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吴茱萸外敷对腹腔镜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9 00:10

  本文关键词:吴茱萸外敷对腹腔镜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选择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为治疗的干预点,通过以中药吴茱萸热熨治疗作为研究的实施方案,可为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提供参考,进一步形成有中医治疗特色的腹部外科围术期快速康复的方案,促进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病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为吴茱萸热熨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吴茱萸热熨组于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两次(9am、4pm)给予中医外治法吴茱萸热熨治疗脐部的区域(含神阙、天枢等穴位),每次治疗30分钟,至患者排便3次后,观察人员如实记录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第一次排气及第一次排便的时间,并填写记录量表,结合记录表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采集,收集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评估使用中医外治法吴茱萸热熨治疗对腹腔镜肠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是否有改善作用。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要求的腹腔镜肠癌术后患者69例,剔除9例,最终符合研究60例,其中吴茱萸热熨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45岁;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时间治疗组平均为3.77小时,对照组平均3.76小时;手术时间治疗组平均3.14小时,对照组平均2.99小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肠鸣音恢复时间治疗组平均为25.67小时,对照组平均37.2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平均41.60小时,对照组平均55.40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排便时间治疗组平均86.57小时,对照组平均106.87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外治法吴茱萸热熨治疗可对腹腔镜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吴茱萸 腹腔镜肠癌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疗效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文献研究9-23
  • 第一节 结直肠癌的概况9-10
  • 一、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9
  • 二、结直肠癌病因学认识9
  • 三、结直肠癌治疗进展9-10
  • 四、手术治疗10
  • 五、辅助治疗10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癌的认识10-11
  • 一、病名考究10
  • 二、病因病机10-11
  •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11-17
  • 一、胃肠动力学研究11-13
  • 二、影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因素13
  • 三、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13-17
  • 第四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17-21
  • 一、病因病机17-18
  • 二、胃肠功能与五脏的关系18
  • 三、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18-21
  • 第五节 吴茱萸的药用价值及作用机理21-23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3-29
  • 一、病例收集23-24
  • 二、临床观察24-25
  • 三、结果25-27
  • 四、讨论27-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3
  • 附录33-41
  • 致谢41-42
  • 统计学审核证明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丽,张丽艳,杨玉琴,李健,魏升华;不同产地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对比分析[J];贵州医药;2004年08期

2 洪玉梅,范强,王智民;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7期

3 甄攀,张荣山,白雪梅,王治宝;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条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02期

4 彭永红;罗习珍;伍泽红;袁金斌;;数种吴茱萸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比较[J];江西中医药;2009年07期

5 谢娇;孙丽仁;卢燕香;卢潇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木香小檗碱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J];中南药学;2009年09期

6 娄方明;黄燮南;钱静;;微波提取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工艺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苏桂颖;;吴茱萸的现代研究[J];中外医疗;2010年13期

8 张小梅;梁旭明;杨荣平;励娜;王云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J];中国药业;2011年09期

9 苏成明;;吴茱萸的提取工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10 钟伏生;吴茱萸临床应用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丹;李顺祥;魏宝阳;王璐;佟志远;曹亮;徐菲;;不同产地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比较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余奇;曹亚杰;曹伟;胡哲益;王黎青;陈小平;李元建;程泽能;;吴茱萸次碱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罗旭健;巫冠萍;谭明雄;;中药吴茱萸活性成分吴茱萸次碱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晓凤;杨蕾;李飞;;析因设计法研究炮制对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石典花;孙立立;;盐吴茱萸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元建;;吴茱萸心血管作用的有效成分及机制研究进展[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7 郭惠;张拴;马丽娜;杨云云;马晓军;王昌利;;10-甲氧基吴茱萸次碱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周倩;姚广涛;;吴茱萸中4种成分致肾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王维皓;洪玉梅;王智民;王金华;;甘草制吴茱萸炮制研究[A];中药化学研究与药物创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永臻;宫世强;李霓;冯婷婷;刘畅;许艳妮;司书毅;;吴茱萸次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石勇;吴茱萸深加工项目通过鉴定[N];黄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雪君;黄连吴茱萸药对在药物吸收模型上的生物表达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魏宝阳;中药吴茱萸道地性形成相关因子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吴波;吴茱萸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抗旱生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王翠玲;色胺酮、吴茱萸次碱等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及仿生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方瑜;复方中药连萸胃滞留渗透泵控释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晖;筛选吴茱萸中的β_1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及考察其对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燕;吴茱萸次碱改善高糖诱导的HUVEC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障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3 李莹莹;吴茱萸次碱通过激活CAR调节糖脂代谢的机制及其药动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刘珊珊;吴茱萸水溶性成分及其品质评价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5 李阳;吴茱萸外敷对腹腔镜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宫海明;不同产地吴茱萸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分析研究及吴茱萸与小花吴茱萸的对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7 曹亮;吴茱萸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适宜产区规划[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赵金明;吴茱萸药材质量、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吴海;吴茱萸次碱吸收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尹元元;吴茱萸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吴茱萸外敷对腹腔镜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34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0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