 实验材料38
  • 2.4.2 实验样品的配制38-39
  • 2.4.3 化合物溶液的配制39
  • 2.4.4 细胞培养39
  • 2.4.5 MTT试验检测化合物对三种癌细胞的抑制试验39-40
  • 2.5 结果与讨论40-41
  • 2.6 小结41-42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42-59
  • 3.1 引言42
  • 3.2 苯并吡喃及其衍生物的活性研究42-47
  • 3.2.1 苯并-α-吡喃酮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42-45
  • 3.2.2 苯并-α-吡喃酮类——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45-47
  • 3.3 苯并吡喃衍生物合成方法研究47-57
  • 3.4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6
  • 附图66-93
  • 致谢93-94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示例)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景;金英学;吴雁;;异苯并吡喃并[4,3-C]异恶唑衍生物的合成[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2 尹升镇;3─碘─苯并吡喃─4─酮与2─硫代胞嘧啶的反应[J];延边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尹升镇,洪胜国;3-碘-苯并吡喃-4-酮与2-硫代-6-氧代嘌呤的反应[J];延边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吴苏敏,颜铮,黄文龙,彭司勋;苯并吡喃-4-腙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年12期

5 尹升镇;3-碘-苯并吡喃-4-酮与2,4-戊二酮的反应[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7年04期

6 张惠斌,爱起利,黄文龙;苯并吡喃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汤磊;杨玉社;嵇汝运;;苯并吡喃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2008年02期

8 尹升镇,夏玉明,罗惠善,张春波;溶剂和催化剂对3-酰化苯并吡喃-4-酮合成的影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7年03期

9 黄文才,林钢,翁玲玲;苯并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趋骨性探讨[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年01期

10 朱杰,熊晓云,刘毅,邹永;2,3-二氢-6-氯-4H-1-苯并吡喃-4-苯腙的合成及药理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恒;何延红;;酶催化合成2H-1-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周龙华;王娜;谢宗波;李坤;余孝其;;酶促串联法合成2H-苯并吡喃类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刘红星;凌新龙;黄初升;;具苯并吡喃环基的苯乙酮类化合物的简便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邢媛媛;王有名;;4H-[1]苯并吡喃[3,4-d]异VA唑-4-酮的合成与生物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刘瑞蓝;孙晓莉;贾晏琦;;吲哚啉螺苯并吡喃硝基衍生物紫外光谱研究[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6 张艳梅;王贻灿;刘健齐;涂正超;陈彦;;氘代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合成及其应用[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7 段瑞平;陈鑫;朱长进;;一对苯并吡喃对映体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8 段瑞平;陈鑫;朱长进;;一对苯并吡喃对映体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杨凯;刘昭文;吴龙火;曾发挥;张剑;;微波促进下DMAP高效催化一锅法合成2-氨基-4-芳基-3-氰基-4H-苯并吡喃类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10 孟祥太;邵永臣;赵红霞;黄有;陈茹玉;;K_2CO_3促进的苯并吡喃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巧玲;苯并吡喃及二苯并吡喃类天然产物的手性全合成[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东辉;4H-苯并吡喃及天然产物Inulavosin的合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申文波;苯并吡喃类化合物的光化学合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喻德欢;基于苯并吡喃腈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艳阳;苯并吡喃衍生物合成新方法研究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孙纪慧;β-邻卤芳甲酰硫代酰胺多样性导向合成苯并噻喃并吡啶、苯并吡喃并喹啉衍生物[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6 顾喜丰;微波条件下哌啶催化合成取代的2-氨基-2-苯并吡喃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夏凉;5-氧代-4H-5,6,,7,8-四氢苯并吡喃衍生物的微波全合成[D];同济大学;2006年

8 赵立军;(E)-2-芳烯基-3-氧代丁腈用于苯并硫氮杂卓及苯并吡喃[2,3-b]喹啉衍生物的合成[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昌恒;酶催化的多米诺反应合成2H-1-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曾志刚;四氢苯并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苯并吡喃衍生物合成新方法研究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0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