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含硫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7 13:12

  本文关键词:含硫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真菌感染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真菌引发的浅表性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引发,常常发生在皮肤、指(趾)甲和毛皮等部位,临床上浅部真菌感染患者占真菌病患者的90%以上,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致命危害,但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深部真菌感染的患病率成倍增长,尤其是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如化疗、放疗、透析,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肠外营养,静脉导管,器官移植和大型手术的患者。此外,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也使得深部真菌感染成为一个主要的潜在疾病。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被公认为是一类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严重疾病。因为对深部真菌感染患病率和真菌感染的后果缺乏整体的认识,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的发展远落后于抗细菌药。真菌在进化上与人类相近,因此抗真菌药相关的作用靶点很少,这也是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没有足够选择性和副作用多的原因。目前,用于人类抗真菌治疗的药物有五类,包括多烯类、烯丙胺类,唑类、嘧啶类似物和棘白菌素。两性霉素B,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抗菌谱广的抗真菌药,但两性霉素B毒性大且易引起肾损伤;氟胞嘧啶具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但抗菌谱窄、副作用多、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三氮唑类药物,代表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作为临床一线抗真菌用药,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中展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因其广泛大量的使用,也出现了严重的耐药现象,而且三氮唑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及抗菌谱窄等缺陷。因此,希望通过设计和化学合成开发出更安全、有效,抗菌谱更广的新型抗真菌药。对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我们保留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有效结构片段三唑环、间二氟苯基以及叔醇结构,在分子中引入亲脂性较好的硫代甲酸酯类侧链,合成了两个系列化合物。A系列化合物:通过丙胺与关键中间体4开环,生成的中间体5与二硫化碳和取代溴苄反应,在侧链引入丙胺基和含有不同取代苄基硫代甲酸酯结构;B系列化合物:通过叔丁氧羰基哌嗪与关键中间体4开环,生成的中间体6(脱去叔丁氧羰基后)分别二硫化碳和取代溴苄反应,在侧链引入哌嗪基,和含有不同取代苄基硫代甲酸酯结构。通过检索文献,所有目标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都经过1H NMR确证,部分化合物经过13C NMR和MS确证。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化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选取了由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真菌室提供的8种实验真菌菌株(ATCC标准株: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SC5314、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ATCC32609均来自于长征医院菌种保存中心。临床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andida parapsilosis)、光滑假丝酵母菌(Candida glabrata)、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石膏状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pseum)、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Y0109、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测试。测试的活性结果显示A、B两个系列目标化合物都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B系列目标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明显好于A系列化合物。
【关键词】: 三唑 合成 体外抗真菌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5;R9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缩略词表10-12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2-20
  • 一、真菌病概述12
  • 二、抗真菌药物研究概述12-16
  • 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16
  • 四、氮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理研究16-18
  • 五、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18-20
  • 第二章 设计思想及合成路线20-23
  • 一、设计思想20-21
  • 二、目标化合物的合成21-23
  • (一)关键中间体4的合成21
  • (二)A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21-22
  • (三)B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22-23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23-37
  • 一、化学部分23-30
  • (一)化学合成与方法学讨论23-24
  • (二)化合物的波谱数据24-30
  • 二、药理部分30-34
  • 三、目标化合物与靶酶CYP51的模拟对接34-35
  • 四、构效关系初步讨论35-37
  • 第四章 实验部分37-41
  • 一、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37
  • (一)仪器设备37
  • (二)试剂耗材37
  • 二、化学合成部分37-38
  • 三、药理实验部分38-41
  • (一)实验菌株38-39
  • (二)培养液39
  • (三)对照药39
  • (四)实验方法39-41
  • 参考文献41-44
  • 文献综述 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的概述44-51
  • 参考文献48-51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工作情况说明51-52
  • 致谢52-53
  • 附录 目标化合物的~1 H NMR, ~(13) C NMR图谱53-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其华;郭婷婷;李宁;李文;张怡轩;何建勇;;放线菌1356菌株及其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年03期

2 林虹;蒲小明;张荣柳;周光雄;林壁润;;放线菌抗真菌活性筛选及其中一菌株的初步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年01期

3 陈卫平,刘丽琳,杨济秋;N-(6,6-二甲基-2-庚烯-4-炔基)-N-甲基-α-取代-1-(4-取代)萘甲胺类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J];药学学报;1989年12期

4 方林,代志国,张国梁;3-取代硫色(满)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周有骏,朱驹,马宏达,冯志祥,吕加国,季海涛;新的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真菌活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6 宋利萍;;豌豆种子中具抗真菌活性的植物血凝素的分离与定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8年02期

7 陈修文;李长伟;华威;吴长景;崔承彬;朱天骄;顾谦群;;深海来源曲霉16-02-1的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抗真菌活性初步测评[J];中国海洋药物;2013年03期

8 王永奇;;鹅掌秋碱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J];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1981年05期

9 方林,张国梁,朱全红;硫色(满)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0 吴义杰,周旭,张大志,刘超美,周廷森;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Ⅱ[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修文;李长伟;华威;吴长景;崔承彬;朱天骄;顾谦群;;深海来源真菌16-02-1的抗肿瘤抗真菌活性产物初步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2 马正月;张兴华;白立改;郑娅军;杨更亮;刘晶晶;魏鹏;;1,3-噻唑烷-4-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贾苗辉;郭兰弟;杨更亮;魏春亮;管立;马正月;祝士国;;17种氮唑类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4 高宁;丛琳;王伟;孙历;苏昕;郭春;;2-芳基-2,3-二氢-4H-1,3-苯并噻嗪-4-酮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龚佑文;王明安;黄永富;周立刚;;花椒和川黄柏果实精油化学组成及其抗真菌活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建钊;王英;顾军;;伏利康唑和其它五种抗真菌药体外抗真菌活性的比较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刘蕾;李安良;万U,

本文编号:458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458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