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全氟化物纳米乳提高光动力疗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3:18

  本文关键词:全氟化物纳米乳提高光动力疗效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动力疗法 自供氧光动力疗法 单线态氧 全氟己烷 药物递送


【摘要】: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简称PDT),也称光化学疗法,是一种依靠光敏剂(Photosensitizers,简称PS)将吸收到的辐射能转换给肿瘤周边氧气并产生主要细胞毒性的单线态氧(1O2)用以肿瘤治疗的方法[1,2]。但是,光动力疗法的治疗效果因为肿瘤部位氧气供应不足而大打折扣[3,4]。在大多数实体瘤中,肿瘤先天乏氧的现象司空常见,这是因为肿瘤恶性增殖和混乱的微循环导致该部位氧气供应不足[5]。此外,光动力反应也会继续消耗氧气和导致血管封闭效应造成肿瘤部位进一步乏氧[6]。较低的氧气含量会降低光敏剂的光动力效应,因此光动力药物的疗效也受到了严重限制[7]。目前,已经有很多传统方法尝试优化肿瘤部位氧气水平以提高光动力疗法的疗效。例如,有科研团队利用间隔照射[8]或降低照射强度的方法[9,10]提高肿瘤部位血氧水平,但是这些方法只是降低了肿瘤部位的光动力氧气消耗,并没有根本上改善肿瘤先天乏氧,而且由光动力疗法引起的血管封闭效应依然会使乏氧状况进一步恶化[10]。高压氧舱也曾作为一种尝试提高肿瘤部位氧气含量的方法[11-14],但是血管封闭效应会阻止高含氧的血液流向肿瘤部位[15],而且过高的氧气分压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也限制了这一方法的临床上的使用。就目前所知,尚无一种方法能有效的克服肿瘤乏氧[16,17]。因此,改变光动力疗法的氧气限制变得极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光敏剂和全氟化物包裹成纳米粒,发明出一种自供氧气的光动力疗法。这是因为在同样的氧分压之下,全氟化物比肿瘤基质拥有更高的溶氧量[18]。因此,尽管在光动力反应期间肿瘤氧气含量有限,但是全氟化物会富集周边的氧气以供给光敏剂发生光动力反应,从而大大的提高的光动力疗效。这种优化方法不受肿瘤先天乏氧、光动力反应氧气消耗和血管损伤效应的限制;而且,全氟化物还使得单线态氧在其中的寿命相比较于水或细胞基质有了极大地提高,这也同时延长了光动力的反应时间。因此,自供氧光动力疗法极大地提升了光动力反应的潜力。在本研究中,我们也评估了自供氧光动力疗法这一新抗肿瘤方法的效果。首先,研究了自供氧光动力疗法在体外产生单线态氧水平和肿瘤细胞毒性的能力;然后,我们在小动物体内实验中,进行瘤内给药研究自供氧光动力疗法的抗肿瘤增效情况;最后,我们也通过尾静脉注射药物进行自供氧光动力疗法的体内抗肿瘤增效的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新颖的方法将有助于光动力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 自供氧光动力疗法 单线态氧 全氟己烷 药物递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缩略语表6-7
  • 摘要7-9
  • ABSTRACT9-14
  • 第一章 绪论14-43
  • 1.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简介14-18
  • 1.0 PDT的研究历程14-16
  • 1.1 PDT的作用机制16-17
  • 1.2 PDT的杀伤机制17-18
  • 2. 光动力疗法的研究现状18-34
  • 2.1 光敏剂及其载体的研究19-22
  • 2.2 PDT激发方式的研究22-33
  • 2.3 PDT氧气增效的研究33-34
  • 3 本论文的设计和主要内容34-43
  • 3.1 本论文的设计依据35-36
  • 3.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36-43
  • 第二章 LIP(IR780+PFH)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43-59
  • 1. 前言43
  • 2. 实验仪器和材料43-44
  • 2.1 仪器43-44
  • 2.2 试剂和材料44
  • 3 实验方法44-48
  • 3.1 LIP(PFH+IR780)纳米粒的制备44
  • 3.2 纳米粒的制备表征44-45
  • 3.3 纳米粒的稳定性评价45
  • 3.4 产~1O_2能力的测定45-46
  • 3.5 量子产率和自淬灭的研究46-47
  • 3.6 LIP(IR780+PFH)NPs产热效果的研究47-48
  • 4 实验结果48-57
  • 4.1 LIP(IR780+PFH)NPs制备表征48-50
  • 4.2 纳米粒的稳定性评价50-53
  • 4.3 纳米粒产~1O_2能力的测定53-56
  • 4.4 自淬灭和量子产率的研究56-57
  • 4.5 LIP(IR780+PFH)NPs产热效果的研究57
  • 5 总结与讨论57-59
  • 第三章 LIP(IR780+PFH)纳米粒体外细胞模型PDT增效的研究59-67
  • 1. 前言59
  • 2. 实验仪器和材料59-60
  • 2.1 仪器、试剂和材料59-60
  • 2.2 细胞株60
  • 3 实验设计60-61
  • 3.1 细胞模型的建立60
  • 3.2 细胞水平上纳米粒光动力增效研究60-61
  • 3.3 细胞毒性实验61
  • 3.4 细胞流式实验61
  • 4 实验结果61-66
  • 4.1 细胞水平上纳米粒光动力增效研究61-63
  • 4.2 细胞毒性实验63-65
  • 4.3 细胞流式实验65-66
  • 5. 总结与讨论66-67
  • 第四章 NPs瘤内注射给药增效PDT疗效的研究67-74
  • 1. 前言67
  • 2. 实验仪器和材料67
  • 2.1 仪器、试剂和材料67
  • 2.2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67
  • 3 实验方法67-70
  • 3.1 动物肿瘤模型构建67-68
  • 3.2 瘤内NPs提高~1O_2产生能力的研究68
  • 3.3 肿瘤切片TUNEL和HE的损伤评价68-69
  • 3.4 瘤内注射给药法PDT增强抑瘤效果的研究69
  • 3.5 体内各器官IR780的分布69-70
  • 4 实验结果70-73
  • 4.1 瘤内NPs提高产~1O_2能力的研究70-71
  • 4.2 肿瘤切片TUNEL和HE的损伤评价71
  • 4.3 瘤内注射给药法PDT增强抑瘤效果的研究71-72
  • 4.4 体内各器官IR780的分布72-73
  • 5 总结与讨论73-74
  • 第五章 NPs尾静脉注射增强PDT疗效的研究74-82
  • 1. 前言74
  • 2. 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74
  • 2.1 实验仪器、试剂74
  • 2.2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74
  • 3. 实验方法74-76
  • 3.1 动物肿瘤模型构建74-75
  • 3.2 药物体内蓄积近红外荧光成像检测75
  • 3.3 药物体内蓄积体内超声成像检测75
  • 3.4 尾静脉注射法PDT增强抑瘤效果评价75-76
  • 3.5 小鼠净瘤重称量法评价PDT增效76
  • 4. 实验结果76-80
  • 4.1 药物体内蓄积近红外荧光成像检测76-78
  • 4.2 药物体内蓄积超声成像检测78-79
  • 4.3 尾静脉注射法PDT增强抑瘤效果评价79-80
  • 4.4 小鼠净瘤重称量法评价PDT抑瘤增效80
  • 5. 总结与讨论80-82
  • 全文小结82-84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84-85
  • 致谢85-86
  • 附录:已发表文章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梅初;光动力氧活化的球堆集模型探讨[J];大学化学;2000年04期

2 雷万华;王雪松;;光动力抗菌光敏剂的研究进展[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3年05期

3 赵洪友;;上转换纳米粒子作为遥控纳米转换器用于光动力在体治疗[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4 Maria Radeva,Maya Lambrera,Plamena Angelova,Nelly Traitcheva,Hermann Berg;电场或电磁场和光动力的协同效应对癌细胞失活和坏死的作用(英文)[J];电化学;2004年03期

5 宋学玲;马玉琴;;用微孔滤膜技术研究DNA和蛋白质光动力交联产物[J];化学通报;1990年01期

6 马佳佳;王淑颖;张志刚;;一种溴代苯二亚胺铂配合物的光动力活性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何靳安,蒋丽金,朱晋昌;磷脂单分子层中光动力蛋白/类脂化合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5期

8 和亚宁,王晓工,周其庠;主链型聚氨酯光动力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2年03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红;白玉贤;;光动力姑息治疗老年人晚期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姜国玉;王雪松;;去铁细胞色素c对大肠杆菌的光动力灭活性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占娟;许曾平;刘天军;;光动力抗菌疗法对Ⅲ度烫伤大鼠感染创面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陈暨耀;任庆广;吴淑敏;;内源光动力肿瘤灭活机制:ALA与ALA hexyl ester的比较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张风;;光动力治疗新进展[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丽;顾瑛;刘凡光;杨淑兰;曾晶;韩丽娜;;光动力-微循环效应研究方法的建立与评价[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凤玲;郑科;袁晓;黄琪;薛金萍;;聚乙二醇喹啉氧基酞菁锌的合成及离体光动力活性[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杨秀敏;杨竹生;田晶;李娅娣;;艾拉(ALA)光动力成功治疗的病例展示[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牛立志;周红桃;杨大明;曹斌;;光动力联合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26例恶性腔道梗阻临床观察[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殿洪;岳武;史怀璋;杨武双;胡韶山;;光动力与黄芩合用抗细胞株C6的实验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刘猛;微创科技引来生命之光[N];证券时报;2003年

2 福闻;首个抗癌光动力新药进入临床[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特约通讯员 唐海涛;全球光敏剂新药巡礼[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扬;局部艾拉光动力综合疗法治疗恶性皮肤肿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任玉;卟啉光动力纳米药物制备及肿瘤抑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3 王雅雯;光动力学和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的对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夏春辉;纳米TiO_2与新型两亲性酞菁锌光动力抑制肝癌细胞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晨;光动力灭菌技术研究及灭菌仪开发[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程浩;全氟化物纳米乳提高光动力疗效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王文娟;光动力方法制备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大鼠模型[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殷子斐;二氧化钛光动力联合蟾毒灵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黄晓;金纳米在肿瘤光动力探测和治疗中的增进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6 缪飞;ALA光动力诱导HPV16E7转染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7 麦浩山;光动力增效剂联合FECH-siRNA提高卵巢癌细胞的荧光成像灵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32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532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