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氟苯尼考新型粉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11 04:02

  本文关键词:氟苯尼考新型粉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氟苯尼考是氯霉素类的兽用抗菌药,具有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及抗菌谱广、安全、高效等优点。但是氟苯尼考存在溶解度差,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较长,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本课题从药剂学角度出发,采用热熔挤出技术,选用廉价、高效的辅料,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进而制备氟苯尼考新型粉剂,以达到高效、速释、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我们建立了氟苯尼考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体外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内血药浓度含量,两者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良好,辅料对氟苯尼考含量的测定无干扰,使用这两种方法测定氟苯尼考含量准确可靠,符合方法学要求。考察了氟苯尼考原料药的熔点、溶解度、溶出度,同时对氟苯尼考原料药及辅料的熔点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高温、高湿、强光照对于原料药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热熔挤出技术,根据预实验单因素考察结果,确定了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以10min累积溶出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设计。考察了温度、转速、PEG6000/SE-6的比例对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EG6000/SE-6的比例是固体分散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温度只要高于PEG6000的熔点,就可以满足需要,转速对溶出影响不大。最终确定了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最优处方及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图谱扫描对最优处方、最佳工艺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的特征峰在固体分散体中消失,说明固体分散体已经形成。固体分散体药物含量均匀度试验表明,药物混合均匀,含量稳定;溶解度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提高约1.5倍;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比原料药快约6倍;影响因素实验表明,高温度、高湿度对固体分散体影响较大,应该保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通过氟苯尼考粉剂的初步制备,发现淀粉的加入不利于药物的溶出,所以考虑加入硬脂酸镁作为分散剂及润滑剂使用。通过不同含量硬脂酸镁粉剂溶出度的比较发现,含0.9%硬脂酸镁的氟苯尼考粉剂具有较好的溶出度,速释效果良好。同时对氟苯尼考粉剂的外观均匀度、干燥失重测定、含量均匀度、休止角、堆密度进行了测定,符合粉剂的要求。影响因素实验表明:高温、高湿度对粉剂影响较大,应该保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分别考察了参比制剂混悬液、氟苯尼考粉剂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采用DAS 2.0体内药动学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各样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粉剂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短,说明氟苯尼考新型粉剂速释效果明显;氟苯尼考粉剂相比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1.88%。综上所述,达到了我们制备高效、安全、价格低廉的氟苯尼考新型粉剂的目的,有利于兽药生产企业及养殖户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氟苯尼考 固体分散体 正交设计 氟苯尼考粉剂 生物利用度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英文缩略词表13-14
  • 前言14-22
  • 第一章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处方前研究22-32
  • 1 实验材料22-23
  • 1.1 主要仪器22
  • 1.2 试剂与药品22-23
  • 2 氟苯尼考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方法的建立23-26
  • 2.1 氟苯尼考紫外吸收波长的确定23-24
  •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24-25
  • 2.3 精密度测定25
  • 2.4 回收率的测定25-26
  • 3 氟苯尼考及其辅料熔点的测定26-27
  • 3.1 药物与载体熔点测定方法26-27
  • 4 氟苯尼考原料药溶解度及溶出度的测定27-28
  • 4.1 溶解度测定27
  • 4.2 氟苯尼考体外溶出的测定27-28
  • 5 氟苯尼考影响因素试验28-30
  • 5.1 高温试验28-29
  • 5.2 高湿度试验29
  • 5.3 强光照射试验29-30
  • 6 本章小结30-32
  • 第二章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质量评价32-46
  • 1 实验材料32-33
  • 1.1 主要仪器32
  • 1.2 试剂与药品32-33
  • 2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的初步筛选33-34
  • 2.1 物理混合物的制备33
  • 2.2 熔融法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33
  • 2.3 热熔挤出法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33-34
  • 3 热熔挤出法载体与工艺的筛选34-39
  • 3.1 单因素考察34-36
  • 3.2 正交设计选择最优处方36-39
  • 4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体外质量评价39-43
  • 4.1 固体分散体的鉴别39-40
  • 4.2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中的药物含量测定40
  • 4.3 溶解度的测定40-41
  • 4.4 溶出度的测定41
  • 4.5 氟苯尼考影响因素试验41-43
  • 5 讨论43-44
  • 6 本章小结44-46
  • 第三章 氟苯尼考新型粉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46-56
  • 1 实验材料46-47
  • 1.1 主要仪器46
  • 1.2 试剂与药品46-47
  • 2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47
  • 3 氟苯尼考新型粉剂的制备47-50
  • 3.1 氟苯尼考粉剂的制备方法47-48
  • 3.2 分散剂的筛选48-49
  • 3.3 分散剂用量的筛选49-50
  • 4 氟苯尼考粉剂质量评价50-55
  • 4.1 外观均匀度50
  • 4.2 干燥失重测定50-51
  • 4.3 含量均匀度51
  • 4.4 休止角的测定51-52
  • 4.5 堆密度的测定方法52
  • 4.6 氟苯尼考粉剂稳定性研究52-55
  • 5 讨论55
  • 6 本章小结55-56
  • 第四章 氟苯尼考新型粉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56-68
  • 1 实验材料56-57
  • 1.1 主要仪器56
  • 1.2 试剂与药品56-57
  • 1.3 实验动物57
  • 2 大鼠试验57-58
  • 2.1 大鼠分组57
  • 2.2 混悬液的配制57
  • 2.3 血样采集57-58
  • 2.4 血浆样品的处理58
  • 3 氟苯尼考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方法的建立58-65
  • 3.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实验58-60
  • 3.2 方法专属性验证60-62
  • 3.3 内标法校正因子的测定62
  • 3.4 氟苯尼考含量的测定62-63
  • 3.5 标准曲线的绘制63
  • 3.6 回收率的测定63-64
  • 3.7 精密度试验64-65
  • 4 药代动力学研究65-66
  • 5 讨论66-67
  • 6 本章小结67-68
  • 全文总结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积赉;氟苯合成的绿色路线[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03期

2 黄庆云;曹霞;;3-氯-4-氟苯胺合成工艺的改进[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年08期

3 王志坚,苗润春,林森,王文;氟苯的合成及应用[J];辽宁化工;1996年03期

4 周桑琪;2,3,4-三氟苯胺的合成[J];江苏化工;1994年01期

5 张水泉;;3-氯-4-氟苯胺的生产与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年07期

6 余红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二氯氟苯[J];浙江化工;1995年04期

7 冯才茂;贾瑜;马孝斌;张德红;;氟苯尼考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彭立,葛姜新,贾伟明;对硝基氟苯及对氟苯胺的合成研究[J];浙江化工;2000年03期

9 李莹莹;宋永青;赵榕;牛晋阳;郭文萍;;液质联用检测鱼肉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量[J];食品科学;2010年12期

10 王为国,张所信,江龙法,曾真;2,4-二氯氟苯合成方法的改进[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哲林;王晓洁;王永军;;水溶性氟苯尼考合成[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渝宁;王晓中;王建华;;水溶性氟苯尼考制备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雪梅;邓旭明;;氟苯尼考体外抗炎活性及调控炎性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慈鑫鑫;宋科技;闫姝含;邓旭明;;氟苯尼考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时书宁;;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的研制及含量测定[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江菊红;;氟苯尼考在猪病应用中的现状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7 刘明生;甘辉群;刘俊栋;陆桂平;陆广富;;鸡蛋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的检测技术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荣誉;刘海新;;20%氟苯尼考注射液的研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9 丁飞;;氟苯尼考磺酸盐在肉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初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建忠;胡顶飞;吴先爱;;氟苯尼考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杜震龙;氟苯尼考药理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2 李建新邋宋克强 实习生 王小龙;太平洋生物借优势高位占领市场[N];宁夏日报;2007年

3 吕惠序;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氟苯尼考[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4 张萍 杨习理;兽药氟苯尼考新工艺环保高效[N];中国化工报;2004年

5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杜震龙;氟苯尼考药理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雪梅;氟苯尼考抗炎活性及对炎性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娜;氟苯尼考在家兔体内的代谢机制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杜向党;牛源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的调查及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娟;氟苯尼考溶液的稳定性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凡;复方氟苯尼考溶液剂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强;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胡俊;氟苯尼考磷酸酯的合成、表征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班峗;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及对人工感染巴氏杆菌仔猪的临床治疗试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刘芳;两种氟苯尼考粉剂在鸡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吴天兴;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8 易扬;猪肉中氟苯尼考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D];南昌大学;2016年

9 闫浩松;氟苯尼考新型粉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D];河南大学;2016年

10 张伟;氟苯尼考琥珀酸钠的合成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氟苯尼考新型粉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98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c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