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Ξ

发布时间:2016-10-09 16:31

  本文关键词: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17卷第3期2000年7月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Vol.17 No.3

JOURNALOFXI′A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       July.2000

文章编号:10012747Ⅹ(2000)0320076203

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欧阳燕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湖北武汉430079)

Ξ

摘 要:结合文献综述资料分析阐述了医学教学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中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该专业中实施医学教学,如: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师的授课诸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提出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医学教学应区别于医学院校,体现明显的自身专业特点。关键词: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医学教育;教学大纲;授课中图分类号:G80415     文献标识码:B

ThoughtonMedicalEducationinSportScienceofHumanBody

ofPhysicalEducationInstitute

OUYang2(SportScienceofHumanBody,,Wuhan,430079)

Abstract:Onthepractice,theauthorinthisthesisanalysestheneccerssityofmedicaced2ucationinSportandputsforwardthesuggestionsaboutmakingmedicalteachingsyllabusandlecture.Theauthoremphasizesthatthemedicaleducationinsportscienceofhumanbodymusthasitsownspecialcharacteristics.Keywords:sportscienceofhumanbody,medicaleducation,teachingsyllabus,lecture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其包容了体育生物科学、医学(含临床医学)及体育运动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知识。显而易见,该专业各门学科教学的完善是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逐步实现的。如何进行医学教学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在此仅就某些医学教学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3)探讨以体育运动为手段指导全民健身并提高机体

抗病能力,促进疾病康复的理论及有效方法。其中第三点即是近年来日益深入并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的关于运动保健康复的研究,这一点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中,由于人的生物及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人类健康已经不能用单纯的生物学理论来解释和控制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已成为直接或间接的致病因素。如高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压力、不平衡的饮食结构以及日渐稀少的体力活动等等。这些因素可造成人类精神心理活动失衡、免疫机制改变、物质代谢紊乱、组织细胞器质性病变,使人体抗病能力明显下降,从而诱发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身心疾病,如经精神功能紊乱、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等。这些医学问题显然是不能只用生物学理论来解释和解决的。因此,旧的单纯的医学生物学模式已开始转变为三位一体的新的医学模式。在新的医学模式的运转中,体育因其特有的健康职能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即人们

1 医学教育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地位

如前所述,就其学科性质而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包容了体育科学理论和医学(含临床医学)理论的学科。这个专业以人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运动状态下的组织器官及生理机能变化,即运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本专业体育与医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在解剖、生理、生化等生物学及医学基本理论的

基础上为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人体体能素质的发展提供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据,并以此指导运动实践;

(2)研究并实践对于运动损伤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Ξ收稿日期:2000203217

作者简介:欧阳燕(19522),女,湖北人,武汉体育学院讲师。

?76?

第17卷        欧阳燕: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3期 可以在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身体锻炼的方式来预防和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或有效的恢复和改善已受到损害的机体功能。

虽然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体育锻炼一直在身体保健及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际国内日趋增多并且深化的运动处方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也显示出体育在医学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具体如低强度有氧运动抗高血压和减肥降脂及扩张心、脑血管,并能促进能量利用的作用;医疗体操锻炼局部或全身肌肉可改善相应机体功能的作用;太极拳及健身气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等,正如研究者所指出,健身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身体的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类活动可以促进人体整体机能全面发展,加强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在健康上的高度协调,促进心理过程对人的生物功能与社会功能间的调控,并通过这些机制有效地增进和改善人类的身心健康,弥补和纠正生物功能对社会活动适应而形成的负面作用。

总之,无论在运动训练、运动损伤理论的研究中,还是在新的医学模式的运转中,医学科学和体育科学有着相交相融和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因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就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此,问题即在掌握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形式来促进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积极变化的专家,而不是运用医学手段(处方)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的医生。这即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因此,就其医学教学大纲而言,不但不应该雷同于医学院校,而且应该体现出其鲜明的专业特点。在根据本专业培养模式及学科知识结构的需要,体现专业特点并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明确学习内容,合理选用教材,多方面创造教学条件,完善课堂及实践教学。

笔者认为,具体说来,在制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大纲时,在注意医学基本理论学习系统性的基础上,应该严格选择重点掌握和一般了解的内容,并在课上加以严格把握,而重点掌握内容应为与运动实践及运动保健、运动防治疾病密切相关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疾病。并根据培养模式的从业需要对有关教学内容加以大胆的取舍,以此在医学教学中体现明确的专业方向。

如制定病理学教学大纲,应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组织损伤、炎症等涉及运动创伤的基本理论及与运动防治的疾病相关的现象如缺氧、水肿等的病理、生理学理论;而在临,熟练掌握正常体格检查,。如、常见心脏杂音的听诊即可。因为,制定运动处方对体格检查的要求重点在于能够正确无误地区别正常与病理情况,以明确就诊者的健康情况是否可以或在那种程度上能够进行运动保健与康复,而不是象制定医学处方的要求一样,重点在正确地诊断疾病,以进行医学临床治疗;学习临床疾病时应要求学生重点学习那些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适用于运动处方治疗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肥胖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在每一种疾病的学习中,又应以掌握这些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重点,以期学生能通过充分地掌握这些疾病的病因及关键环节,在今后的专业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解决问题,并有能力将其具体运用在科研工作中,而医学药物治疗处方的学习因不具备职业需要的特点则可作为一般了解内容。

对于体育院校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课程而言,教学大纲这种纲领性文件如没有围绕其专业方向及培养模式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来制定,而是雷同于医学院校的医学教学大纲,教师授课将会限于非驴非马、杂乱无章的尴尬局面,学生也将会由于误导而加重对所学专业的糊涂认识,一味地执迷于要求医学处方权而产生消极、抱怨等不良情绪,进而严重地影响其学业及专业思想的树立。

212 关于授课

2 目前,、生理、生化、医务监督、运动损伤防治等以外,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增设了微生物、病理、临床医学基础(含诊断学)以及药物学、中医理论等专业有关课程。这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用及授课和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均应有专业特点。笔者已带教两届该专业学生的部分医学课程,笔者重点根据该专业中运动保健康复方向的教学实践,讨论医学教学大纲制定及教师授课的某些问题。骨伤科教学是因其独立专业特点而自成体系。

211 关于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大纲中应表现出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围绕其体现教学重点的确认、教学时数的分配由此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进而从中体现清晰明确的专业方向。众所周知,因培养目标的关系,医学院校的医学教学是其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医学教学是不能够全盘照搬的。

在已设置了该专业的体育院校(系)中,很多人为对学生施行医学教学的目的所困惑,认为学习医学就是要取得医学处方权,怀疑学生将来能否担任临床医生等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前所述,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个专业是有其独立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意义的。此专业专门人材应当成为掌握体育生物学科基本理论、各项基本体育技术以及医学基本理论问题的体育科学工作者,即使从事保健康复工作,也应该成为运用运动处方解决人类健康

边缘学科知识构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数种自成严格体系的学科知识有机的交叉融合。这个特点无疑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并能将其融会贯通;同时,通过本学科知识的讲授有效地

?77?

第17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和提高专业能力。具体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医学课程,教师在讲授基本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应注意介绍医学理论在本专业理论中所起的作用,以从中体现专业方向。也就是说教师授课成功的组成因素除教风教态、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课堂反应的灵活程度和口才的优劣以外,更重要的是相关学科的理论掌握,以及将系统医学理论知识,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体育技术知识有机地在教学中融为一体的能力。

前已述及,运动医学研究已经确认运动对于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的增强,肌肉、骨骼的发育,关节的灵活,物质代谢的改善,神经、内分泌机能的稳定,心肺工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也可进行有效的身体保健,并可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与此相关的疾病的恢复。故此类内容均可在讲课中有机地融入“免疫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以及相应的临床医学课程。

以病理生理学的讲授为例,讲授“缺氧”一章时,可在详细讲解缺氧的概念、分类、表现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给学生引入有氧运动健身原理的初步概念。如此一方面可让学生懂得机体氧运输系统的工作能力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得到加强和恢复,进而通过改善机体供氧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调节内环境的稳定性,的体质;另一方面,,建立和强化专业思想讲授“,让学生懂得衰老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不可避免性,同时强调运动对延缓衰老的作用。

其他如免疫学、组织学、病理解剖学亦可在重点介绍其基本理论的同时结合讲解其在运动保健康复及运动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地将这些基本医学理论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相结合。

临床医学课程的讲授也是如此。教师在讲授每一种教学大纲所要求学习的临床疾病时,均可将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与其相应的运动健身原理相结合进行介绍。如肺部阻塞性疾病发病的关键是由于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炎症病变导致呼吸系统结构损害,从而造成呼吸阻力增加,有效气体交换不足而引起种种机体缺氧的表现。教师在讲授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的同时,应适时引入并强调运动如医疗体操等对增强人体免疫机制、锻炼呼吸肌、增加肺泡通气量以及改善缺氧状况的作用。讲授心衰时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所致心脏代偿性增

 第3期 

大时,可同时比较运动性心脏增大的情况,强调二者本质的不同,同时强调适当运动对心肌纤维的良性刺激以及对提高心输出量的作用。其他系统的有关疾病均可依此原则讲授。当然,运动对于疾病的康复作用等理论也是本专业学生康复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影响此类内容在医学课程中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因为,就认识活动的皮质过程而言,一个正确认识的建立是要经过反复地、多角度地强化才能够分化完成的。在医学课程的讲授中采取如此做法,既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了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又突出了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同时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本专业的认识产生有效的皮质活动分化,对于其逐渐建立并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明确努力方向等有着非常积极的、不容低估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目前,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施行医学理论教育尚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如何在医学教育中更好地体现专业特点,如何更好地完善医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薄弱环节还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之,对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本的立足点。:

[1][J]1体

():382411

,沈步乙1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方向、课程设

置及学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1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7,21(2):782811

[4]陈灏珠1内科学[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231

[5]傅 力,陈吉棣1运动与脂代谢的研究进展[J]1中

国运动医学,1997,16(1):422451

[6]冯建英,陈吉棣1运动与免疫[J]1中国运动医学,

1992,11(4):22622321

[7]毕春佑,高玲娣,王钟音,等1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在

全民健身中的应用[J]1中国运动医学,1998,17(1):

912931

[10]田桂菊1太极拳的健身、康复作用与对策[J]1上海

体育学院学报,1998,22(4):572591

[11]任 旭1糖尿病的家庭保健与治疗[M]1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1998;19222041

[12]姚素芬1高血压病的运动治疗[J]1国外医学物理医

学与康复医学分册,1994,14(4):15221541

(编辑 许治平)

?78?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教学研究、农林牧渔、求职职场、自然科学、医药卫生、计划方案、外语学习以及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Ξ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35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