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

发布时间:2016-10-26 07:06

  本文关键词:热休克蛋白在运动医学中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

热休克蛋白(HSP)90与肿瘤免疫治疗

翟静  

【摘要】:正热休克蛋白(HSP)90是体内高度保守的一类分子伴侣,Hsp90在体内不仅参与蛋白折叠、信号转导等生物功能,而且在抗原呈递、激活CD8+T细胞、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就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
【分类号】:R730.5
【正文快照】:

热休克蛋白(HSP)90是体内高度保守的一类分子伴侣,Hsp90在体内不仅参与蛋白折叠、信号转导等生物功能,而且在抗原呈递、激活CD8+T细胞、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就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Sreyashi Basu研究发现发烧时通过诱导Hsp90水平的提高来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录;;热休克蛋白在运动医学中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07期

2 唐小云;姬云丽;杨美荣;聂影;桂金秋;刘亚威;李福娟;;妊娠特异性糖蛋白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3 林川;焦敏;;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SP-27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年30期

4 刘爱平;杨瑜;张晓燕;;不同亚型树突状细胞与HIV-1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5 陈新年;孔评石;夏惠;;间日疟原虫可溶性抗原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2期

6 姚玉珍;周红梅;钱进;张小进;程蕴琳;丁正年;刘莉;;热休克蛋白A12B对内毒素血症所致心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1年03期

7 于智勇;陈月云;;热休克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4期

8 黄红艳;王营;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张娟;;姜黄素诱导的免疫耐受性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9 王琦;曾学军;;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8期

10 许惠惠;阮嫣赟;颜卫华;林爱芬;;HLA-G诱导DC细胞在免疫耐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雪涛;;树突状细胞、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治疗[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万涛;李楠;王闻雅;周向阳;杨峰;吴艳峰;曹雪涛;;树突状细胞来源的热休克蛋白新分子的发现及其免疫佐剂功能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陈涛涌;郭军;杨明金;张明徽;韩超峰;曹雪涛;;热疗诱导肿瘤细胞释放的热休克蛋白70在热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杨峰;万涛;周向阳;吴艳峰;陈国有;蒋应明;曹雪涛;;OVA-Hsp70L1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产生OVA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7 郭大伟;梁健;姜晓峰;王学范;魏云涛;姜洪磊;;GPC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HepG2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新华;钟翠平;顾云娣;顾晓;范强;王国强;周播江;;TGF-β1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增强移植心脏耐受性并降低Fractalkine的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9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尤长宣;罗荣城;张军一;苏瑾;廖旺军;郑航;Paul L Hermonat;;基因转移制备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静波;[N];健康报;2009年

2 王雪飞;[N];健康报;2004年

3 记者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刘伯宁;[N];南方周末;2011年

5 方彤;[N];健康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沈湫莎;[N];文汇报;2011年

7 张献怀;[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06年

9 杨淑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王丹辉;热休克蛋白70-多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在骨肉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大主;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防治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立森;HSP70-骨肉瘤肽复合物激活树突状细胞诱导抗骨肉瘤免疫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潘建平;γ-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调控及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朱伟国;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正昕;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8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陈玉丙;树突状细胞抗原负载及MAGE-3 DNA瘤苗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胜;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的纯化及其负载树突状细胞抗小鼠结肠癌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2 柴国林;Hca-F榄香稀复合瘤苗抗原—卡介苗热休克蛋白复合物(H_(TA)-HSP70_(BCG))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3 崔向丽;H_(TA)-HSP70_(BCG)冲激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变化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4 吴鸣宇;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孟冬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6 梁军利;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黄祺琦;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治疗小鼠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初晓霞;淋巴瘤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恶性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9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10 郭佳;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热休克蛋白在运动医学中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53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