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质谱联用技术的紫杉醇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6 18:54

  本文关键词:紫杉醇细胞内药代动力学及紫杉醇类药物质谱裂解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2年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紫杉醇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钱隽  

【摘要】:紫杉醇是临床上常用的紫杉烷类抗癌药物。然而,紫杉烷类药物具有强疏水性,临床使用时需用多种药用溶媒增溶,使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影响。开发高效低毒的紫杉醇新型制剂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此也引发了对于紫杉醇在定性、定量测定以及代谢物分析等方面的各种需求。 本课题分别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为技术平台,对人血浆中紫杉醇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经方法优化,建立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方法验证。 LC-MS法采用液液萃取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提取液为叔丁基甲醚,内标选用炔诺酮。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00mm×2.1mm,3.5μm, Agilent),流动相为甲醇-0.2mmol/L甲酸铵溶液(包含0.1%甲酸),梯度洗脱。在ESI源正离子模式下,选择离子监测(SIM)的目标离子为紫杉醇的[M+Na]+m/z876.5和内标的[M+H]+m/z299.4。方法学验证表明本方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线性范围是1.0-400ng/mL(r0.998),最低定量限为1.0ng/mL,无明显基质效应,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都小于8.8%,准确度在±6.8%以内,可以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此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LC-MS/MS法定量方法中内标选用多西紫杉醇,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柱(75mm x3.0mm,2.2μm, Shimadzu),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甲酸铵溶液(73/27,v/v),等度洗脱。在ESI源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的离子对为紫杉醇m/z854.2→286.1和内标m/z808.2→226.0。线性范围是0.5-500ng/mL,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都小于7.5%,准确度在±3.6%以内。该方法血浆用量少(50μL),灵敏度高,最低定量限达0.5ng/mL,分析周期为4min,适用于快速以及大样本量的分析,并在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一期临床试验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研究中对色谱和质谱条件进行了细致优化,并且通过在溶液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研究紫杉醇的离子化方式以及加合物离子的形成,有助于提高紫杉醇的离子化效率和质谱响应的稳定性,满足痕量测定的需求。 通过系统研究紫杉醇在电喷雾一级质谱的电离规律和二级质谱的裂解规律,总结出紫杉醇质谱行为的特点,阐明了紫杉醇的裂解过程及特征性碎片离子,并推测受试者体内主要代谢产物的结构和可能的代谢途径,从而为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其药物代谢过程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91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慧,赵春景,马文秀,代青,肖文华,胡绍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浓度[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孙萍,梁琼麟,罗国安;基质影响电喷雾离子化效率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年05期

3 再帕尔·阿不力孜,方起程,梁晓天,高山光男;利用-质谱质谱方法探讨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裂解特征[J];科学通报;1999年07期

4 宋玉乔;廖杰;李宁;夏全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的含量[J];现代仪器;2010年06期

5 陈华;吴筱丹;许东航;徐翔;;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浆紫杉醇浓度[J];医药导报;2007年07期

6 刘永臻,梁峰,再帕尔·阿不力孜;离子—分子反应及其在质谱分析中的应用[J];质谱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鹏;陈远奎;唐晓闩;;激光溅射Co等离子体与气相CH_3OH团簇的反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方东升;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快速分析紫杉醇粗品中的组分[J];福建分析测试;2005年02期

3 李艳,王兆梅,郭祀远;生物活性多糖高级结构的研究方法进展[J];广东化工;2005年08期

4 牟玲丽;余鹏;金亚超;;体内药物分析中影响LC-ESI-MS离子化的因素[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年02期

5 段辉,钟亮星,吴锦秋;紫杉醇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比较[J];海峡药学;2004年03期

6 孙方迪;郭涛;潘昊;孙学惠;侯悦;高声传;颜鸣;;复方紫杉醇胶囊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年04期

7 边原;刘一;叶云;;紫杉醇含量测定与药动学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王明星;花日茂;卞红正;;韭菜中45种农药的多残留UPLC-MS/MS分析方法[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年04期

9 顾亚萍;钱和;;茶叶多糖纯度鉴定及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07期

10 张敏;赵效文;;计算机辅助确定LC-MS中的分子离子的初步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敏;赵效文;;计算机辅助确定LC-MS中的分子离子的初步研究[A];2008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再帕尔·阿不力孜;常雁;李立军;方起程;;利用FAB-MS/MS方法研究5/7/6型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裂解特征[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秀英;糖类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及应用[D];西南大学;2007年

2 郑鄂湘;液质联用快速分析饮用水中环境激素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07年

3 叶诚;高分子量裂褶多糖的制备与结构鉴定[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马文晓;紫杉醇细胞内药代动力学及紫杉醇类药物质谱裂解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朱自红;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及DNA切割活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赵勇;解吸附电晕束质谱法中分子间离子化效率抑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巴金;塔拉胶的改性及在改善CTMP纸浆性能中的应用[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8 王明星;葱蒜类蔬菜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慧,赵春景,马文秀,代青,肖文华,胡绍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浓度[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赵凡智,翟建军,陈耀祖;寡糖快原子轰击质谱中碱金属加合离子应用技术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1期

3 赵凡智;翟建军;陈能煜;李海泉;陈耀祖;;糖苷混合物FAB质谱分析技术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4 李娜;孙国平;金涌;李俊;;反向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多西紫杉醇的含量[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卢今;伍长娟;杨肖琳;高雷;陈礼明;金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组织及血浆中紫杉醇含量[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张明淋;沈卫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多西紫杉醇的含量[J];江苏医药;2008年05期

7 顾嘉钦,丰嘉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年S1期

8 龙恩武;袁浩宇;陈秋虹;杨俊毅;童荣生;;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业;2008年21期

9 仝新勇;周建平;谭燕;林文垚;;LC-MS/MS研究紫杉醇自组装前体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叶敏,朱珠,傅强,李大魁;HPLC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海莉;辛海量;任浩洋;;红豆杉木质中紫杉醇含量分析[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年03期

2 应站明;李媛;李振宇;;抗癌药物——紫杉醇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3 张修前;;漫谈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J];中学生物学;2009年09期

4 王志刚;周春山;颜家良;彭旖;;HPLC测定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J];应用化工;2007年01期

5 姚清国;段书德;张星辰;冯俊霞;;产紫杉醇菌种改良方法的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李全;宋小妹;;红豆杉中紫杉醇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08年01期

7 赵广河;张培正;;紫杉醇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5期

8 高昌勇;;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概述[J];生物学教学;2010年09期

9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及紫杉醇含量测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10 刘松青;高振同;代青;张春华;;HPLC法测定红豆杉皮粗提物中紫杉醇的含量[J];重庆中草药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国武;元英进;;稀土对细胞培养合成紫杉醇的影响[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玉媛;项伟;;云南红豆杉资源和紫杉醇含量研究[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二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柯春婷;仝川;王玉震;;福建省不同地理种源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和10-DAB含量及影响因子[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闫润民;梁超;赵明;张嘉靖;傅相平;;紫杉醇纳米微粒磁靶向脑内分布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阎家麒;刘虹;;紫杉醇提取及其在东北红豆杉植物材料中含量的测定[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刊[C];1994年

6 李学明;王永禄;程晓丹;徐元龙;黄琴琴;毛丽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於得红;陆琴;谢静;方超;陈红专;;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紫杉醇隐形纳米粒抗血管生成作用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苏湘鄂;;红豆杉细胞时相与其次生代谢强度的关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黄璐琦;郭兰萍;张小波;杨光;;Hormesis概念、机理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永伶;;江西治癌森林植物资源的调查[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四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卓之敏 本报记者 肖力伟;[N];农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雪楠;[N];图们江报;2011年

3 汝言;[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4 舒清海;[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吴志红 李好;[N];人民政协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吴洁;[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徐利军 王婕;[N];中国特产报;2011年

8 高淑华 王建华;[N];中药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张庆如;[N];益阳日报;2009年

10 李福林;[N];北京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依凝;紫杉醇系列偶合物的ADME评筛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2 赵明;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脑胶质细胞瘤体内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苏建荣;云南红豆杉种群生物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李书涛;调控紫杉醇合成转录因子TcMYC和TcWRKY1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万延辉;高分子键合紫杉醇胶束对小鼠Lewis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梁霄;紫杉醇生物可降解胆肠支架预防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田磊;3-羟基地氯雷他定、氘标记6α-羟基紫杉醇和氘标记辛伐他汀的制备与表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张长银;红豆杉悬浮细胞反应器深层培养的过程工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庞海河;增强UV-B辐射下南方红豆杉形态、结构及代谢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陈莹莹;桦木酸与不同分子二元系统单分子层的界面相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正华;紫杉醇合成工艺及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耿直;红豆杉代谢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3 赵赟鑫;红豆杉内生真菌代谢产紫杉醇发酵工艺条件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4 宗文辉;紫杉醇与新型脂质的混合单分子膜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何冬云;东北矮紫杉组织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及生物合成中间物的积累规律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6 夏伦洋;肿瘤生物靶向的水溶性紫杉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杨汝铃;改良载紫杉醇纳米微泡的制备及其特性观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8 孙浩岩;介孔催化氧化芴制备芴酮及半合成紫杉醇的质量控制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9 谭铭铭;紫杉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张翔宇;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再分化和芽诱导对紫杉醇积累的影响[D];吉首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紫杉醇细胞内药代动力学及紫杉醇类药物质谱裂解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54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