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26 20:21

  本文关键词: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手性P,S配体是近年来继P,P和P,N配体之后又一类备受关注的手性双齿膦配体,但目前报道的该类配体结构类型单一,绝大多数属于手性膦-硫醚和手性膦-亚砜的结构。二茂铁以其特殊的骨架刚性、富电子性、稳定性以及易衍生化等特点被认为是手性配体设计的优势骨架。本论文在手性配体优势骨架二茂铁骨架上引入膦和亚磺酰胺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兼具面手性、碳手性以及硫手性等多种手性因素的新型P,S-双齿配体L1-L7,并将其用于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和铑催化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考察其催化活性及对映选择性。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R)-Uig’s胺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在二茂铁骨架上引入膦和亚磺酰胺基团,合成出7种新型膦-亚磺酰胺手性配体L1-L7,并通过NMR和HRMS谱等对配体结构进行了鉴定。2.将手性配体L1-L7用于用于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通过考察配体结构中手性因素的匹配和取代基对催化活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RC,SFc,RS)-L1为最优配体。通过优化催化剂比例、溶剂、温度、添加剂、碱以及钯源等因素,确定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和不对称烯丙基胺基化的最佳催化条件。在最优催化条件下,L1与金属钯的配合物在(E)-1,3-二苯基-2-烯丙基醋酸酯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获得89%ee的对映选择性。在(E)-1,3-二苯基-2-烯丙基醋酸酯的不对称氨基化反应中获得87%ee的对映选择性。3.将手性配体L1用于更具挑战性底物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在难度较大的环状底物的反应中获得高达91%ee的对映选择性。针对非对称型线性二取代底物,获得最高89%ee对映选择性以及28/72的区域选择性,本研究为该类挑战性底物的首次报道。4.将合成的4种新型二茂铁骨架膦-亚磺酰胺手性配体在铑催化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中进行了尝试。考察了配体结构中手性硫构型和氮原子上取代基对催化反应的活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的综合影响,最终确定(RC,SFc,RS)-L1为最优配体。通过筛选溶剂、温度、碱和配比关系等,确定其较优催化条件(0.024 mmol L1,0.006 mmol[Rh Cl(C2H4)2]2,0.42 mmol 1-萘甲醛,0.34 mmol苯硼酸三聚体,0.48 mmol t-Bu ONa,1 m L Cl CH2CH2Cl,1m L H2O,50℃,24 h)并将其扩展底物,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只得到了最高62%的化学产率和55%ee的对映选择性。
【关键词】:不对称金属催化 二茂铁 膦-亚磺酰胺配体 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 不对称RCAA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5
【目录】:
  • 缩略语表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前言11-13
  • 文献回顾13-35
  • 第一部分 新型手性膦-亚磺酰胺二茂铁配体的设计合成35-39
  • 1.1 配体的设计35
  • 1.2 配体的合成35-38
  • 1.2.1 中间81的合成36
  • 1.2.2 中间体82的合成36-37
  • 1.2.3 中间体83的合成37
  • 1.2.4 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L1- L7)的制备37-38
  • 1.3 结论38-39
  • 第二部分 新型手性配体在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39-47
  • 2.1 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39-46
  • 2.1.1 手性配体的筛选40-41
  • 2.1.2 溶剂筛选41-42
  • 2.1.3 碱、添加剂和反应温度对AAA反应的影响42-43
  • 2.1.4 AAA反应的底物扩展43-46
  • 2.2 结论46-47
  • 第三部分 新型手性配体在金属铑催化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47-56
  • 3.1 铑催化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47-55
  • 3.1.1 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的催化性能筛选50
  • 3.1.2 溶剂筛选50-51
  • 3.1.3 碱的筛选51-52
  • 3.1.4 温度筛选52-53
  • 3.1.5 底物/配体/金属/添加剂之间的比例对催化反应的影响53-54
  • 3.1.6 底物扩展54-55
  • 3.2 结论55-56
  • 第四部分 实验部分56-71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56-57
  • 4.1.1 实验仪器56
  • 4.1.2 试剂及其试剂处理56-57
  • 4.2 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的合成57-64
  • 4.2.1 中间体(81a)-(81g)的合成57-58
  • 4.2.2 中间体82的合成58
  • 4.2.3 中间体(83a)-(83g)的合成58-60
  • 4.2.4 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L1-L7)的制备60-64
  • 4.3 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催化反应64-71
  • 4.3.1 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催化烯丙基取代反应64-68
  • 4.3.2 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催化RCAA反应68-71
  • 小结71-72
  • 参考文献72-81
  • 附录81-125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125-126
  • 致谢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乌恩,吴冬梅,杨树平,李冬梅,戴英;卤代苯二茂铁双亚胺的合成与表征[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武雪梅,栾积毅,李敬芬,武冬梅;酞菁包埋二茂铁聚合膜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4期

3 王其宝;李晓燕;;有机膦支持的低价钴对二茂铁甲醛缩萘胺C-H键的活化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张琦;赵广荣;;二茂铁介导的酶电极血糖仪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6年02期

5 顾玲;贺亚梅;张苗;王学习;;维生素K_3在二茂铁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J];分析试验室;2013年01期

6 邱建丁;邓敏强;梁汝萍;;聚乙烯二茂铁/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测定[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8年05期

7 周宏元,毛福英,彭开良,柯文棋;辛基二茂铁对小鼠肝脏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士民;王利国;杨本群;邓友全;;氯铝酸离子液体中一步法合成乙基二茂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吴凯强;鄢剑锋;谢莉莉;袁耀锋;;一种新型[4]二茂铁环蕃的合成与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尹利献;刘明舜;傅南雁;;1,1’-二(重氮乙酰基)二茂铁的热解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冷鑫;李湘广;李丽丽;杨秉勤;;二茂铁环蕃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朱成臣;李大成;窦建民;;二茂铁二(二苯基磷)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施金祥;李保国;边占喜;陈树峰;;二茂铁联烯衍生物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苏永胜;李保国;许敏;;三甲硅氧烷基双二茂铁甲酮的合成和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杨秉勤;史真;李剑利;李涛;张俊珍;;二茂铁酯环蕃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9 张铁明;李海涛;张因;高春光;赵永祥;;1-1’-双(三乙氧基硅基乙基)二茂铁的合成[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高波;白银娟;郭媛;李剑利;杨秉勤;;新型二茂铁环蕃的合成及表征[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NDAMANISHA Jean Chrysostome;有序介孔碳改性:合成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龚勇华;新型四嗪和二茂铁吡啶盐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斌;基于二茂铁骨架的手性亲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胡向平;平面手性二茂铁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Pd-配合物在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皮超;基于C-H键活化构建C-C/C-N键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瑶;微波场中二茂铁热解制备碳纳米管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江微;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高仁庆;1,1'-双取代二茂铁叔胺的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莉莉;基于二茂铁的多位点受体的合成、表征及超分子电化学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健;乙酰基二茂铁亚胺合成方法学及苯甲酰二茂铁苄基叔胺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6年

6 周宁;手性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及鉴定[D];郑州大学;2000年

7 侯雪玲;双二茂铁亚胺的环汞化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张洪彦;离子液体中二茂铁醇、醛、酮衍生物还原反应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高永宏;新型二茂铁杯芳冠醚受体的合成、表征和识别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丁;基于二茂铁—多肽纳米材料的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二茂铁类手性膦—亚磺酰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98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