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远红外线电热复温法对体温过低症的复温作用及主要生物学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1:16

  本文关键词:远红外线电热复温法对体温过低症的复温作用及主要生物学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温过低 远红外线 复温 能量代谢 脂质过氧化反应


【摘要】:背景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为海洋覆盖,除赤道附近海域以外,各海域的水温都低于人体温度。海难或落水特别是在战争情况下,由于战斗人员落入海水或在寒冷地区作战,极易引起体温过低症。体温过低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中心温度低于35℃时的状态。中、重度体温过低症的病死率极高,因此体温过低症的救治是急救医学和军事医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致体温过低症动物模型,利用基于复合碳纤维材料产生远红外线电热装置对海水浸泡性中度体温过低症兔进行复温,同时与自然复温和热水浴复温方法进行对照实验,观测三种不同复温方法的复温作用及主要生物学效应,探讨治疗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的新型体外复温技术。 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选择30只健康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对象,将动物置于21.0±0.5℃人工模拟海水环境浸泡至肛温30℃,建立体温过低症动物模型。2、分组及复温: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自然复温组、热水浴复温组和远红外线复温组。自然复温组和热水浴复温组复温方法参照《海战伤救治方法国家军队标准》实施,三组实验兔均复温至肛温35℃。自然复温组:低温暴露后的家兔用毛巾轻轻拭干,然后置于室温环境中进行复温;热水浴复温组:低温暴露后的家兔浸入温度为42℃的热水中进行复温;远红外线复温组:低温暴露后的家兔置于远红外线复温装置中进行复温,起始温度为35℃,5分钟内逐渐升温至42℃恒定复温。3、标本采集与指标检测:记录各组所用复温时间以及复温后体温下降度数,对比复温效果。分别于实验兔浸泡前、浸泡后及复温3小时后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浆乳酸和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以观察机体能量代谢情况,检测血浆MDA和SOD以观察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情况,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结果1、中度体温过低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室温25℃时,基础体温39.4±0.3℃的家兔经温度为21.0±0.5℃人工海水浸泡后,家兔肛温以0.31±0.04℃/min的速度下降,约35.33±3.56 min降至30.0℃,达到中度体温过低症的标准。2、复温效果指标:(1)各组平均复温时间:自然复温组225.00±8.72min、热水浴复温组67.75±3.11min、远红外线复温组78.63±4.69min。热水浴复温组复温稍快于远红外线复温组(P0.05),两组均明显快于自然复温组(P0.01);(2)各组体温后降幅度:远红外线复温组体温后降幅度0.53±0.17℃最小,热水浴复温组0.95±0.30℃次之,自然复温组1.85±0.13℃最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能量代谢指标:(1)复温3小时后远红外线复温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36.47±2.67 U/gHb,热水浴复温组31.98±1.65 U/gHb,自然复温组27.88±2.01 U/gHb,远红外线复温组明显高于热水浴复温组和自然复温组(P0.01);(2)复温3小时后远红外线复温组血浆乳酸含量6.58±0.66 mmol/L,热水浴复温组8.43±0.91 mmol/L,自然复温组10.25±0.72 mmol/L,远红外线复温组明显低于热水浴复温组和自然复温组(P0.01)。4、脂质过氧化指标:(1)复温3小时后远红外线复温组血浆SOD活性291.99±12.40 U/ml,热水浴复温组262.23±13.89 U/ml,自然复温组254.75±12.38 U/ml,远红外线复温组明显高于热水浴复温组和自然复温组(P0.01);(2)复温3小时后远红外线复温组血浆MDA含量5.76±0.64 nmol/ml,热水浴复温组8.40±0.49nmol/ml,自然复温组9.16±0.56nmol/ml,远红外线复温组明显低于热水浴复温组和自然复温组(P0.01)。 结论1、与自然复温法和热水浴复温方法比较,远红外线电热复温法具有复温速度快、体温后降幅度小等优点。2、在改善机体细胞能量代谢和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上,远红外线电热复温法较另两种复温方法显示出更显著的生物学效应。3、基于复合碳纤维材料产生远红外线电热复温法是一种有效救治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的方法。
【关键词】:体温过低 远红外线 复温 能量代谢 脂质过氧化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8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第一部分 海水浸泡致体温过低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低温症主要生物学效应变化11-23
  • 材料11-12
  • 方法12-17
  • 结果17-18
  • 讨论18-23
  • 第二部分 远红外线电热复温法对体温过低症的复温作用及主要生物学效应研究23-38
  • 村料23-24
  • 方法24-29
  • 结果29-34
  • 讨论34-38
  • 总结38-39
  • 参考文献39-44
  • 综述44-57
  • 参考文献52-57
  • 附录:英文缩略语词表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8-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祚仁,赵善民,何显教,黄俊杰,黄丽娟,晋玲;低温低氧对心肌缺血家兔血浆丙二醛、内皮素和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5年01期

2 毕建立,江朝光,李佳春,谭燕,李功宋;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的心功能和血乳酸变化[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包维民,郭永章,唐映梅,陆晓青,孙辉,赵新文;大鼠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钠钾ATP酶、钙ATP酶及镁ATP酶与肝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年06期

4 韩吟华;丁光宏;沈雪勇;邓海平;姚伟;;人体体表穴位点红外辐射光谱特征及其与ATP能量代谢的关系[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5 李景文;龙村;袁泉;高国栋;;婴幼儿围心脏手术期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预后[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7年01期

6 许新华,胡珊,李传琼,鲁明骞,冉平,吉如梅;红细胞SOD活力、血浆LPO含量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及预后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593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593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