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特性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10 06:02

  本文关键词: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特性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制备包裹吲哚菁绿(ICG)及不同相变材料[全氟正戊烷(PFP)或全氟己烷(PFH)]的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比较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相变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包裹ICG及液态PFP或PFH的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分别称为IPNPs、IHNPs),比较两者的一般特性、稳定性及热致相变、光致相变、声致相变和光声成像能力,采用MTT法检测光致相变所需能量的细胞毒性。结果IPNPs及IHNPs粒径分别为(490.53±36.96)nm及(512.23±38.52)nm,电位分别为(-14.40±1.40)mV及(-13.97±1.61)mV,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形态、吸收光谱也均无明显差异,于37℃储存24h均较稳定;IPNPs热致相变、光致相变及声致相变所需能量均低于IHNPs,且IPNPs光声及超声成像增强能力高于IHNPs。经能使IPNPs及IHNPs发生相变的激光能量辐照后,MH7A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4±7.96)%,(54.92±6.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NPs是更适于诊疗一体化应用的多功能纳米粒。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所;超声医学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多功能纳米粒 氟碳化合物 相变 成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558、81372799)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5-139)
【分类号】:R943
【正文快照】: 近年来,纳米医学技术的多功能化,可将显像诊断剂与治疗药物整合于同一给药系统,形成一种新的治疗诊断型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针,实现医学成像引导下的可视化诊疗[1-4],且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多功能造影剂可实现多模态成像,以弥补现有成像方式的不足。传统超声微泡造影剂为诊疗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雨,赵维强,李超英;新型眼用纳米粒给药载体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5年06期

2 金英华;;纳米粒的靶向修饰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年12期

3 吴恒;孙颖;于晖;段友容;张志荣;;5-氟尿嘧啶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J];华西药学杂志;2009年05期

4 张红岭;朱玲;刘伟;樊予惠;张振中;;氧氟沙星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稳定性考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5 耿丽娟;唐丽华;游本刚;邵轶男;李玲;;α-常春藤皂苷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3期

6 张玮;高静;朱全刚;张敏;王晓宇;高申;;微针阵列技术对纳米粒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7 ;口服纳米药粒问世[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年02期

8 杨恩芸;王晓君;戴甜;张丽男;孙勇军;高子彬;;壳聚糖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14年03期

9 张慧珠;张其清;;叶酸靶向乙酰普鲁兰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董岸杰;邓联东;邢金峰;;聚合物组装纳米粒的结构与药物控制释放[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潇;;眼用氟尿嘧啶纳米粒制剂的制备[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雪琼;朱中佳;刘霞;;甘草总皂苷纳米粒的制备[A];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奇志;王美娜;曹师磊;高小玲;蒋新国;;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经鼻入脑的靶向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丽;关凤军;董晨;高莉莉;赵彤;谢海涛;孙晓华;;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与鉴定[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李颖嘉;张霞;王莺;王冬晓;谷英士;洪少馥;文戈;;脂质微泡-载紫杉醇纳米粒复合物的制备[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程巧鸳;李范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的神经毒素缓释纳米粒的制备及特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郝俊国;沙先谊;蒋晔;方晓玲;;P123-PPI/DNA纳米粒性质表征和体外转染效率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8 胡凯莉;李靖炜;沈烨虹;陆伟;高小玲;蒋新国;;乳铁蛋白结合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脑内递药特性的体内外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9 王爱明;周晓星;姜伟化;杨磊;伊春芳;刘颖;王志昆;王东凯;;氟尿嘧啶PLGA-TPGS纳米粒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A];2013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10 高秀军;张新歌;王tq;李朝兴;;树枝状聚醚-聚乳酸纳米粒作为牛血清蛋白载体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白毅;复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微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成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基于氨基酸转运体LAT1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构建和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16年

2 武敬亮;载阿霉素组氨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陈洁;马铃薯凝集素修饰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经鼻入脑的递药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倩;油酰海藻酸纳米粒口服运送载体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新石;基于β-Ga_2O_3:Cr~(3+)介孔纳米粒的肿瘤靶向给药和分子影像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岳鑫业;聚乙二醇-聚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基因载体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素军;基于聚乳酸的靶向药物释放载体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崔福英;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和肿瘤靶向的壳聚糖衍生物接枝纳米粒[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邢志华;叶酸—壳聚糖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介孔碳球纳米粒用于阿霉素传递系统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弛;针对脑部Aβ42的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贾雪峰;姜黄素—人血红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在口服制剂中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徐静博;壳聚糖荧光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5 汪柳;两种多糖为载体的磁性纳米粒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黄丽;Cypate/DOX-SiO_2纳米粒用于肿瘤诊疗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陈凯;仿生化多巴胺表面修饰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杜昌余;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筛选及工艺处方优化[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9 谢玲玲;注射用多西他赛纳米粒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崔召元;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与评价[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特性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37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3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