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21:10

  本文关键词: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流感病毒是研究最早的病毒之一,它具有发病快,传播迅速的特点,能在极短短时间内造成局部地区的爆发或全球的流行。21世纪以来,流感病毒先后几次大规模流行,如2005年的H5N1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以及最近爆发的H7N9甲型流感等。但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抗甲流的药物主要为离子通道阻断剂(M2 ion channel blockers)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s)两种,且现在都已出现病毒耐药性。因此探索针对新靶点的抗甲流药物意义十分重大。细胞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s)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系列生长因子的受体,它对调节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T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与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的感染和复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靶向宿主细胞中的RTKs分子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来寻找抗甲流药物可以获得新靶点药物,且避开了已有的抗甲流药物易产生病毒耐药性的缺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来源于云南建水紫陶土的耐酸真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JS03-21产生的一种双环酮类的小分子化合物PQ。前期研究发现其具有体外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效果。本论文主要从体内外水平上全面探究PQ抗IAV的作用机理,以期为新型抗IAV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本论文通过利用MDCK细胞系和PR8毒株建立的体外抗病毒模型对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的抗病毒效果进行初步的测定。通过检测加入PQ之后的细胞病变抑制率和细胞上清液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活力,评价PQ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PQ之后,MDCK细胞的病变率明显降低,NA滴度明显降低,其半数抑制浓度IC5o为26.4μg/mL。说明PQ在细胞水平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本论文进一步探究小分子化合物PQ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Q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病毒核蛋白(nucleprotein,NP)在MDCK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PQ的加入可能延缓了NP蛋白的入核和出核过程,从而大大降低了病毒的增殖数量。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PQ能抑制与流感病毒复制相关的RTK通路中相关蛋白的激活,进而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及炎症反应。本论文还在动物水平探索PQ对IAV感染小鼠的免疫损伤的抑制作用。首先利用昆明小鼠建立小鼠肺炎模型,然后检测PQ对小鼠肺指数,肺病毒滴度及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小鼠死亡情况。结果表明,PQ作用后,小鼠肺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分泌量显著降低,肺部病变明显减轻,肺指数显著降低,生存率大大提高。综上所述,本论文在分子、细胞和动物水平上利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深入地探讨了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揭示出PQ是通过抑制与病毒复制相关的RTK通路中蛋白的激活,抑制病毒的复制以及降低机体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最终发挥其抗IAV作用。本文阐释了新颖小分子PQ是通过靶向RTK通路激活来发挥抗病毒作用,这与以往研发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的思路不同,为新型抗流感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筛选靶点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 受体酪氨酸激酶 小分子化合物 免疫损伤 细胞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前言13-27
  • 1. 流感病毒的研究概述13-22
  • 1.1 流感病毒的结构与形态13-14
  • 1.2 流感病毒的分类和命名14-15
  • 1.3 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15-17
  • 1.4 甲型流感的防治方法17-22
  • 2 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相关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 ine kinase,RTKs)信号通路的研究简介22-25
  • 2.1 Ras/Raf/MEK/ERK信号通路23-24
  • 2.2 p38 MAPK信号通路24
  • 2.3 NF-kB信号通路24-25
  • 3 微生物药用开发25-26
  • 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26-27
  • 第二章 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体外抑制IAV感染的研究27-35
  • 1 实验仪器与试剂27-30
  •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27-28
  • 1.2 实验仪器及耗材28-29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29-30
  • 2 实验方法30-32
  • 2.1 细胞的复苏与冻存30
  • 2.2 细胞的培养30
  • 2.3 细胞的传代30-31
  • 2.4 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31
  • 2.5 甲型流感病毒的毒力测定31
  • 2.6 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细胞毒性测定31-32
  • 2.7 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细胞水平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测定32
  • 2.8 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对细胞上清中病毒NA含量的影响32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32-35
  • 第三章 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对于IAV复制相关的RTK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研究35-49
  • 1 实验仪器与试剂35-37
  •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35-36
  • 1.2 实验仪器及耗材36-37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37
  • 2 实验方法37-42
  • 2.1 利用western blot研究PQ对于IAV感染后细胞中RTK信号通路蛋白激活的影响37-41
  • 2.2 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的不同作用时间对其抗H1N1病毒活性的影响41-42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42-49
  • 第四章 耐酸真菌次生代谢产物PQ对于IAV感染小鼠的免疫损伤的抑制作用研究49-56
  • 1 实验仪器与试剂49
  •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49
  • 1.2 实验仪器及耗材49
  • 2 实验方法49-52
  • 2.1 小鼠免疫损伤模型的构建49-50
  • 2.2 给药和肺指数计算50
  • 2.3 肺部病毒滴度的测定50
  • 2.4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50-51
  • 2.5 PQ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51-52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52-56
  • 第五章 结语56-62
  • 参考文献62-65
  • 个人简历65-66
  • 发表的学术论文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潋;刘叔文;杨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年05期

2 刘禹翔;曲敬来;曾仲意;林娟;钱晓岚;郭绍举;;加味银翘方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实验研究[J];新中医;2013年08期

3 乔秋杰;曲敬来;高雪;张忠;;病炎清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外实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05期

4 ;流感病毒的生物化学与免疫化学实验技术——Ⅳ.抗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血清的制备[J];江西医药;1980年06期

5 陈生;曲敬来;高雪;叶小丹;;中西医结合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24期

6 曲敬来;高雪;祝庆华;乔秋杰;李顺民;;化纤饮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年01期

7 赵宏伟;赵玉珍;;金莲花醇提物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药业;2010年01期

8 郑光耀;何玲;李娇;薄采颖;李海涛;周涛涛;;松针叶绿素-胡萝卜素软膏的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2年06期

9 李福安;李永平;童丽;李文渊;热增才旦;袁冬平;;秦艽抗甲型流感病毒的药效学实验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4期

10 王吉锡;姜国华;周婧瑜;杨庆伟;陈杨;李鑫;李洪源;;经卵白给药研究利巴韦林在鸡胚内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赛美;王保华;;银翘柴桂汤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曲敬来;高雪;乔秋杰;廖欣;潘启明;;病炎清Ⅰ号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外实验[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曲敬来;高雪;祝庆华;乔秋杰;李顺民;;化纤饮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外实验[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陈海军;南发俊;;一类新型抗甲型流感病毒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振龙;韩晓莹;张全;贺贞;王臻;翟从R

本文编号:374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4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