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阿司匹林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2:21

  本文关键词:阿司匹林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卫生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且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癌症发病率的持续上升,以及癌症具有较高致死率等因素,在未来癌症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一致死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糖胺聚糖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糖胺聚糖的结构、数量以及种类的改变都对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糖胺聚糖由于其连接有不同的基团,因而当与蛋白相结合发生反应,能够产生不同生理效果。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中化疗由于对正常生理组织的伤害极大因而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在用的抗癌药物由于其价格都较为高昂因而不能够被广泛使用。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毒且价格低廉的抗癌药物成为了科学界努力的重要目标。阿司匹林作的使用历史已经超过了100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药物之一。迄今为止,科学界针对阿司匹林的研究数量已经非常巨大,并且发现了其多种临床用途。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的治疗谱仍在不断扩大,新的药理活性仍然不断被发现。近年来,科学界发现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方向表现出了优良的活性,使得对阿司匹林的结构修饰和改造成为人们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新热点。阿司匹林的抗癌机制有多种,如抑制环氧合酶、抑制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酶等。目前已经合成的多种阿司匹林的衍生物更是表现出优良的抗癌活性。本论文选取阿司匹林为母核,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期获得具有良好抗癌活性的高效低毒低成本的阿司匹林衍生物。在设计目标化合物时,从阿司匹林自身抗癌活性、对糖胺聚糖合成的抑制以及通过与糖胺聚糖结合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组织的生物学功能。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阿司匹林衍生物保留了母核上的乙酰基,在羧基上通过缩合和取代反应连接上不同的阳离子取代基团(氨基、胍基、四甲基异硫脲基、异硫脲基)。所得目标化合物均通过质谱或核磁验证。我们对所合成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选取了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H1299,所合成的化合物与阿司匹林相比抗癌活性均有较大提高,并且从所得细胞毒活性实验数据中得到了初步了构效关系。阿司匹林母核与取代基团之间链接臂的长度增加能够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为以后阿司匹林衍生物提的结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癌症 糖胺聚糖 阿司匹林 阳离子基团 细胞毒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R914.5;R9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前言11-33
  • 1. 肿瘤11-18
  • 1.1 癌症的发展现状11
  • 1.2 肿瘤形成的影响因素11-12
  • 1.3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现状12-18
  • 2 阿司匹林(Aspirin)18-29
  • 2.1 阿司匹林概述18
  • 2.2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18-21
  • 2.3 阿司匹林与癌症21-24
  • 2.4 阿司匹林药物的研究进展24-29
  • 3 糖胺聚糖29-33
  • 3.1 糖胺聚糖的概述29-30
  • 3.2 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结构30-31
  • 3.3 糖胺聚糖的生物活性31-32
  • 3.4 糖胺聚糖与肿瘤32-33
  • 3.5 糖胺聚糖与阿司匹林33
  • 阿司匹林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2333-54
  • 2 阿司匹林类衍生物的设计33-39
  • 2.1 阿司匹林类衍生物的设计思想33-36
  • 2.2 合成路线设计36
  • 2.3 具体合成路线设计36-39
  • 3 实验部分39-50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39-40
  • 3.1.1 原料及试剂规格39-40
  • 3.1.2 主要仪器40
  • 3.1.3 部分试剂的处理40
  • 3.2 化学实验部分40-48
  • 3.3 生物实验部分(此部分于张丽娟教授课题组完成)48-50
  • 4 结果与讨论50-54
  • 4.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50-52
  • 4.2 目标化合物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52-53
  • 4.3 小结53-54
  • 参考文献54-60
  • 附录60-75
  • 文章与专利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范秀萍;吴红棉;胡雪琼;;尖紫蛤糖胺聚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2年04期

2 罗兵;马忠兵;王笑峰;王云;;刺参糖胺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8年06期

3 于囡;刘赛;王海桃;高艳丽;;扇贝裙边糖胺聚糖体外抗I型单纯疱疹病毒实验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2期

4 樊绘曾,T3世馥,李毅敏;刺参糖胺聚糖的亚分级和各级分的理化特征与抗凝性质[J];生物化学杂志;1993年02期

5 董晓静;范秀萍;吴红棉;钟敏;胡雪琼;;波纹巴非蛤糖胺聚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06期

6 赵磊;王成涛;魏颖;;鹿茸糖胺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3年06期

7 魏魁儒,田梦玉;脑组织糖胺聚糖对脑发育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陈方,吴铁,艾春媚,雷晓凌,吴红棉;马氏珠母贝全脏器提取物糖胺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年06期

9 纪静;王笑峰;马忠兵;罗兵;;刺参糖胺聚糖抗仙台病毒作用机制的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6期

10 李永平;易玉珍;冯官光;郑湖铃;林健贤;;糖胺聚糖与角膜透明度关系的研究[J];眼科学报;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志强;姬胜利;;糖胺聚糖与炎症的关系[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陈萌萌;吴红棉;衣美艳;范秀萍;郭妍妍;胡雪琼;;凹土负载壳聚糖对马氏珠母贝糖胺聚糖中镉的脱除研究[A];广东省食品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董晓静;范秀萍;吴红棉;胡雪琼;;响应曲面法优化波纹巴非蛤糖胺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郭妍妍;吴红棉;衣美艳;范秀萍;陈萌萌;胡雪琼;;改性壳聚糖脱除近江牡蛎糖胺聚糖中镉的研究[A];广东省食品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臧恒昌;孙春晓;;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糖胺聚糖分析的展望[A];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袁春营;崔青曼;许江鹭;李广靖;;泥螺糖胺聚糖的生物学功能研究[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范秀萍;王瑞芳;吴红棉;王娅楠;胡雪琼;雷晓凌;;菲律宾蛤仔糖胺聚糖RG-1的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研究[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承龙;BIGLYCAN在光老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李国云;液相质谱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糖胺聚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吕惠中;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糖胺聚糖组成与结构的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阿司匹林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衣美艳;凹土负载壳聚糖对两种贝类糖胺聚糖中镉的吸附作用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3 孙晓朋;四角蛤蜊糖胺聚糖的提取、纯化及生理活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紫婧;不同猪脏器来源糖胺聚糖的提取及结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吴成玲;核心蛋白聚糖中复杂糖胺聚糖链结构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王海侠;四角蛤蜊糖胺聚糖抗凝血机理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7 崔怡迪;5-羟基-6,7,8,4',5'-五甲氧基黄酮对肿瘤细胞内糖胺聚糖组成与结构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刘义;梅花参糖胺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9 赵梅;几种商品化糖胺聚糖降解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郭爽;肝病相关血清糖胺聚糖生物标志物的分析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阿司匹林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94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0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