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破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8:02

  本文关键词:新型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破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破损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机制,为临床应用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抗MRSA的感染奠定基础。方法1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通过电位测定仪测定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于MRSA后细菌细胞膜表面电位的变化;通过十六烷吸附试验计算细菌吸附率来判断杂合肽对细菌细胞膜表面疏水性的影响;3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磷脂模拟细菌细胞膜后与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通过荧光/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后脂质体内荧光素的泄露率;通过加入空白脂质体前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肽的荧光光谱的变化来观察FITC-肽是否能够使脂质体破裂;使用荧光/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FITC-肽与荧光淬灭剂丙烯酰胺溶液相互作用后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脂质体是否能保护杂合肽免受荧光淬灭剂的淬灭;4通过联合药敏实验观察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细菌细胞外膜渗透性的影响;5通过β-半乳糖苷酶实验观察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细胞质膜渗透性的影响;6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细菌细胞外K+的浓度的影响;7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于MRSA后细菌细胞膜的变化;8流式细胞仪分析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于MRSA后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结果1天蚕素A-马盖宁肽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4μg/m L;2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与带负电的MRSA相互作用使其细胞表面电位由-0.95增加到-0.50;MRSA细胞表面吸附率由2.97%增加到9.22%;3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脂质体后,随着该杂合肽作用浓度的增强,脂质体荧光素的泄漏率增加;当加入空白脂质体后,FITC基团最大荧光强度的波长从550.4nm变为536.2nm,同时荧光强度增强;荧光淬灭剂作用于FITC-肽时,加入空白脂质体之后,FITC-肽的荧光强度降低被抑制;4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分别与利福平、红霉素,米诺环素的分级抑制指数均0.5,表现为协同作用;5随着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时间的延长,MRSA菌液的OD405吸光值升高;6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于MRSA后细胞外的K+浓度升高;7随着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作用时间的延长MRSA细胞膜破裂,MRSA细胞内的物质渗出到细胞外,甚至引起拟核消失;8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引起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流入MRSA细胞内,PI着染阳性细胞比率增高。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新型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MRSA细胞膜有一定的渗透作用,最终导致细胞膜的破损。
【关键词】: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面特性 脂质体 渗透性 透射电子显微镜 钾离子 流式细胞仪 作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中英文缩略词表9-12
  • 前言12-16
  • 材料与方法16-28
  • 实验结果28-35
  • 讨论35-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8
  • 综述48-56
  • 综述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58
  • 个人简历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唤明;孙力军;王雅玲;徐德峰;刘阳;陈宏;唐晓山;;纳豆菌脂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理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11期

2 魏艳彬;王洪法;;抗菌肽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5期

3 陈敏,周陶友,陈文昭,尹维佳,舒明蓉,吕晓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和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02期

4 陈红伟;吴俊伟;刘娟;张志强;崔龙萍;李英伦;;抗菌肽RSRP与常用抗菌药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J];中国兽医科学;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冉瑜;新型抗菌肽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破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8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