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大肠杆菌K12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功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2:03

  本文关键词:大肠杆菌K12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功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AcrAB-TolC AcrEF 靶位突变


【摘要】: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伴随着抗生素长期大量的使用,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式有多种,其中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大肠杆菌而言,外排泵Acr AB-Tol C是引起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一个最重要的系统,本文旨在研究外排泵基因或者部分调控基因缺失后菌株在环丙沙星选择压力下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本研究首先利用Red同源重组建立了大肠杆菌K12染色体基因敲除技术,将以两端携带FRT序列的质粒p KD3和p KD4为模板扩增出的PCR产物成功替代了大肠杆菌K12中的acr A、acr B、tol C、mar A、mar R、sox S和sox R,获得了外排泵基因及调控基因敲除菌,测定原菌K12以及7株敲除菌的生长曲线,利用半固体琼脂方法测定了8株菌的移动能力,发现各敲除菌的生长速率以及移动能力没有显著改变。在环丙沙星浓度递增的条件下诱导K12及其敲除菌株,分别获得系耐药菌株,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菌株的MIC,利用PCR的方法检测了gyr A、gyr B、par C和par E基因QRDR区的突变以及负向调控因子acr R、mar R、sox R突变情况。利用RT-PCR方法检测了诱导突变株中外排泵基因、调控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当敲除Acr AB-Tol C中的tol C基因时,在浓度递增的环丙沙星选择压力下很难筛选出耐药菌株,说明Acr AB-Tol C的完整性对菌株耐药性发展有重要作用。诱导耐药株靶位基因突变类型具有多样性,与耐药有关的突变位点有Gyr A的Ser83Leu、Asp87Gly、Asp87His和Par C的Gly78Asp。外排泵基因acr A或者acr B基因缺失的菌株,其获得低水平耐药主要与靶位基因突变有关,其获得高水平耐药主要由于与其存在功能冗余的外排泵Acr EF被激活,增加药物外排所致。诱导耐药发展过程中,菌株的膜孔蛋白Omp F的表达水平不断下降,使得药物进入细胞的通道减少。正向调控基因mar A和sox S缺失后,在环丙沙星选择压力下仅能筛选出对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的菌株,而负调控基因mar R和sox R缺失后,在环丙沙星选择压力下能筛选出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所有缺失株仅在gyr A发生单突变。以上结果说明mar A和sox S对Acr AB-Tol C的正向调控是通过解除了mar R和sox R对mar A和sox S的阻遏来实现的。本研究表明Acr AB-Tol C外排泵功能的完整性对细菌耐药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当其功能破坏,与其存在功能冗余的外排泵Acr EF发挥替代作用。
【关键词】: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AcrAB-TolC AcrEF 靶位突变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常用缩略词6-9
  • 1 前言9-15
  • 1.1 细菌的耐药机制9-10
  • 1.2 主动外排泵系统与多重耐药(MDR,Multi Drug Resistance)10-11
  • 1.3 靶位基因突变及主动外排系统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作用11-12
  • 1.4 外膜蛋白12-13
  • 1.5 基因敲除技术在外排泵机制研究中的应用13-15
  • 2 材料和方法15-32
  • 2.1 材料15-17
  • 2.1.1 菌株及质粒15
  • 2.1.2 药物、培养基及主要试剂15-16
  • 2.1.3 常用试剂的配制16
  • 2.1.4 主要仪器设备16-17
  • 2.2 大肠杆菌K12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缺失株的构建17-23
  • 2.2.1 菌株的复苏17
  • 2.2.2 大肠杆菌K12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7-18
  • 2.2.3 质粒的提取18
  • 2.2.4 电转化18-19
  • 2.2.5 含质粒pKD46的大肠杆菌K1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9
  • 2.2.6 Kan或Chl抗性基因片段的制备19-22
  • 2.2.7 电转化22-23
  • 2.3 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缺失株功能的研究23-32
  • 2.3.1 原菌K12及基因缺失株生长特性的测定23
  • 2.3.2 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最小抑菌浓度(MICs)23-25
  • 2.3.3 体外诱导及突变频率的测定25
  • 2.3.4 原菌、敲除菌及诱导菌靶位基因突变的检测25-27
  • 2.3.5 诱导突变株中外排泵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27-32
  • 3 结果与分析32-46
  • 3.1 成功构建大肠杆菌K12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缺失株32-33
  • 3.2 原菌及敲除菌生长特性测定结果33
  • 3.3 原菌、敲除菌及诱导菌MIC测定及靶位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3-37
  • 3.4 外排泵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结果37-46
  • 4 讨论46-50
  • 全文总结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慧;黄赞松;黄衍强;;幽门螺杆菌外排泵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年17期

2 蔡兴俊;吴华;黄奕江;莫濡冰;;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表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8期

3 杨峰;邢艳苹;王瑜;雷连成;;大肠杆菌耐药机制中激活外排泵和减少摄入量的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茜醇;王丹;何亚峰;陈未中;陈浩;;细菌的多药耐药外排泵[J];药物生物技术;2013年02期

5 孙二琳,宋诗铎,祁伟,郭庆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株的多重耐药外排泵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09期

6 夏红灯;徐元宏;;细菌外排机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7年06期

7 孙二琳;;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排泵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1期

8 潘爱珍;万康林;;外排泵介导分枝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10期

9 张晓梅;王苏建;宋静玉;鲁科峰;王家平;;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剂外排泵基因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6期

10 李显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药物耐药性外排泵十年研究回顾(英文)[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春明;曹家麟;朱小区;欧阳钦;宋建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泵基因检测研究[A];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永芳;吕晓菊;宗志勇;俞汝佳;高燕渝;陈慧莉;李晓芳;蒋胜;韩乾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表达水平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刘洋;杨锦红;李方去;李向阳;;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MexAB-OprM表达的关系[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永芳;吕晓菊;宗志勇;俞汝佳;高燕渝;陈慧莉;李晓芳;蒋胜;韩乾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表达水平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田伟;赵静静;邓玉婷;刘健华;;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oqxAB流行状况调查[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6 李翔;陈辉;漆涌;徐令清;伍勇;;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及整合子在碳氢酶烯类耐药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李向阳;;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MexAB-OprM表达的关系[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亚明;刘原;潘双;柯蕊;赵玉洁;;外排泵abeM及外膜蛋白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谢青;赵丽霞;杨阳;刘安昌;周文;;多重耐药菌株的主动外排系统[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忆霜;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抑制剂筛选模型的构建以及反义RNA、正向互补RNA对MexAB-OprM外排泵表达调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杨亮;铜绿假单胞菌中RND外排泵基因表达调节和功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龚凤云;siRNA分子干扰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MexB基因表达的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浩彤;宁夏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耐药分布及耐药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2 路兴晓;外排泵系统参与幽门螺杆菌适应克拉霉素压力及耐药过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高铎;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真;Acidovorax citrulli RND多耐药外排泵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5 刘子凌;华癸根瘤菌7653R中RND型外排泵家族基因的共生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张传珍;大肠杆菌K12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功能的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敖翔;主动外排泵对铜绿假单胞菌摄入硅纳米颗粒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8 蔡兴东;四种外排泵基因表达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及其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9 陈元旺;细菌AcrAB-TolC外排泵在幽门螺杆菌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D];南昌大学;2014年

10 刘永芳;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表型与外排泵表达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64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564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