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7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病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23:07

  本文关键词:7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病例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病例进行分析,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BOTs,分析BOTs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4年3月—201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诊治的72例BOTs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患者诊断年龄为46.4±17.3岁,小于等于40岁的患者占41.7%(30例);绝经患者占30.6%(22例);65.8%(47例)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CA125升高(35 U/L)患者占50.0%,CA199升高(37U/L)患者占31%。浆液性、黏液性BOTs包块直径中位数分别为80mm和185mm;黏液性BOTs包块大小明显大于浆液性BO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期患者占83.3%(60例),II-IV期患者占16.7%(12例)。BOTs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浆液性BOTs,占52.8%(38例),其次是黏黏液性BOTs,占43.1%(31例),还有混合性BOTs3例(4.1%)。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1.4月(范围3-126月),复发率为11.5%(6/52例),BOTs患者总体生存率98.1%(51/5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OTs复发率只与手术方式有关(P=0.045)。结论:BOTs患者较年轻,术前准确诊断率低,但常早期诊断,预后较好,然而有一定复发率及恶变率,长期随访必不可少。手术方式是影响BOTs复发率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否影响患者的生存期还需长期密切随访。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 复发 预后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一章 前言12-14
  • 第二章 实验资料与方法14-16
  •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14
  • 2.2 统计学方法14-16
  • 第三章 结果16-24
  • 3.1 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16
  • 3.2 术前辅助检查16-18
  • 3.3 治疗18-19
  • 3.4 病理19
  • 3.5 复发患者的情况及随访19-20
  • 3.6 影响复发率的指标20-24
  • 第四章 讨论24-33
  • 4.1 一般情况24
  • 4.2 术前诊断24-26
  • 4.3 病理26-27
  • 4.4 治疗27-31
  • 4.4.1 保守手术27-28
  • 4.4.2 全面分期手术28-29
  • 4.4.3 手术方法(开腹或腹腔镜)29-30
  • 4.4.4 术后治疗或辅助治疗30
  • 4.4.5 复发的治疗30-31
  • 4.5 BOTs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31-33
  • 4.5.1 BOTs的预后31
  • 4.5.2 影响BOTs复发率的因素31-33
  • 第五章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7
  • 综述 卵巢交界性肿瘤研究进展37-51
  • 综述参考文献47-51
  • 致谢信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宪华;卵巢交界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J];湖南医学;2001年02期

2 宋维花 ,肖永敏 ,黄秀芹;卵巢交界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马淑云;少女卵巢交界性肿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11期

4 周海燕;卵巢交界性肿瘤20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2年04期

5 陈建利;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持续、复发和进展:一项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6 戴淑真,姚勤;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病因[J];山东医药;2002年31期

7 孙韵英;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J];山东医药;2002年31期

8 王言奎,徐冰;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预后因素[J];山东医药;2002年31期

9 祁淑英;卵巢交界性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J];癌症;2003年03期

10 普秀芬,陈晋,李新毅,李晓玲;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处理[J];医师进修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芳;宋莉萍;;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陈瑞芳;朱婷婷;于海林;朱静;鹿欣;;卵巢交界性肿瘤289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3 吕卫国;;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治进展[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4 刘爱军;沈丹华;韩劲松;董颖;高雨农;刘静贤;鲁永鲜;黄长江;陈乐真;;14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段微;;40岁以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施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对复发和生育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蔚;;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治进展[A];第23届湖北省肿瘤学术大会会议资料[C];2013年

7 臧春逸;;卵巢交界性肿瘤中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蒋湘;潘凌亚;金滢;李艳;;囊肿剔除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可行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陈淑影;邱晓燕;李双弟;;卵巢交界性肿瘤中肿瘤标记物、阴道超声和冰冻切片检查的意义[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沈丹华;张雅贤;虞有智;王颖;;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中ING1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与甲基化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先先;卵巢交界性肿瘤72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秦聪颖;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娅;9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4 孙Pr窈;卵巢交界性肿瘤病理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霍成;大同市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李悦;卵巢交界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与否对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张丽敏;MRI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对鉴别卵巢交界性肿瘤和Ⅰ期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6年

8 杨文;卵巢交界性肿瘤112例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9 张丽;7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病例的临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付晓宇;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7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病例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87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