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胃康宁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24 17:34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为病理特点,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CAG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CAG每年的癌变率为0.15%-1%。随着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本病发病率高,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CAG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CAG大鼠模型,考察由临床经验方发展而来的胃康宁颗粒对CAG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胃康宁颗粒对CAG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目的:本实验采用MNNG复合雷尼替丁、乙醇刺激、饥饱失常等多因素复制大鼠实验性CAG模型,研究胃康宁颗粒对CAG模型大鼠体重、进食饮水量、胃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对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进行检测。方法:MNNG复合多因素致大鼠CAG模型的建立与分组:大鼠自由饮用1200μmol/L的MNNG溶液同时复合灌胃雷尼替丁、乙醇以及饥饱失常26w复制CAG大鼠模型,每周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量以及饮水量。杀检,HE染色确定模型成功。随后将造模成功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康宁颗粒高剂量组(29.800g/kg生药量)、中剂量组(14.900g/kg生药量)和低剂量组(7.450g/kg生药量),阳性药叶酸组(0.002g/kg)和摩罗丹组(0.828g/kg),另从实验开始即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周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给药8w后取材,取胃组织作常规HE染色,进行胃黏膜炎性程度与萎缩程度评分,并计数胃窦1mm长度范围内的腺体个数,测量胃黏膜厚度与黏膜肌层厚度,计算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L2/L1)的比值。并检测各组大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等胃分泌功能。结果:造模及给药过程中,模型组大鼠体重及饮水量均小于空白组大鼠。给药8w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体重与进食饮水量无明显差异。病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炎性程度差异显著(P0.01),给药8w后,与模型组相比,胃康宁颗粒高剂量组胃黏膜炎性程度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萎缩程度差异显著(P0.01),给药8w后,与模型组相比,胃康宁颗粒高、低剂量组、叶酸组和摩罗丹组胃黏膜萎缩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黏膜厚度变薄,黏膜肌层厚度变厚,两者比值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固有腺体数显著减少(P0.01),给药8w后,各给药组胃黏膜厚度不同程度变厚,黏膜肌层厚度不同程度变薄,与模型组相比,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P0.05或P0.01),各给药组腺体数均有所增加(P0.05或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液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胃康宁颗粒中剂量组胃液量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液酸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胃康宁颗粒高剂量组和叶酸组不同程度增加胃液酸度(P0.05或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胃康宁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叶酸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康宁颗粒对MNNG复合多因素致大鼠CAG模型胃黏膜病变有显著改善作用,可降低黏膜肌层厚度,提高胃黏膜厚度以及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比值,增加胃黏膜固有腺体腺体数量,抑制胃黏膜萎缩;提高CAG模型大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增加胃蛋白酶活性,提示胃康宁颗粒对CAG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第二部分胃康宁颗粒对CAG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1胃康宁颗粒对CAG模型大鼠胃组织中胃黏膜上皮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本实验采用MNNG复合雷尼替丁、乙醇刺激、饥饱失常等多因素复制大鼠实验性CAG模型,通过对CAG模型大鼠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情况的测定,观察胃康宁颗粒对CAG大鼠胃组织的保护作用,探究胃康宁颗粒对CAG模型大鼠治疗作用机制,为CAG临床治疗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方法同第一部分。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组织EGF、VEGF、EGFR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给药8w后,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EGF、VEGF、EGFR和PCNA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叶酸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摩罗丹组PCNA的表达呈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EGF表达显著下降(P0.05);叶酸组、高剂量组EGFR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叶酸组、高剂量组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胃康宁颗粒治疗CAG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GF、VEGF、EGFR和PCNA的蛋白表达来实现的。2胃康宁颗粒对CAG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反应、胃肠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目的:本实验采用MNNG复合雷尼替丁、乙醇刺激、饥饱失常等多因素复复制鼠实验性CAG模型,通过复制CAG模型大鼠氧化应激、胃肠激素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来探讨胃康宁颗粒对CAG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方法同第一部分。比色法检测血清与胃黏膜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或活性。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胃肠激素和细胞因子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以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SOD与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清MDA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升高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P0.05或P0.01),胃康宁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叶酸组和摩罗丹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或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组织匀浆SOD与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组织匀浆MDA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胃康宁颗粒中剂量组和叶酸组能升高组织匀浆中SOD的活性(P0.05或P0.01),胃康宁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叶酸组均能不同程度升高组织匀浆GSH-Px活性(P0.05或P0.01),胃康宁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叶酸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组织匀浆MDA含量(P0.05或P0.01)。各给药组对血清PGⅡ、GAS和PGE2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模型组大鼠含量呈下降趋势,各给药组的PGⅡ、GAS、PGE2含量呈上升趋势。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PG Ⅰ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升高血清PG Ⅰ含量(P0.05或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胃康宁颗粒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明显降低EGF含量(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VIP、MTL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VIP、MTL含量(P0.05或P0.01)。结论:胃康宁颗粒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和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调节血清中MTL、PGⅠ、EGF、VIP含量来对CAG模型大鼠进行治疗。综上所述,胃康宁颗粒可以促进CAG模型大鼠的胃液分泌,对损伤的胃黏膜有修复再生能力;对大鼠体内胃黏膜修复蛋白异常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阻止CAG进一步向胃癌方向发展;且能够对CAG模型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平衡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有效保护CAG模型大鼠的胃黏膜;胃康宁颗粒对血清胃肠激素和细胞因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出了胃康宁颗粒对CAG的治疗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歌;吕月涛;狄林林;宗文纳;陈伯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年01期

2 叶敏;陈达柔;陈宇中;杜少冰;杜展鑫;李玉凤;唐s铊,

本文编号:2598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598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