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在前列腺癌去势抵抗中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5:06

  本文关键词: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在前列腺癌去势抵抗中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建立耐Enzalutamide前列腺癌ENZ-R-LNCaP细胞模型,并验证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AR-V7)在ENZ-R-LNCaP细胞的表达。2、免疫组化验证AR-V7在低、中、高危前列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于含活性炭/葡聚糖处理过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前列腺癌LNCaP细胞,其中加入0.1、0.3、1.0uM三个不同浓度二代雄激素受体拮抗剂Enzalutamide(MDV3100),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耐Enzalutamide的ENZ-R-LNCaP细胞模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NCaP细胞在无雄激素下的生长状态以及其形态的变化,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前列腺癌LNCaP细胞AR-FL及AR-V7蛋白表达变化。2、根据2015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UA)标准,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术后临床组织标本40例,其中低危10例,中、高危组各15例,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在不同危险度前列腺癌标本AR-V7蛋白的表达。结果:1、LNCaP细胞在活性炭/葡聚糖处理过的胎牛血清培养液+Enzalutamide中,初期(3代)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细胞难以贴壁,出现大量细胞死亡,仅少数存活,开始向周围伸出突起;约传至9代后可见细胞逐渐向周围伸出较多突起,并相互联系成网状,细胞呈自分泌状态;当继续培养到12代时,细胞不再呈自分泌状态,随着细胞继续传代培养4个月后LNCaP细胞呈铺开样生长,且细胞状态及形态发生了变化,细胞体积变小,呈圆形或梭形,细胞突触较少。2、western blot检测AR-FL和AR-V7:加0.1,0.3,1.0uM Enzalutamide(MDV3100)的三个实验组与未加Enzalutamide组比较,AR-V7蛋白表达呈显著上调(P0.05),且在不同剂量下表达差异明显(P0.05)。3、免疫组化显示:结果示AR-V7绝大多数表达于细胞核内,仅少量表达于胞质中;40例前列腺癌标本AR-V7有19例阳性表达,总阳性表达率47.5%(19/40),其中低危阳性表达为20%(2/10)、中危阳性表达40%(6/15)及高危阳性表达73.3%(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含活性炭/葡聚糖处理的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加入雄激素受体阻断剂Enzalutamide,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可建立耐Enzalutamide的ENZ-R-LNCaP细胞模型。2、AR-V7的表达量可能与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等级相关,并可能与前列腺癌去势抵抗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 AR-FL AR-V7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中英文缩略词表8-10
  • 第1章 引言10-13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3-25
  • 2.1 材料13-15
  • 2.1.1 细胞株来源13
  • 2.1.2 主要试剂13-14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14-15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15-23
  • 2.2.1 耐Enzalutamide前列腺癌ENZ-R-LNCaP细胞建立15-18
  • 2.2.2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全长雄激素受体(AR-FL)及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AR-V7)蛋白质表达水平18-21
  • 2.2.3 前列腺癌临床标本AR-V7免疫组化21-23
  • 2.3 统计学处理23-25
  • 第3章 结果25-28
  • 3.1 ENZ-R-LNCaP前列腺癌细胞模型的建立25-26
  • 3.2 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条件下AR-FL和AR-V7蛋白表达26
  • 3.3 免疫组化AR-V7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情况26-28
  • 第4章 讨论28-32
  • 第5章 结论32-33
  • 致谢33-34
  • 参考文献34-38
  • 综述38-43
  • 参考文献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青;杨崇礼;;雄激素的疗愈原理[J];天津医药;1986年05期

2 崔毓桂;雄激素受体研究方法及其进展[J];实用男科杂志;1996年03期

3 刘颖,陆一帆;运动对制动大鼠骨骼肌中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4 张子彦;雄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2期

5 江军,金锡御,靳风烁,王洛夫;雄激素对大鼠前列腺不同分叶雄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3期

6 陈蕾蕾,姚兵;睾丸外组织雄激素受体的分布及检测[J];中华男科学;2003年01期

7 梁军;雄激素对淋巴细胞的调节[J];现代免疫学;2004年03期

8 王洛夫,江军;雄激素受体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4期

9 杨洁,张秋养,葛玲,邱曙东;青春期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附睾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10 朱院山;蔡力群;;雄激素对男性性别、行为和认知的影响(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骏逸;陈力;;雄激素及其相关因素对痤疮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游冬青;肖锦松;赵芳;;人雄激素受体激素结合区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邱云霞;曲燕;李相如;于建荣;;雄激素受体抵抗1例[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4 田军;陶天遵;王凯夫;高峰;单雨;李磊;;雄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霖;李红;尹雪瑶;潘倩倩;吴芳;;雄激素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温俊平;陈刚;薛莹;;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临诊应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刘娜;贾影;戚基萍;;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东星;张华屏;刘立民;艾晓杰;乔中东;;核因子--κB在雄激素处理的巨噬细胞中的表达[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曼娜;孙首悦;张惠杰;顾卫琼;洪洁;刘建民;王卫庆;宁光;李小英;;4例雄激素受体不敏感型综合征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桂耀庭;;雄激素受体在精子发生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A];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第三届年会全国男性生殖医学和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第四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超群 李幼玲 范晓莉;山西医大第一医院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与再障贫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白毅;新型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有望治疗前列腺癌[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陈茂j 余宁宁;ASC-J9为肌肉萎缩症治疗带来曙光[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张传祥;雄激素 膀胱癌研究新目标[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文娟;前列腺癌雄激素转录调控网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静雯;雄激素受体调控的eRNA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enzalutamide抵抗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卢益甄;前列腺癌遗传多态性风险位点功能及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4 潘家骅;雄激素/AR-Twist2轴的调控及其促进前列腺癌恶性侵袭的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蒋璐频;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调控Nanog基因对肿瘤细胞干性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张纪元;雄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及蛋白磷酸酶2Cκ的进一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邹惟莹;Trihydrophobin 1促进雄激素受体降解及其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9 伍学焱;雄激素受体结合分析和5α-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10 曾星;L型钙通道CACNA1D调控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活性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哲;LSD1介导的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对雄激素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2 徐鹏;醋酸阿比特龙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早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3 郭广柱;3- (4-氟苯基)-1H-吡唑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及其活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6年

4 陈立黎;雌、雄激素对罗非鱼性别分化和性腺基因表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5 吴万明;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暨南大学;2016年

6 马一鸣;雄激素受体在周期性机械牵拉调控骨骼肌C2C12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7 李光磊;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5年

8 何根业;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9 肖泽文;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在前列腺癌去势抵抗中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吴淑芬;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的改变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在前列腺癌去势抵抗中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35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