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中药止痛散脐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5:13

  本文关键词:中药止痛散脐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课题以癌性疼痛NRS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QLQ-C30为观察指标,客观评价中药止痛散临床疗效,为中药外治在改善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特色优势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观察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敷脐+芬太尼)和对照组(芬太尼)各18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4.2mg起,Q72h;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止痛散脐敷,每日更换一次,两组连续观察7日。两组患者每日均填写癌性疼痛NRS量表、爆发痛次数、芬太尼透皮贴剂量(统一换算成口服吗啡剂量),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8天填写QLQ-C30量表,通过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疼痛缓解程度: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有所下降,治疗组NRS评分由7.00±1.17降至3.0±1.27,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RS评分由7.41±1.06降至3.05±1.29,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59%,对照组为64.71%,两组间疼痛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爆发痛次数,治疗组由3.18±1.33减少至1.0±0.82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由3.12±1.22变为2.65±0.6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阿片类药物(吗啡)使用剂量:治疗第1天、第8天阿片类药物剂量,治疗组剂量由(159.41±16.97)mg减至(138.82±55.43)mg,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剂量由(165.88±17.95)mg增至(211.76±46.40)mg,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第8天阿片类药物剂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阿片类药物总剂量,治疗组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量表:治疗组治疗前后在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便秘、总生活质量领域标准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疲乏、疼痛、总生活质量领域标准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便秘领域标准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躯体功能、疲乏、失眠症状及总体生活质量领域标准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指标:两组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改变;脐敷部位皮肤无发红、瘙痒、疼痛、破溃等发生。结论:①中药止痛散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具有协同作用;②中药止痛散可减少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剂量并减少爆发痛的次数;③中药止痛散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性疲乏状态、消化道症状及睡眠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研究 生活质量 中药止痛散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9-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29
  • 综述一 癌性神经病理痛西医研究进展11-18
  • 1 MNP的发病机制11-13
  • 2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13-15
  • 3 小结15-16
  • 参考文献16-18
  • 综述二 癌性疼痛的中医研究现状18-29
  • 1 中医药对癌性疼痛的认识18-20
  • 2 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疗法20-23
  • 3 癌性疼痛的中医外治疗法23-26
  • 4 小结26
  • 参考文献26-29
  • 前言29-31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1-49
  • 临床资料31-32
  • 1 病例来源及病例数31
  • 2 病例选择标准31-32
  • 研究方法32-37
  • 1 临床分组32-33
  • 2 治疗方案33
  • 3 研究周期33-34
  • 4 观察指标34-35
  • 5 疗效评定标准35-36
  • 6 统计学处理36-37
  • 结果37-42
  • 1 基线资料37-39
  • 2 MNP临床疗效39-41
  • 3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结果41-42
  • 4 安全性指标42
  • 讨论42-49
  • 1 中药止痛散改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42-47
  • 2 中药止痛散提高MNP患者生活质量47-49
  • 结语49-50
  • 1 结论49
  • 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55
  • 致谢55-56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6-57
  • 个人简历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学军,刘城林;透皮芬太尼在治疗癌性疼痛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00年03期

2 王怀璋,王守章,王迎红,行青春;抗癌止痛中药配合化疗治疗癌性疼痛4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6期

3 韩琳,秦爱丽;癌性疼痛的评价及护理[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0年02期

4 夏环玲,马慧萍,李雪芹;中药敷贴法治疗癌性疼痛[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6期

5 蒋敏;癌性疼痛的新概念及对策[J];中原医刊;2001年05期

6 刘萍,田薇薇,李苏宜;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性疼痛46例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7 刘平,崔秀霞;癌性疼痛护理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2年05期

8 宋国平;;癌痛消外敷治疗癌性疼痛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年12期

9 李直栋;;基层医院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8年13期

10 杨义明;白玉晓;;癌性疼痛的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平;;癌性疼痛的分析与控制状况[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荣英蕊;刘建平;郎晓猛;陈建权;;癌性疼痛中医药外治法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孙永海;;癌性疼痛的规范化药物治疗[A];全国中医药疼痛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会刊[C];2010年

4 山室诚;中保;利通;;日本におけゐ癌性疼痛の治疗につぃて[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黄枝优;;癌性疼痛的用药原则[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4年

6 刘素琴;;癌性疼痛的评估控制及护理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林;;42例癌性疼痛治疗体会[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映君;;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癌性疼痛[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崔德顺;;消瘤止痛口服液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张锦;杨丽莉;郭艳芳;;癌性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李宴群 要美林;癌性疼痛≠生命进入“倒计时”[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2 许永付;家庭防治癌性疼痛[N];广东科技报;2000年

3 湖北省肿瘤医院 程慧珊;家庭中癌性疼痛病人的护理[N];湖北科技报;2003年

4 衣晓峰 李宴群;癌性疼痛不等于生命进入“倒计时”[N];中国医药报;2014年

5 邢国臣 赵秀升 李选民 高欣;消胶囊对癌性疼痛的治疗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李忠;癌性疼痛的中医论治八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上海龙华医院 王菊勇;如何治疗癌性疼痛[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8 李 忠;癌性疼痛中医论治八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李 忠;癌性疼痛的中医论治八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高书明;癌性疼痛的家庭治疗[N];保健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道仪(Lam To Yi);针刺四关穴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张海波;中药止痛Ⅰ号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补充与替代医学心身疗法用于妇科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结局评价[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于洁;佛手金贴治疗癌性疼痛及其对外周血β-内啡肽水平影响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高坤;疏肝健脾法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刘秀华;复方长卿消痛膏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崔号;元乌止痛方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赵玮t

本文编号:294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94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