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及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2:20

  本文关键词: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及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野战部队 新兵 心理素质 适应性 团体心理训练


【摘要】:研究目的 新兵是部队的新生力量,其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和全面建设。已有研究表明,新兵心理问题多发生于新训期间,且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适应问题。因此,关注新兵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探讨提升新兵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措施,对促进新兵心理健康,增强军队战斗力,保障部队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多研究对心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常见的有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训练、小组心理干预、个别心理咨询以及其他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等。以上心理干预方法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针对性不强。因此,本研究旨在掌握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和情绪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了解野战部队新兵的心理需求,构建新兵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并对野战部队新兵进行实证研究。这对帮助新兵减轻心理压力,快速适应军营环境,维护部队的安全稳定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等均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研究对拓展心理素质的研究领域、丰富军人心理素质研究的理论、完善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等也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对象和方法 首先,以某集团军5个部队2012年12月入伍的2651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问卷(Ment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for Army men,MQQA)、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特质焦虑问卷(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为测评工具,对野战部队新兵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和情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为构建新兵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其次,以某野战部队2012年12月入伍新兵537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新兵心理健康需求调查表为调查工具,调查研究野战部队新兵的心理健康需求,为构建新兵适应性心理训练方案、开展新兵心理训练实践等提供依据。最后,选取180名新兵开展适应性心理训练的实证研究,采用量表评定和心理访谈等方法检验训练效果。 结果 1.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和情绪的总体状况 在2651名野战部队新兵中,中等及以上心理素质新兵占总体87.1%;新兵心理素质显著好于士兵常模(P0.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22%,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新兵常模(P0.01)。特质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士兵常模(P0.01),SDS和SAS水平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 2.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和情绪发展特点 (1)女性心理素质忠诚维度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5),SCL-90恐怖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5)。 (2)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1),得分呈现随年龄增加逐渐增高的趋势。SCL-90各因子分和TAI、SDS、SAS分呈现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 (3)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显著的文化程度差异(P0.01),得分呈现随文化程度增高逐渐增高的趋势。SCL-90各因子分和TAI、SDS、SAS分呈现随文化程度增高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 (4)独生子女组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组(P0.05);SAS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组(P0.05)。双亲家庭组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组(P0.05);双亲家庭组SCL-90焦虑因子分、TAI分显著低于单亲组(P0.05)。民主型家庭新兵的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高于强制型、放任型和溺爱型家庭(P0.05);SCL-90各因子分、TAI分、SDS分、SAS分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1)。 3.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健康、情绪水平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健康组的心理素质显著高于心理不健康组(P0.01)。高心理素质组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心理素质组(P0.01)。新兵特质焦虑、焦虑、抑郁、心理健康对心理素质均有直接效应。 4.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健康需求现状 野战部队90.7%的新兵存在至少2项以上心理问题。新兵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训练压力问题、情绪问题、角色转换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训练压力大、自我调节能力差和不适应部队管理是新兵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心理服务的需求率为80.4%,心理讲座、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个别咨询和心理训练是最受新兵欢迎的心理服务方式。新兵最喜欢的心理训练内容有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建立信任训练、情绪与压力调控、团队精神训练、认识自我训练、挫折耐受力训练、角色适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和军事技能训练等。 5.野战部队新兵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实证研究 (1)训练后,实验组新兵在忠诚、勇敢、耐挫、心理素质总分上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2)训练后,实验组新兵在敌对、恐怖、偏执因子上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3)训练后,实验组新兵在焦虑、抑郁、特质焦虑上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4)训练后,实验组新兵对军营环境、人际关系和军事职业适应能力显著增高(P0.05)。 结论 1.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好,焦虑抑郁情绪反应较一般人群高。应加强对新兵的心理干预,尤其年龄偏小、文化程度较低、单亲家庭、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的新兵,,需要重点关注。 2.开展新兵心理训练时要充分考虑新兵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服务需求的差异。 3.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能有效促进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健康,提升新兵心理素质,提高其部队适应性。
【关键词】:野战部队 新兵 心理素质 适应性 团体心理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821
【目录】:
  • 缩略语表6-7
  • Abstract7-11
  • 摘要11-14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14-28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14-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5
  • 1.3 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5-26
  • 1.4 研究假设26
  • 1.5 研究思路26-28
  • 第二章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特点研究28-55
  • 2.1 研究一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特点分析28-36
  • 2.1.1 研究目的28
  • 2.1.2 研究对象28
  • 2.1.3 研究工具28-29
  • 2.1.4 研究程序29
  • 2.1.5 统计方法29-30
  • 2.1.6 研究结果30-34
  • 2.1.7 讨论34-36
  • 2.2 研究二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健康特点36-44
  • 2.2.1 研究目的36
  • 2.2.2 研究对象36
  • 2.2.3 研究工具36-37
  • 2.2.4 研究程序37
  • 2.2.5 统计方法37
  • 2.2.6 研究结果37-42
  • 2.2.7 讨论42-44
  • 2.3 研究三 野战部队新兵情绪特点44-50
  • 2.3.1 研究目的44
  • 2.3.2 研究对象44
  • 2.3.3 研究工具44
  • 2.3.4 研究程序44
  • 2.3.5 统计方法44
  • 2.3.6 研究结果44-48
  • 2.3.7 讨论48-50
  • 2.4 研究四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情绪的关系研究50-55
  • 2.4.1 研究目的50
  • 2.4.2 研究对象50
  • 2.4.3 研究工具50
  • 2.4.4 研究程序50
  • 2.4.5 统计方法50
  • 2.4.6 研究结果50-53
  • 2.4.7 讨论53-55
  • 第三章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健康需求特点分析55-62
  • 3. 研究五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健康需求特点分析55-62
  • 3.1 研究目的55
  • 3.2 研究对象55
  • 3.3 研究工具55-56
  • 3.4 研究程序56
  • 3.5 统计方法56
  • 3.6 研究结果56-59
  • 3.7 讨论59-62
  • 第四章 野战部队新兵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实证研究62-71
  • 4. 研究六 野战部队新兵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实证研究62-71
  • 4.1 研究目的62
  • 4.2 研究对象62
  • 4.3 研究工具62
  • 4.4 研究程序和方法62-64
  • 4.5 统计方法64
  • 4.6 研究结果64-68
  • 4.7 讨论68-71
  • 第五章 总讨论71-78
  • 5.1 本研究的意义71
  • 5.2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和情绪特点71-73
  • 5.3 野战部队新兵心理训练的需求73-74
  • 5.4 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情绪的干预效果74-75
  • 5.5 本研究的创新性75-76
  • 5.6 本研究需要改进和深入的方面76-77
  • 5.7 总结论77-78
  • 参考文献78-85
  • 文献综述85-94
  • 参考文献92-94
  • 附录94-143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143-144
  • 致谢144-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玉龙;;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1期

2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3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4 胡光涛;贺英;王军;李学成;陆地;陈许波;;2009年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调查[J];重庆医学;2011年07期

5 张海钟;;心理健康是不能教育的——兼评“心理健康素质”概念的逻辑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6 姜巍,冯正直,年春志,邢安辉,马宏伟,夏本立;陆军新兵元情绪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7 杨国愉;冯正直;刘云波;汪涛;汪凤;戴琴;廖雅琴;张艳;张均;易红;余红艳;宋彬彬;;团体心理训练对军医大学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8 郝世君;冯正直;杨国愉;汪凤;付金林;李胜红;卞永桥;;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人际交往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2期

9 冯正直;汪凤;;中国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常模建立与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3期

10 苗丹民,罗正学,王京生,陈静;初级军官胜任特征心理品质评价模型建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本文编号:579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579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