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吡咯并嘧啶类Akt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发布时间:2017-05-17 12:13

  本文关键词:吡咯并嘧啶类Akt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恶性肿瘤以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致死因素。人们对肿瘤发生与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靶向治疗肿瘤成为可能。当前,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药物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Akt)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与存活中起着关键作用。PI3K/Akt通路的过度激活在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以及卵巢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滤泡状甲状腺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常见,阻断该通路的持续活化为靶向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策略。Akt是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随着对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Akt研究的不断深入,Akt抑制剂的研究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热点。文献中已报道众多针对该靶点的抑制剂,根据抑制剂与激酶的结合部位及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ATP竞争性抑制剂、变构抑制剂、磷脂酰肌醇类似物抑制剂及假底物抑制剂,目前,ATP竞争性抑制剂和变构抑制的研究较为广泛。GDC0068、AZD5363、GSK2110183和GSK2141795等多种ATP竞争性抑制剂正处于临床Ⅰ期或Ⅱ期研究;变构抑制剂MK2206也正进行Ⅱ期临床实验。本文中,我们通过对GSK690693、AZD5363、GDC0068与Akt蛋白结合位点作用模式分析,通过片段拼接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吡咯并嘧啶类化合物(E系列),并测定了Akt1激酶抑制活性和PC-3细胞、LNCaP细胞生长抑制活性;为进一步提高E系列化合物活性,在其羰基α位引入GSK690693分子结构中的哌啶环片段,又设计了K系列,并进一步测定了Akt1激酶抑制活性和PC-3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我们以4-氯-7H-吡咯并[2,3-d]嘧啶为起始原料,经氯化、溴化、甲基化反应得到相应的5-取代-4-氯-7H-吡咯并[2,3-d]嘧啶,其经亲核取代反应,脱Boc保护反应得到5-取代-4-(哌嗪-1-基)-7H-吡咯并[2,3-d]嘧啶盐酸盐(中间体C),其与取代苯乙酸经酸胺缩合反应得E系列目标化合物。K系列目标化合物以取代苯乙腈为原料,经成哌啶环反应、腈水解反应、与中间体C的酸胺缩合反应,脱Boc保护反应所得。本实验中我们共合成38个化合物,其中E系列化合物23个,K系列化合物15个,并通过核磁氢谱、碳谱或质谱确证结构。经文献查阅和Scifinder结构查询,所合成化合物为新化合物。活性结果表明,E系列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Akt1激酶抑制活性和PC-3细胞、LNCaP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E-19对Akt1激酶的IC50为18 nM,对PC-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为21 uM。K系列目标化合物相比E系列目标化合物,对Akt1激酶的抑制活性和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化合物K-9、K-13对Akt1的抑制率(40nM)分别为91%、94%,对PC-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分别为6 uM、26 uM,活性要好于阳性药GSK690693。利用Sybyl进行对接研究分析,K系列化合物中的哌啶环结构能够进入Akt激酶Acid hole部位与Glu234氨基酸形成氢键作用,而E系列化合物没有与Acid hole部位形成氢键作用,这可能是K系列化合物活性要优于E系列化合物的原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激酶选择性检测,并进一步结构优化,为筛选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
【关键词】:Akt抑制剂 合成 抗肿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R96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符号说明12-14
  • 第一章 前言14-27
  • 1.1 概述14
  • 1.2 Akt简介14-15
  • 1.3 Akt与肿瘤15-16
  • 1.4 Akt抑制剂16-26
  • 1.4.1 ATP竞争性抑制剂16-23
  • 1.4.2 变构抑制剂23-24
  • 1.4.3 磷脂酰肌醇类似物抑制剂24-25
  • 1.4.4 假底物抑制剂25-26
  • 1.5 结语26-27
  •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27-38
  • 2.1 Akt的结构27-29
  • 2.2 化合物设计29-35
  • 2.2.1 E系列化合物的设计30-33
  • 2.2.2 K系列化合物的设计33-35
  • 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35-38
  • 2.3.1 中间体C的合成路线35-36
  • 2.3.2 E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36
  • 2.3.3 K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36-38
  •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的化学合成38-54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38-39
  • 3.1.1 试剂及其规格和生产厂家38-39
  • 3.1.2 试剂的预处理39
  • 3.2 合成实验操作步骤39-53
  • 3.2.1 中间体C的合成39-41
  • 3.2.2 目标化合物E的合成41-47
  • 3.2.3 目标化合物K的合成47-53
  • 3.3 合成实验讨论53-54
  • 第四章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54-64
  • 4.1 体外抑酶实验54-55
  •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54
  • 4.1.2 实验方法54-55
  • 4.2 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实验55-56
  •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55
  • 4.2.2 实验方法55-56
  • 4.3 活性测试结果和讨论56-63
  • 4.3.1 E系列目标化合物活性结果和讨论56-61
  • 4.3.2 K系列目标化合物活性结果和讨论61-63
  • 4.4 总结63-6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5.1 总结64
  • 5.2 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4-75
  • 附录Ⅰ 化合物的结构与中英文名称对照75-88
  • 附录Ⅱ 目标化合物的~1H-NMR、~(13)C-NMR和MS图谱88-126
  • 附件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宏亮;刘宁宁;霍鑫;王勃;张海鹏;高明宇;齐国先;;缺氧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葡萄糖摄取和Akt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2 冯美江,丁新生;Akt与细胞生存[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5期

3 张晔;曲秀娟;刘云鹏;荆薇;杨向红;侯科佐;滕月娥;张敬东;;胃癌组织Akt和p-Akt蛋白及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年08期

4 李小芳;姜汉国;李飞虹;蔡琼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KT和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J];肿瘤防治研究;2010年07期

5 霍鑫;唐海燕;孔宏亮;刘英;张宏伟;王欣;胡新华;张强;;SCF对体外转染pEGFP-C1/Akt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kit、Akt及V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6 程炜;米鑫;;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KT表达及意义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25期

7 周晓东;陈红霞;关润年;吕农华;;Akt的活化对胃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年07期

8 曾云;罗刚;杨文吉;周黎明;谢蟪旭;;AKT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9 董凌琳;郭富强;解宇环;;姜黄素对脑缺血大鼠SOD活性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9年04期

10 刘俊;江_";黄陈;钟福全;裘正军;;Akt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翔;洪道俊;吕鹤;张巍;王朝霞;袁云;;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骨骼肌存在AKT表达上调[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建安;陈铁龙;蒋俊;桂春;谢小洁;骆荣华;;缺氧预处理通过线粒体和AKT途径预防缺氧复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谢一利;刘伦华;楼丽广;;H00192,一个有效抑制Akt活性的新的甾体类化合物[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李宏亮;余叶蓉;陆志明;刘洪;张玄娥;柯柳;张祥迅;;高游离脂肪酸选择性抑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Akt介导eNOS磷酸化水平及基因表达的体内研究[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婉儿;吴丽霞;;慢性应激对六鼠海马Akt/FKHRL1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周晓东;关润年;雷宇鹏;戈琦;吕农华;;Akt信号途径促进胃癌淋巴管新生作用机制研究[A];首届浙赣两省肿瘤研究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杨晓葵;王建东;王树玉;张玉祥;;Akt抑制线粒体Smac释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邱雁;张洁清;;雌二醇在子宫内膜癌中通过AKT激活NF-κB通路产生细胞因子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邵康瑜;陶陶;;重组腺病毒HIF-1a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KT与BAD表达影响的研究[A];贵州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李娟;裴建明;;U50,488H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血管保护作用:Akt-激活NO生成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生殖代谢生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丁仪 DigiTimes;AKT:面板设备需求升温 明年订单与出货比值将增高[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姜仁斗 口述 王君毅 整理;业凯科技(AKT)总经理姜仁斗:面板设备业者明年脱离严冬[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3 王君毅 DigiTimes;AKT警告:面板企业不扩厂 明年面板大缺货[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晓明;GLI与AKT抑制剂对T淋巴白血病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机理及联合用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兰;Akt2是Akt家族中抗氧化应激的主要激酶并通过多条信号途径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凋亡[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孔宏亮;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凋亡机制探讨及Akt基因对其缺氧凋亡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TRB3通过抑制AKT磷酸化诱导舌体鳞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燕振;吡咯并嘧啶类Akt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D];山东大学;2015年

2 苗战军;罗格列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VEGF、AKT_(1/2)、P-AKT_1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贾春利;PI3K、AKTⅠ、AKT2和NFκB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肝组织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徐菁蔓;吗啡引起的心肌线粒体保护中Akt的作用及其活化机制的研究[D];华北煤炭医学院;2010年

5 洪英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通过AKT通路作用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促进前列腺癌的增殖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左志慧;牵张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Girdin、Akt及F-actin影响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7 江克华;Akt抑制剂鱼藤素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三峡大学;2012年

8 刘文东;Akt介导氯沙坦对H_2O_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D];广州医学院;2009年

9 安冬梅;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糖代谢基因Akt、Glut4表达的影响及其干预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10 关润年;Akt信号途径介导VEGF-C/-D促进胃癌淋巴管新生[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吡咯并嘧啶类Akt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3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