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系列吡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7 17:08

  本文关键词:系列吡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医科大学》 2014年

系列吡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李妲  

【摘要】:背景:吡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吡唑类化合物具有除草、杀虫、抗菌、抗病毒、抗癌以及麻醉、镇静、止疼等功能,因此在农药、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吡唑类化合物属于含氮有机体,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与金属配位后可以形成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生物活性的金属配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为新型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本论文从26种吡唑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中筛选出6种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进一步探讨这6种化合物20#(1,4-双[二(4-硝基吡唑)甲基]苯)、307#(1,4-双[(吡唑)甲基]苯二氯化铜)、143#(1,4-双[3,5-二(甲基吡唑)甲基]苯二硫氰酸锌)、144#(1,4-双[3,5-二(甲基吡唑)甲基]苯二硫氰酸镉)、98#(1,4-双[3,5-二(甲基吡唑)甲基]苯二氯化铜)和460#(1,4-双[3,5-二(甲基吡唑)甲基]苯硝酸银)对小鼠肝癌Hca-F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对Hca-F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以及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胚肾细胞HEK-293、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构效关系。 方法:采用抑菌环法测定26种吡唑类化合物对5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6种新型吡唑类化合物对Hca-F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6种化合物诱导Hca-F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MTT法考察6种化合物对HepG2、PC12、HEK-293的细胞毒性作用。 结果:1.从26种吡唑类化合物中筛选出12种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2.6种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的吡唑类化合物均可以抑制Hca-F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大小为:20#460#98#144#307#143#;3.6种吡唑类化合物均可以在IC50浓度下诱导Hca-F细胞凋亡;4.6种吡唑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大小为:460#20#144#143#307#98#;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大小为:144#460#98#143#20#307#;对HEK-293细胞的毒性作用大小为:460#144#20#98#307#143#。 结论:1.6种吡唑类化合物均具有抑制Hca-F细胞增殖和诱导Hca-F细胞凋亡的能力;2.20#、98#、143#和144#化合物对HepG2、PC12和HEK-293细胞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3.吡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相关:金属离子的引入显著提高吡唑类配合物的生物活性;3,5位甲基取代增大了化合物电子云密度,利于生物活性增强;4位硝基取代可降低化合物电子云密度,增强其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吡唑环的增加利于化合物抗菌活性的增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6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玉玲;于静娟;;新型白化型除草剂靶标酶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及其耐性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年12期

2 陈娜丽;冯辉霞;王毅;张建强;;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09年05期

3 吴婷;刘东亮;石伟;张富春;刘浪;孙素荣;;吡唑啉酮配合物杀菌抗肿瘤活性及与DNA的作用[J];生物技术;2013年03期

4 何其庄;马树芝;许东芳;;稀土酰基吡唑啉酮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5 王欣羽;李桢;孙巧;白凤英;邢永恒;;吡唑衍生物的铜和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03期

6 邹敏;卢俊瑞;辛春伟;鲍秀荣;杨波;朱姗姗;刘倩;李迎辉;陶继强;;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J];有机化学;2010年08期

7 马正月;杨更亮;闫国英;祝士国;管立;;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年03期

8 盛春泉,季海涛,张万年;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2年04期

9 杨涛涛;林国武;王占伟;金乔梅;王越;陆涛;;吡唑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东芳;沈智慧;夏庆春;杨自芳;何其庄;孙大志;;稀土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赵为陶;林红;陈宇岳;莫明洁;;银离子络合蚕丝纤维的工艺研究[J];丝绸;2007年01期

3 张兰英;梁玉玲;张丽平;;黄连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J];生物技术;2011年01期

4 沈智慧;许东芳;夏庆春;杨自芳;何其庄;金贻君;彭子飞;;稀土2-氨基-4,6-二甲基嘧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08年07期

5 周先安;徐莹豪;陈小轲;程宁宁;许东芳;何其庄;;稀土钐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1年02期

6 徐莹豪;陈小轲;许东芳;何其庄;;稀土联咪唑对羟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J];应用化工;2011年11期

7 赵旭;卢俊瑞;辛春伟;卢博为;鲍秀荣;刘雅;;1,4-二取代苯基-5-氨基-1,2,3-三唑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Z1期

8 李晓东;朱元成;杨金凤;;席夫碱稀土铈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J];应用化工;2012年10期

9 李晓东;朱元成;杨玲娟;王晓峰;;稀土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抑菌活性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聂尧;付敏杰;徐岩;;不同微生物来源的加氧酶及其催化反应特征的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涛;翁永根;杨昕;周志才;;单分散无机纳米抗菌剂的制备以及在皮革领域的应用研究[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胡莉琴;霍成立;赵挺挺;李冰;唐爱东;;用硅渣制备层状二硅酸钠复合抗菌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沈智慧;许东芳;何其庄;施阳;吴四华;;稀土钼酸2-氨基-4,6-二甲基嘧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洋;章杰;刘新华;;手性二氢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开吉;徐青林;;纸张抗菌剂的研究进展[A];’2008(第十五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东芳;含杂环配体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晓慧;利用木质素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何中媛;微通道内表面的微/纳米结构构筑及功能化设计[D];东华大学;2011年

4 徐庆妍;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王明慧;α-苯乙醇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合成[D];浙江大学;2005年

6 韩成云;拟南芥短日照依赖型模拟病斑SDL1基因的分离和功能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谢如良;利用簇合效应和亚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新农药先导分子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加民;4-己酰基吡唑啉酮及其金属配合物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飞龙;基于氮氧多齿配体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邹敏;邻羟苯基修饰的吡唑类衍生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及抑菌活性[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倩春;吡螨胺与唑虫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士阳;金狗尾草和大狗尾草对硝磺草酮耐药性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赵芡;1,4-二取代苯基-5-(2-羟基取代苄基)氨基-1,2,3-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方林;具有生物活性的含唑有机锡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结构表征[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何斌;硝酸咪康唑合成新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仇记宽;新型含吡唑环的氨基膦酸酯类及1,4-二氢吡啶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封勤华;载银硅丙乳液的制备及对棉针织物抗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春,黄海,左美祥,黄志杰,方燕;纳米载银抗菌材料[J];上海建材;2000年03期

2 韩秀秀;何文;田修营;孙夏囡;韩姗姗;;银系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机理及应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有娟;魏少红;陈静;;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4 黄银久;许瑞卿;吴守伟;赵莉;;一个戊二烯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菌抗癌活性[J];生物技术;2009年03期

5 王维清,冯启明,董发勤;银系抗菌材料及其研发应用现状[J];应用化工;2004年04期

6 陈娜丽;冯辉霞;王毅;张建强;;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09年05期

7 迟广俊,姚素薇,张卫国,宋晓乐,范君,任光勋;沉淀二氧化硅载银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朱华玲,张欣,徐海珍;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戴晋明;侯文生;魏丽乔;贾虎生;刘旭光;许并社;;载银锌4A沸石抗菌剂抗变色性能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5期

10 胡荣;王智宇;;纳米银的制备及自组装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系列吡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40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