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QSAR、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6 08:12

  本文关键词:激酶Src多靶点抑制剂的3D-QSAR、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东药学院》 2015年

激酶Src多靶点抑制剂的3D-QSAR、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

马少杰  

【摘要】:非受体型酪氨酸Src激酶在许多细胞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过度表达或激活可致细胞增殖分化变得不受控制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特异性地阻断Src激酶的活化对癌症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基于Src激酶的多靶点抑制剂可以同时作用于Src激酶和相关病原体的多个分子靶点,具有更广泛的生物活性及生物选择性,并能克服机体耐药性,在临床应用中更具发展潜力,近年来,Src多靶点抑制剂已经成为国际上抗癌新药研发中的热点。目前,虽然Src多靶点抑制剂在实验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它们的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及与各靶点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却尚未清楚,有关理论研究也尚稀少。因此,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Src多靶点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对设计新颖高效的抗癌性Src多靶点抑制剂及作用机理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计算方法,对最新发表具有良好抗癌活性的三个系列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基于计算,建立了具有良好统计质量和可靠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获得抑制剂与各靶点蛋白可能的作用模式和关键氨基酸,分析得到多靶点抑制剂的抗癌作用的共性,为设计与合成具有较高活性的Src多靶点抑制剂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章前言,简要阐述了Src激酶的结构特点和作用,系统总结了几类Src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可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发展历史、常用研究方法及其原理。最后,阐述本文选题的意义。第二章,选取了对Src和IGF-1R均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对其进行了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研究。分子对接得到抑制剂与Src和IGF-1R两个受体可能的结合模式和构象,不同活性化合物的连接过程及细节由动力学模拟来描述。通过对比两种蛋白活性位点的异同,探索了该类抑制剂具有双重抑制功能(对Src和IGF-1R)的原因。结合能的计算确定了对结合能贡献的主要驱动力,再由能量分解确定活性位点处各个氨基酸的能量贡献值,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两者作用机理。本章研究为进一步合成新型具有Src/IGF-1R双重抑制功能的化合物提供了理论参考。第三章,对一系列分别作用于Src和Abl激酶活性构象(DFG-in)和非活性构象(DFG-out)的嘌呤类化合物进行3D-QSAR、分子对接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统计质量和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并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讨论。分子对接得到了小分子抑制剂与4个激酶可能的结合模式和构象,并比较了Src和Abl激酶结构的异同,分析了两个激酶DFG-in和DFG-out结构的差异,探索了该类抑制剂具有双重抑制功能(对Src和Abl)的原因。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分子对接模式的可靠性,结合能计算和能量分解揭示了配体和受体间的主要作用力及确定活性位点中的关键氨基酸。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嘌呤类化合物的设计提供指导。第四章,对一系列吡啶/喹唑啉类化合物的3D-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研究。采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建立了合理可信的3D-QSAR模型,对影响该类化合物抑制活性的关键结构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从NF-κB和AP-1蛋白潜在的对接位点中确定了最佳对接位点,对抑制剂在NF-κB和AP-1蛋白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最后,分子动力学验证了分子对接的结果并对结合中各种作用力和关键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第五章,对本论文的工作作了扼要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逢生;石敏;罗荣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年03期

2 白晓春,罗深秋,白洁;Src激酶的功能研究新进展[J];生命科学;2002年01期

3 张亚;李亚龙;李荣杰;;酪氨酸激酶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栗海波;L1连接核酶分子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张美青;计算机辅助设计二酮酸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翔宇;王琳;王玉玲;何钦成;孟繁浩;;肾癌靶向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10期

2 林芳;刘星;;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18例不良反应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2年06期

3 刘翔宇;杜焕达;王琳;王玉玲;刘雅茹;孟繁浩;;5-甲酰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的合成与工艺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9年03期

4 刘小余;欧阳贵平;;吲哚类抗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年05期

5 杨剑霞;;37例晚期肿瘤患者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J];护理学报;2013年17期

6 赵晓伟;贺江虹;卢宁;;舒尼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25期

7 商海峰;王玉斌;赵大敏;张琪;佘金雄;;塞卡替尼的合成[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23期

8 贾守薇;刘韬;黄红兵;;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年32期

9 廖文强;李波;李莉;赵军宁;;吴茱萸致小鼠肝毒性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锐;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47527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机理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丁岩;鞘脂激活蛋白C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上调AR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万茂生;含氮杂环化合物—三嗪—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异噁唑基查尔酮及吲哚西佛碱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戴永明;EB病毒转化淋巴母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D];南华大学;2011年

2 吴珂;合成6-氟-5-溴吲哚的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付国强;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雪旺氏细胞增殖及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变化[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陈重;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陈云华;抗肿瘤药物舒尼替尼的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郝志兵;含氮稠(连)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芳;Wnt家族成员在TA2小鼠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及sunitinib对TA2小鼠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张叶;eIF3a,mcl-1和CD83在结肠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D];苏州大学;2014年

9 徐志勇;氧糖剥夺再灌注后Src激酶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的探讨[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平;柯国涛;常珊;陈慰祖;王存新;;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病毒DNA的结合模式[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7期

2 高一飞;;艾滋病预防研究中的医学人类学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梁桂兆;梅虎;周原;李志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多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化方法[J];化学进展;2006年01期

4 朱旋;核酶研究概况[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年10期

5 史灵梅;肖武;;全球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J];旅行医学科学;2009年02期

6 赵辉;彭明;曾会才;单艳;;核酶的特征及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06年02期

7 张小轶;何红秋;刘斌;王存新;;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突变体的耐药性机理(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05期

8 李芳琼;丁倩;詹金彪;;HIV-1整合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年01期

9 吴可柱;李爱秀;缪有盼;刘涛;马翼;;HIV-1整合酶四聚体结构模拟及其活性位点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06期

10 柯国涛;李平;胡建平;谭建军;陈慰祖;王存新;;病毒末端DNA与不同长度HIV-1整合酶四聚体的对接研究(英文)[J];生物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永宏;HIV-1抑制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鹏;QSAR研究在神经系统药物和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桂艳;郭权;;基于容错机制的精细药物分子对接网格[J];计算机工程;2010年19期

2 朱志远;张燕;李征;李金恒;芮建中;袁靖;;受体蛋白与药物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年11期

3 钟广蓉;邓乾民;李星月;林森;孙清;时国庆;;植物源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分子对接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1期

4 冯荣楷;孟丽荣;岳章琪;林思伶;王乾韬;;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环氧合酶的分子对接及药物特性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3年12期

5 张宏恺;常云松;杜明娟;张翠竹;曹又佳;;用分子对接搭建激酶-抑制剂复合物的三维结构[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郑春松;陈立武;杜建;叶蕻芝;;用分子对接法探讨扶正抑瘤复方制剂的抑瘤作用机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年08期

7 伟尧;朱琛;张卓;朱海亮;;硝基咪唑衍生物作为尿素酶抑制剂的分子对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年02期

8 任洁;魏静;;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年01期

9 魏卓;张怀;崔巍;计明娟;;马来酰胺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黄文文;毕毅;陈蒙蒙;夏国祥;张振磊;;水杨酸类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帆;刘艾林;;分子对接应用与研究进展[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廖莎;白芳;李洪林;;金属特异性打分函数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圣虎;高士祥;;酚类化合物与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的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孙清;时国庆;邓乾民;;利用分子对接软件预测PFOA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丽娜;苏莉;张晓昀;黄晓燕;单志杰;翟红林;;关于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欣;胡燕;崔一然;张冰;刘小青;;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辛热药药性表达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7 范春雷;田男;胡林峰;钱颖;沃兴德;;基于固醇调控通路胆固醇竞争结合靶点的新药筛选与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玲;药物分子对接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正夫;药物分子对接优化算法及在云平台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徐淑坦;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的分子对接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李纯莲;药物设计中分子对接优化设计的算法和软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娱;腈和苯酚与相关降解酶之间的分子对接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郑清川;蛋白质结构及分子对接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殷勇;以PI3K为靶点的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D];南京大学;2015年

8 尹玲;新型肽脱甲酰基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金亮;新型非肽类小分子Caspase-3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活性检测与分子对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庞小东;蛋白质和配体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小肽抑制剂设计方法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虎林;基质金属蛋白酶-7抑制剂选择性的分子对接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宋向岗;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药川芎治疗脑缺血的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张菘;计算机辅助设计高活性小分子新型SAHA衍生物及其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D];广东药学院;2015年

4 马少杰;激酶Src多靶点抑制剂的3D-QSAR、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5 王志;新型含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6 史新奕;药物设计中半柔性分子对接优化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燕茹;进化算法在分子对接中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需;分子对接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阮钶茵;异构网格环境下分子对接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刘长英;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分子对接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激酶Src多靶点抑制剂的3D-QSAR、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53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