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季铵化生物碳渣微粒的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07 11:00

  本文关键词:季铵化生物碳渣微粒的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物体材料表面上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必然导致生物膜和多重耐药的细菌菌株,致病性和弹性的感染,甚至是物质损害的形成。这些危害威胁人类健康和造成如医疗植入物和设备,食品的应用储存和食品包装,生物传感器,水净化系统等功能失效。本文通过利用酵母细胞的细胞壁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具有多功能集团的两亲性生物碳渣微粒(ACPs),并将生物碳渣微粒上接枝季铵化聚乙烯亚胺(QPEI),从而制备了一种既抗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E.coli)的新颖的具有广谱抗菌性能的两亲性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生物碳渣微粒(ACPsQPEI);将其微粒与疏水性基质如硅橡胶(SR)和亲水性基质中如醋酸纤维素(CA)混合制备了抗菌导尿管和抗菌食品包装的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等。首先,通过水热碳化法制备了两亲性生物碳渣微粒,并将其作为药物载体,通过化学共价结合的方法修饰上聚乙烯亚胺(PEI)以及接连依次添加有机溶剂如1-溴己烷和碘甲烷对微粒上进行叔胺化和季铵化的表面改造修饰,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等表征手段对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生物碳渣微粒进行了表征,最后通过抗菌实验测试对微粒进行抗菌性能测试;通过物理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生物碳渣微粒/硅橡胶导尿管复合材料膜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生物碳渣微粒/醋酸纤维素的复合膜材料,采用接触角测量仪、万能电子试验机对复合膜的接触角、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以及邵氏A硬度进行了测量;最后对复合膜测定了其在模拟人工流体中的抗菌效果。重复利用性实验表明复合材料膜在37℃条件下重复使用40次仍具有较优良的抗微生物的活性。因此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型广谱抗菌复合膜制备新方法,制备的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生物碳渣微粒有广谱抗菌性、难挥发、低毒性、化学性质稳定、很难通过皮肤渗透以及在一些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中较好的分散性,未来很有可能作用于一些基质中将其应用于医用介入性导管如导尿管、气管插管等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抗菌门把手、食品包装膜、鞋垫、楼梯栏杆、电梯按钮、自来水管龙头,降低细菌和病毒等一些微生物传播所导致的疾病感染;或也可作为涂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防止微生物污染。
【关键词】:微生物污染 两亲性季铵化生物碳渣微粒 抗菌复合膜 重复利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8
  • 1.1 导管相关感染(CAIS)及尿路感染(UTIS)12
  • 1.2 导管相关感染(CAIS)及尿路感染(UTIS)的现状与危害12-13
  • 1.3 医用导尿管的分类和作用13
  • 1.4 食品包装塑料的应用现状13-14
  • 1.5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季铵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14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点14-18
  • 2 ACPS-QPEI微粒的制备、表征及特性18-36
  • 2.1 引言18
  • 2.2 ACPS-QPEI微粒的合成路线图18-19
  • 2.3 实验部分19-21
  • 2.3.1 实验试剂19
  • 2.3.2 实验仪器19-20
  • 2.3.3 ACPs-QPEI微粒的制备20-21
  • 2.3.4 ACPs-QPEI微粒抗菌作用机理21
  • 2.4 表征与特性测试21-25
  • 2.4.1 ACPs-QPEI微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21-22
  • 2.4.2 ACPs-QPEI微粒热失重(TGA)分析22
  • 2.4.3 ACPs-QPEI微粒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测定22
  • 2.4.4 ACPs-QPEI微粒红外光谱(FT-IR)表征22
  • 2.4.5 ACPs-QPEI微粒表面季铵化度的测定22
  • 2.4.6 ACPs-QPEI微粒的化学显色定性测试22-23
  • 2.4.7 ACPs-QPEI微粒的两亲性观察23
  • 2.4.8 ACPs-QPEI微粒抗菌性能测试23-24
  • 2.4.9 pH对ACPs-QPEI微粒的抗菌性能影响24-25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25-34
  • 2.5.1 SEM25-26
  • 2.5.2 TGA分析26-27
  • 2.5.3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27-28
  • 2.5.4 FT-IR28
  • 2.5.5 ACPs-QPEI微粒表面季铵化度的测定结果28-29
  • 2.5.6 化学显色定性分析29
  • 2.5.7 ACPs-QPEI微粒两亲性分析29-30
  • 2.5.8 ACPs-QPEI微粒液体中抗菌性能分析30-33
  • 2.5.9 pH对ACPs-QPEI微粒的影响分析33-34
  • 2.6 本章小结34-36
  • 3 SR/ACPS-QPEI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及特性36-52
  • 3.1 引言36
  • 3.2 实验部分36-39
  • 3.2.1 实验试剂36
  • 3.2.2 实验设备36-37
  • 3.2.3 SR/ACPs-QPEI复合膜的制备37-39
  • 3.3 实验测试表征与特性39-41
  • 3.3.1 ACPs-QPEI微粒在硅橡胶中分散性测试39
  • 3.3.2 SR /ACPs-QPEI复合膜的照片39
  • 3.3.3 SR /ACPs-QPEI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39
  • 3.3.4 SR /ACPs-QPEI复合膜的接触角测试39
  • 3.3.5 SR /ACPs-QPEI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测试39
  • 3.3.6 尿液浸泡实验对比39-40
  • 3.3.7 SR /ACPs-QPEI复合膜的抗菌性能测试40
  • 3.3.8 SR /ACPs-QPEI复合膜的重复利用性测试40-41
  • 3.4 结果与讨论41-47
  • 3.4.1 ACPs-QPEI微粒在硅橡胶中分散性状态41
  • 3.4.2 SR/ACPs-QPEI复合膜的照片41-42
  • 3.4.3 SR/ACPs-QPEI复合膜SEM分析42
  • 3.4.4 SR/ACPs-QPEI复合膜接触角分析42-43
  • 3.4.5 尿液浸泡前后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分析43-46
  • 3.4.6 尿液浸泡实验前后对比分析46-47
  • 3.5 SR/ACPS-QPEI复合膜的抗菌分析47-49
  • 3.5.1 SR/ACPs-QPEI复合膜的抗菌结果47-48
  • 3.5.2 复合材料的抗细菌黏附结果48-49
  • 3.6 SR/ACPS-QPEI复合膜的重复利用性能测试分析49
  • 3.7 总结49-52
  • 4 CA/ACPS-QPEI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及特性52-62
  • 4.1 引言52
  • 4.2 实验部分52-53
  • 4.2.1 实验原料52
  • 4.2.2 实验设备52-53
  • 4.2.3 CA/ACPs-QPEI复合膜的制备53
  • 4.3 性能测试与表征53-55
  • 4.3.1 微粒在醋酸纤维素中分散性测试53
  • 4.3.2 膜的照片观察53
  • 4.3.3 膜SEM表征53-54
  • 4.3.4 膜的接触角测试54
  • 4.3.5 膜的机械性能测试54
  • 4.3.6 膜的抗菌测试54
  • 4.3.7 CA/ACPs-QPEI复合膜的重复利用性测试54-55
  • 4.4 结果与讨论55-61
  • 4.4.1 微粒在醋酸纤维素中分散性状态55
  • 4.4.2 膜的照片55-56
  • 4.4.3 SEM分析56
  • 4.4.4 接触角分析56-57
  • 4.4.5 CA/ACPs-QPEI复合膜膜的抗菌分析57-58
  • 4.4.6 CA/ACPs-QPEI复合膜膜的抗细菌黏附分析58-59
  • 4.4.7 CA/ACPs-QPEI复合膜膜的机械性能分析59-61
  • 4.5 本章总结61-62
  • 总结与展望62-64
  • 1 实验内容与创新之处62
  • 2 未来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72
  • 攻读学位期间已完成工作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旺明;装饰性电镀黑镍[J];防腐包装;1983年04期

2 李非凡;田华雨;陈磊;夏加亮;陈学思;景遐斌;;六氯环三磷腈交联寡聚乙烯亚胺的制备及基因载体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9期

3 ;部分国外造纸刊物文摘[J];上海造纸;1973年02期

4 范颖;姚静;周建平;;细胞核靶向聚乙烯亚胺-地塞米松偶联物的制备及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12期

5 董璇;田华雨;陈杰;夏加亮;陈学思;危岩;;京尼平交联低聚乙烯亚胺智能基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11年09期

6 李宏振;方桂珍;马英梅;李俊业;马艳丽;金钟玲;;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脲酸的吸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7期

7 张昕;高保娇;王蕊欣;李刚;;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制备[J];合成化学;2007年03期

8 李宏振;方桂珍;李俊业;马英梅;马艳丽;金钟玲;;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胆红素吸附性能[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年05期

9 卢耀勇;王冬晓;王建国;张霞;王莺;;纳米金-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的制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20期

10 杨阳;郭霞;;基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和油酸的负电性基因载体(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铠;董庆;刘瑞鹏;黄长荣;宁强;于静;金仁华;;聚乙烯亚胺和聚乙二醇磺酸酯接枝反应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林贻超;孔春龙;陈亮;;负载聚乙烯亚胺金属有机骨材料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捕获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3 李又欣;D.Fischer;T.Bieber;H-P.Els釨sser;T.Kissel;;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一种用于细胞转染的有效阳离子聚合物(英文)[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钧;蔡佳;黄平;高小玲;蒋新国;;糖基修饰聚乙烯亚胺作为肺部基因递释载体的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曾旋;孙云霞;张先正;卓仁禧;;生物素化双硫键交联聚乙烯亚胺/亲和素偶联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基因转染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杨树龙;杜凤移;王皓;赵绘存;杨英;杨军;;半乳糖化聚乙烯亚胺对细胞的靶向转染[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钟振林;彭琪;卓仁禧;;通过硫硫键交联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8 董璇;夏加亮;陈杰;田华雨;陈学思;危岩;;京尼平交联寡聚乙烯亚胺新型智能聚阳离子基因载体[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贾晋;吴爱华;栾胜基;;聚乙烯亚胺吸附重金属铜离子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马昆;胡敏新;汪卫军;齐岩;邹积宏;邱利焱;金一;;新型聚乙烯亚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爽;改性聚乙烯亚胺及其叶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传递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艳;聚乙烯亚胺—阴离子纤维素基吸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3 李达;基于聚乙烯亚胺为骨架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郭志华;新型改性聚乙烯亚胺脂质体载药系统用于传递寡核苷酸类药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江永南;聚乙烯亚胺—胆固醇结合脂质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系统研究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孙俊;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核酸载体的性能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剑;靶向聚乙烯亚胺介导的SHP基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郑蒙;基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高效低毒基因载体[D];苏州大学;2012年

9 黄付伟;基于改性聚乙烯亚胺的聚阳离子基因传递系统的制备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志杰;聚乙烯亚胺对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构象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5年

2 徐东;以邻苯二甲醛和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为构建单元的新型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钱科森;聚乙烯亚胺杂化硅胶吸附剂的制备及去除镍和铅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艺;煤/聚乙烯亚胺交联复合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赵菁;靶向性的聚乙烯亚胺荧光碳点的载基因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周锐;叶酸复合聚乙烯亚胺修饰氧化石墨烯负载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抗鼻咽癌活性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莫君勇;聚乙烯亚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与乳酸脱氢酶构象和活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6年

8 黄书文;碳纳米管接枝可降解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9 李旭鹏;季铵化生物碳渣微粒的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D];河南大学;2016年

10 林琳;胍基化聚乙烯亚胺非病毒转基因载体[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季铵化生物碳渣微粒的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0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