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Nucleostemin下调对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6 21:17

  本文关键词: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Nucleostemin下调对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关于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PI3K/AKT/m TOR通路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下调Nucleostemin(NS)对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m 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影响,为研究PI3K/AKT/m TOR通路作为NS非p53依赖性信号通路的关键节点提供依据。方法:(1)制备重组质粒(编码慢病毒颗粒)和两种辅助包装原件的载体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富含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浓缩后用293T细胞测定其病毒滴度。(2)分别以低MOI值(MOI=40)和高MOI值(MOI=80)的慢病毒转染液感染HL-60细胞确定慢病毒感染HL-60细胞的合适MOI值。(3)根据合适的MOI值,将NS-RNAi-GV248慢病毒载体转染至HL-60细胞,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和Western blot确定转染的效率和NS蛋白的下调情况。(4)采用吖啶橙染色观察慢病毒载体转染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HL-60细胞内亮红色酸性小体(acid vesicular organelle,AVO)数量的变化。(5)以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刺激HL-60细胞所提取的蛋白作为自噬阳性对照蛋白,检测慢病毒转染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内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LC3Ⅰ比值的变化。(6)采用透射电镜检测慢病毒转染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中HL-60细胞内自噬性结构数量的变化。(7)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对蛋白条带的灰度进行分析和计算。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样本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的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α,=0.0167。结果:(1)成功包装NS-RNAi-GV248慢病毒载体,其滴度为4×108TU/ml。(2)NS-RNAi-GV248慢病毒载体感染HL-60细胞的最适MOI值为80。在MOI=80的感染条件下,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显示慢病毒载体转染效率大于80%,实验组中HL-60细胞NS蛋白出现了明显的下调。(3)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HL-60细胞内AVO数量[(22.4±0.76)%]高于空白对照组[(3.1±0.28)%]和阴性对照组[(6.2±0.64)]%(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中HL-60细胞LC3Ⅱ/LC3Ⅰ的比值(1.537±0.072)高于阴性对照组(1.010±0.039)和空白对照组(0.608±0.008)(p0.05);透射电镜检测显示实验组中HL-60细胞内自噬性结构的数量(8.7±3.1)高于阴性对照组(4.2±1.2)和空白对照组(2.3±0.5)(p0.05)。结论:(1)下调NS蛋白的表达可以增强HL-60细胞的自噬活性。(2)NS变化引起的自噬活性的改变,提示m TOR通路可能属于NS的非p53依赖性通路之一,为继续研究NS非p53依赖性通路的细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nucleostemin 非p53依赖性通路 慢病毒载体 自噬 PI3K/AKT/mTOR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中英文缩略词10-11
  • 引言11-13
  • 1 实验材料13-18
  • 2 实验方法18-29
  • 3 结果判断29-31
  • 4 结果31-40
  • 5 讨论40-46
  • 6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1
  • 综述部分51-64
  • 参考文献60-64
  • 个人简历、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青;郑民华;;自噬的分子机制与病理生理意义[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2 何韬;王海杰;谭玉珍;;自噬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3 张志才;邵增务;;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4 赵勇;师长宏;伍静;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5 王梅;李庆林;;自噬与癌症的治疗[J];安徽医药;2010年08期

6 伍静;赵勇;师长宏;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20期

7 王雄;谭璐;;自噬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10期

8 卞龙艳;;运动与自噬的关系进展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王伟;徐忠东;陶瑞松;;肿瘤发生过程中自噬与凋亡关系的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光辉;;自噬与疾病[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芹;丁壮;;自噬功能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胡晨;张璇;滕衍斌;胡海汐;周丛照;;家蚕中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结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陈希;李民;Xiao-Ming Yin;李林洁;;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自噬的化合物对Atg9的依赖性不同[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陈涓涓;敬静;蔡元博;张俊龙;;针对活体细胞自噬行为的发光金属配合物的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宁晓洁;钟自彪;王彦峰;付贞;叶启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肝细胞自噬[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吴晓琦;李丹丹;邓蓉;江山;杨芬;冯公侃;朱孝峰;;CaMKKβ磷酸化Beclin 1调控自噬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周鸿雁;裴中;陈杰;申存周;钱浩;刘妍梅;冼文彪;郑一帆;陈玲;;线粒体动力改变参与了LRRK2突变导致的自噬[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2 周飞 张粹兰;花榈木“自噬”可抗癌[N];广东科技报;2011年

3 张明永;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盛楠;转录因子p8调控自噬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皮会丰;DNM1L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镉致肝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倩;miRNAs介导的自噬抑制在类鼻疽杆菌感染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黎炳护;激活TRPV1诱导自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陈江伟;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易聪;乙酰化在自噬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7 张艳林;自噬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英;自噬与凋亡分子水平相关关系的探讨[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9 徐秋林;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不同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潘耀柱;抑制自噬增加阿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凋亡活性[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红;Jnk2通过smARF的降解来调控压力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及组织损伤[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洪永桃;自噬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及甲氨蝶呤对自噬的影响[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李宁;自噬在吗啡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冰;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王存凯;microRNA-30a-5p通过抑制自噬阻止肝星状细胞激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宇程;泛素连接酶HOIL-1L在线粒体自噬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7 唐芙蓉;自噬对奶山羊雄性生殖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军童;肾损伤分子1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包勇;Kap1在LBH589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自噬形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魏园玉;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Nucleostemin下调对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Nucleostemin下调对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87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