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高原破片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及初期外科处理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22:00

  本文关键词:高原破片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及初期外科处理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原 破片伤 软组织伤 骨骼肌


【摘要】:目的:破片伤是现代战争中最常见的创伤。高原的低气压、低氧、低温及复杂的地形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对战伤救治的影响极大。因此探讨高原破片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及早期外科处理原则,对提高我军在未来高原边境冲突中的卫勤保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实验立足于高原现场实验,在破片不同射距的速度衰减的基础上,采用模拟介质和生物实验相补充的形式,对高原破片伤的弹道学特点、组织损伤程度和感染特点进行了系列研究,同时进行平原对照实验,以探讨其创伤弹道学特点,并据此提出早期外科处理原则。 方法:1.实验分为高原组(拉萨,海拔3658m)和平原组(重庆,海拔351m)。(1)测定不同形状破片在射距10m 和20m时的速度。(2)射距10m或20m采用上述破片分别射击肥皂,观测出入口大小、空腔容积和最大空腔直径并记录弹道形态。(3)以1.03g钢珠(射距20m)和0.37g三角破片(射距10m)分别致伤猪后肢,建立肢体软组织破片伤模型。伤前和伤后6h测定伤区骨骼肌的组织氧分压和抽血测定血清CK;伤后6h 测定伤道出入口面积和永久伤道容积,并清创,称量清除的坏死组织;取距入口侧伤道壁0.5cm、1.5cm处肌组织进行光电镜病理学观察、利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SDH和ATP酶活力,并进行细菌培养。清创完成后,解剖动物,记录其大体改变。2.在高原以1.03g钢珠射距10m致伤猪后肢,随机分为局部用药组和全身用药组。伤后1h分别伤口内放入缓释体(内含环丙沙星0.025g和替哨唑0.060g)后包扎。于伤后即刻、24h和48h取距入口肢入口部伤道壁0.5cm处肌组织进行细菌学定量;于伤后24h和48h取距伤道壁0.5cm、1.5cm处肌组织测定SDH和ATP酶。伤后48h 换药,切除明显坏死组织后称重,放置引流后缝合伤口,取出药物缓释体。伤后8天观察并记录伤口愈合情况。全身用药组除不放缓释体,给予口服环丙沙星0.250g 和替哨唑0.500g,每日两次外,其余处理同局部用药组。 结果:高原破片在空气中的飞行速度明显比平原快,速度衰减比平原慢。高原破片致伤肥皂产生的最大空腔直径、出入口面积和空腔容积均显著大于相应的平原破片。 基金项目: 全军十五重点课题(编号:01Z076) WP=9 与平原组比较,致伤动物后,高原破片产生的每厘米伤道长度的空腔容积和每厘米伤道长度的坏死组织清除量均明显增大,伤道周围骨骼肌的病理损伤严重;伤区骨骼肌组织氧分压、SDH和AD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伤后血清CK活力升高幅度大;伤后6h伤道组织嗜氧细菌数与平原相似, 已超过感染临界数量。药敏实验显示培养细菌对大多常用抗生素的都较敏感。局部用药组动物伤后48h伤口干燥、无脓性分泌物,而口服给药动物伤后24h 伤口已明显感染;伤后48h清除的伤口内坏死组织量,全身用药组明显多于局部用药组;取出缓释体,冲洗后缝合伤口,伤后8d 局部用药组伤口达到乙级愈合,而全身用药组则均为丙级愈合。伤后24h和48h局部用药组的伤道组织的SDH和ATP酶活力显著高于全身用药组,而伤道的细菌数明显低于全身用药组。 结论:1.由于高原空气密度低,重力加速度小,破片的速度衰减慢,故高原破片速度比平原快,致伤标靶后引起空腔效应比平原明显。致伤动物后,高原破片引起的组织损伤比平原重。2.因夏季高原软组织破片伤伤道组织的细菌增殖与平原类似,夏季高原破片伤的早期外科处理仍应坚持“早期清创、延期缝合”的原则,力争在6~8h以前实施清创。3.高原夏季软组织的破片伤的伤道组织的细菌对大多数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较好,在将来的高原作战中建议选用环丙沙星,来防治需氧菌感染。4.高原破片伤伤口内早期放置抗菌药物缓释体,可延缓感染时限,伤后48h 清除坏死组织,冲洗伤口后缝合,可获得乙级愈合的疗效。由于其携带和应用方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原战时火器伤后送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高原 破片伤 软组织伤 骨骼肌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82
【目录】:
  • 英文缩写一览表5-6
  • 英文摘要6-8
  • 中文摘要8-10
  • 论文正文 高原破片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及初期外科处理的实验研究10-55
  • 前 言10-12
  • 第一部分 高原破片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12-32
  • 实验一 高原高速破片的速度衰减特点12-17
  • 前 言12
  • 材料与方法12-13
  • 结 果13-15
  • 讨 论15-17
  • 结 论17
  • 实验二 高原高速破片的模拟介质侵彻效应17-21
  • 前 言17-18
  • 材料与方法18-19
  • 结 果19-20
  • 讨 论20-21
  • 结 论21
  • 实验三 高原高速破片的生物学效应21-32
  • 前 言21
  • 材料与方法21-23
  • 结 果23-29
  • 讨 论29-31
  • 结 论31-32
  • 第二部分 高原肢体软组织破片的初期外科处理32-41
  • 实验一 高原肢体软组织破片伤的感染特点32-35
  • 前 言32
  • 材料与方法32-33
  • 结 果33-34
  • 讨 论34-35
  • 结 论35
  • 实验二 高原肢体软组织破片伤的早期救治35-41
  • 前 言35-36
  • 材料与方法36-37
  • 结 果37-39
  • 讨 论39-40
  • 结 论40-41
  • 全文结论41-42
  • 致 谢42-43
  • 照 片43-51
  • 参考文献51-55
  • 文献综述 爆炸破片伤的研究进展55-67
  • 参考文献62-67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同柱,付小兵,周宝桐,晋桦,于勇,孙晓庆,顾小曼,黄宇宏,周贵生,周晓光,李贵恒,汤建民,冯国存,王敏;低温条件下犬后肢枪伤后伤道骨骼肌组织SDH活性的改变[J];创伤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2 樊亚文,赖西南,王丽丽,张良潮;抗菌抗炎药物缓释体在海水浸泡肢体软组织火器伤救治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1年S1期

3 程相文,杨碧青,梁碧霞,李日光,汪建军;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伤特点与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02年S1期

4 赖西南,刘荫秋,巫胡兰,傅小兵,万芪,李曙光,王大田,蒋苏平,徐贵文;高速枪弹伤后局部肌肉组织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6年S1期

5 陈志强,赖西南,陈蕾,张良潮;兔肢体火器伤骨骼肌组织能量代谢与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雷明全,李恩平;高原地区平时火器伤的早期处理[J];高原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7 殷作明 ,李素芝 ,雷明全;高原高寒山地地区战时卫勤保障新模式初探[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8 王根春,李主一,翁龙江,,林月秋,汤逊,王惠萱,吴大友;西藏高原创伤弹道厌氧菌污染及感染特点[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9 杨志焕;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伤类、伤情的特点[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年04期

10 崔建华,张西洲,何富文,周新梅,高江峰,朱国斌;海拔4300m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心肌酶及肌红蛋白活性对比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621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621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