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氨氮和硝酸盐氮对沙雷氏菌S2除铬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功能基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0 10:01

  本文关键词:氨氮和硝酸盐氮对沙雷氏菌S2除铬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功能基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在氨氮(NH3-N)与硝酸盐氮(N03-N)独立作用和/或联合作用的情况下,对沙雷氏菌S2除Cr(Ⅵ)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沙雷氏菌S2的基因组序列,从分子层面分析产生这种影响可能的机制。方法:对沙雷氏菌S2进行含Cr(Ⅵ)驯化培养,得到其除铬菌株。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中常见的氮污染情况,在S2含Cr(VI)培养的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NH3-N和/或NO3-N,以控制体系中不同的氮种类与浓度。37℃振荡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各体系中S2的菌量(A600)、Cr(VI)去除率、NH3-N含量、N03-N含量、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此外,提取了沙雷氏菌S2的DNA,进行其基因组测序,分析基因组中的相关功能基因,并进行相关分子机制讨论。结果:低、中浓度NH3-N能缓解Cr(VI)对S2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N03-N和NH3-N可加快S2的衰亡。NH3-N独立作用时,各组间Cr(VI)去除率和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N03-N独立作用时,S2的Cr(VI)去除率在低浓度组降低10.7%-1~3.8%(P0.05),在高浓度组增高7.1%(P0.05);S2能在4h内使200mg/L的NO3-N降至对照组水平。双氮联合作用时,其除Cr(Ⅵ)作用低浓度组以NH3-N为主,高浓度组以NO3-N为主。基因测序得到沙雷氏菌S2的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经多个基因库比对得到多个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以及相关调控基因、转运蛋白等。结论:NH3-N的存在对S2的除Cr(VI)能力无明显影响;NO3-N浓度高低对S2的除Cr(VI)能力有不同影响,高浓度N03-N对S2的除Cr(VI)能力有促进作用,S2具有很强的除N03-N能力;S2基因组中含有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可应用于同时去除环境中Cr(VI)和硝酸盐氦污染。。
【关键词】:沙雷氏菌 除Cr(Ⅵ) 氨氮(NH_3-N) 硝酸盐氮(NO_3-N) 基因组序列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氨氮和硝酸盐氮对沙雷氏菌S2除铬能力的影响12-28
  • 材料与方法12-14
  • 结果与分析14-26
  • 讨论26-27
  • 小结27-28
  • 第二部分:沙雷氏菌S2基因组中反硝化功能基因分析28-34
  • 材料与方法28-29
  • 结果与分析29-31
  • 讨论31-33
  • 小结33-34
  • 全文总结34-35
  • 参考文献35-39
  • 文献综述39-47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连胜;积雪、冰雪和冰中硝酸盐氮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2年06期

2 赵振高;;饮水中硝酸盐氮简易试剂管的研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1年01期

3 赵振高,侯悦;饮水中硝酸盐氮简易试剂管的研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4 何振宇,周明乐,方祥玉;紫外系数倍率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8年06期

5 唐富珍;直接加热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探讨[J];广西预防医学;2000年02期

6 郭晓燕;水中硝酸盐氮检测方法准确度的探讨与改进[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1年04期

7 沈辉;;用紫外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方法初探[J];基层医学论坛;2006年18期

8 赵英男;;凌海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现状及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沈妙康;苯酚法测水中硝酸盐氮的探讨[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7年01期

10 李钦民;;镉汞齐还原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J];军队卫生杂志;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灿方;李琳;王立忠;李文嘉;郑春贤;;两种方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比较分析[A];2012年铁路卫生防疫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倪杭娟;易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条件因素[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3 全为民;沈新强;甘居利;沈晓盛;;海洋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去除硝酸盐氮模拟试验[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刘存功;时文博;丁丹丹;尚俊生;刘运生;杨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硝酸盐氮的研究[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铁龙;孙丽莉;金朝晖;安毅;李淑静;;纳米Fe/Cu-Pd/Cu的制备及其还原硝酸盐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张环;金朝晖;韩璐;王薇;修宗明;高斯;;负载型纳米铁还原硝酸盐氮的反应机理探讨[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盛建;;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不确定度分析[A];第11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宫辉力;赵文吉;张松梅;;基于GIS的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浓度场数值仿真[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东会;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硝酸盐氮和总硬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陆彩霞;氢自养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高浓度硝酸盐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利军;有机物强化电化学法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陈多多;基于土地利用与氮稳定同位素的赣江硝酸盐污染源识别[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颖;氨氮和硝酸盐氮对沙雷氏菌S2除铬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功能基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邹桂英;淮河流域高癌区水体NO_3~--N和NO_2~--N时空变化及来源[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敏;电化学方法深度去除水中硝酸盐氮[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袁媛;纳米铜及纳米铜—石墨烯复合物在硝酸盐氮检测方面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孙莹;脱氮硫杆菌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琳;渗透性反应墙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模拟试验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9 郭瑜;硝酸盐氮为唯一氮源时异养微生物增长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丽丽;基于同位素分析法的氮识别技术及迁移规律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氨氮和硝酸盐氮对沙雷氏菌S2除铬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功能基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96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