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三类药物联合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4:02

  本文关键词:三类药物联合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血管瘤(Hemangioma)又称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为表浅的良性皮肤肿瘤,平均发病率约为4%-5%,好发于头面颈部,男女发病比例为1:(3~5),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促血管生成因子、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等因素有关。临床分期: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病理表现为增生期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密度增高,消退期内皮细胞凋亡且形态正常。在疾病开始的6个月内,瘤体增长迅速,随后速度减慢,到1周岁后开始进入消退期,至9周岁左右,大多数的患儿瘤体可完全消退。虽然本病有自行消退的趋势,但因血管瘤在增生期增长迅速,容易出现破溃、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影响美观、功能障碍、继发畸形等。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冷冻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手术切除治疗和微创治疗等。治疗的目的不是根治血管瘤,而是控制瘤体增长及促使瘤体消退两方面。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均建议早期联合干预治疗,药物治疗是临床比较常用的血管瘤治疗方法,可单独治疗,也可用来辅助手术和微创治疗。药物治疗时所采用的给药手段也很多,最常见的包括口服、外涂和封闭注射。其中注射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包括以平阳霉素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以地塞米松、曲安奈德、得宝松为代表的激素类药物和以聚桂醇为代表的血管硬化剂在临床封闭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应用最为广泛。但对于这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报告较少,对于这三类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是否优于仅用一类或两类联合治疗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还是是低于其他方案仍缺乏临床证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目的是评价以平阳霉素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以地塞米松、曲安奈德、得宝松为代表的激素类药物和以聚桂醇为代表的血管硬化剂在临床封闭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肯定治疗方案的多样性,为临床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案优化提供统计学数据支持,也对于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以及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山东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未经其他治疗、单纯行封闭治疗并经追溯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为婴幼儿血管瘤的患儿,对病例资料、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率(ADRs).用药剂量、治疗时间、病程长短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并选择相应的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Garzon评价体系(2005)结果:104例中显著有效54例(51.9%)部分有效43例(41.3%),无效7例(6.8%),总有效率93.2%。在所有病例中,治疗1个疗程(即3-5次封闭治疗)的病例数为92例,治疗2个疗程(即5次以上封闭治疗)的病例数为12例,即88.5%的病例在1个疗程的封闭治疗后即痊愈。黄和平、董欣竞等的评价体系(2006)结果:104例患儿中无效5例,有效10例,治愈89例,总有效率高达95.2%。其中5例无效患儿中3例瘤体改变不明显,但瘤体内血流信号已消失。另外两例则合并皮肤颜色改变较小。随访至少6个月未发现原位复发情况。根据血管瘤患儿注射平阳霉素、聚桂醇和曲安奈德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体温、血压、心率、血象等可监测指标来评估用药安全性。通过调阅患者住院期间住院病程、医嘱单、体温单、化验单及电话回访,6例(5.8%)患儿在注射后12h内出现腹胀、腹泻、烦躁、易激惹等症状,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1.9%)患儿在注射后12h体温达38.0℃以上,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2例(1.9%)患儿在注射后出现轻微破溃,2周内自行愈合,未出现感染、坏死或继发畸形。通过P检验对比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P0.05,按α=0.05的水准不拒绝H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三种药物联合封闭治疗IH能明显缩短血管瘤的病程,达到临床治愈。2、两种评价方法下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血管瘤自然消退的痊愈率(一半的患者5岁时能完全消退或痊愈,7/10的患者7岁时能消退痊愈)。3、三种药物联合封闭治疗IH能够显著改善瘤体情况,包括色泽、质地和血流情况(两种评价方法的有效率分别是93.2%和95.2%,治愈率分别是88.5%和85.6%)。4、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多为轻微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对血常规的影响几乎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药物治疗学的角度分析血管瘤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单纯分类研究不同种类的药物不同,通过分析常用的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的辅助治疗机制、相加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等,对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多样性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肯定了该治疗方案的疗效,中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 平阳霉素 曲安奈德 聚桂醇 封闭注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2.2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符号说明12-13
  • 前言13-23
  • 材料与方法23-26
  • 结果26-28
  • 讨论28-34
  • 结论34-35
  • 附录35-44
  • 引文出处及参考文献44-47
  • 英文论文47-63
  • 致谢63-6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杰 ,李雯 ,梁剑虹 ,田娜 ,吕炳鑫 ,杨洪涛 ,李明山;婴幼儿血管瘤及其手术治疗(附76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01年11期

2 曾祥辉,赵福运,张建国,张震康,俞光岩,何冬梅;婴幼儿血管瘤49例的诊断与处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3 袁斯明;姜会庆;欧阳天祥;邢新;;婴幼儿血管瘤病理结构变化与临床演变过程的联系[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4 唐鸿珊;朱一元;;婴幼儿血管瘤及其治疗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5 ;婴幼儿血管瘤:与低体重幼儿出生率升高有关的健康问题[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6 ;不寻常的良性婴幼儿血管瘤[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7 陈晓东;林晓曦;;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8 李小珠;;婴幼儿血管瘤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6期

9 郑家伟;;婴幼儿血管瘤“等待观察”的治疗策略应予改变[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10 黄巧玲;冯晓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祥辉;赵福运;何冬梅;;49例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处理[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东华;杨楠芳;;尿素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体会[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黄巧玲;冯晓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欧阳天祥;陈惠平;虞杰;肖燕;林军;;婴幼儿血管瘤的注射治疗方法选择[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刚;赵怡芳;;自噬在内皮细胞缺氧应激及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双向作用[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2012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李玉兰;安秀杰;;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血管瘤140例[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王绪凯;陈亚飞;;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马刚;林晓曦;金云波;李伟;王维;胡晓洁;许志成;杨川;;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袁斯明;陈荣亮;王修坤;陈海妮;沈卫民;周晓军;;婴幼儿血管瘤中血管周围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体外和体内分化实验[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金云波;林晓曦;叶肖肖;陈辉;马刚;江成鸿;陈达;陈晓东;胡晓洁;;普萘洛尔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一线治疗的前瞻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向齐;婴幼儿血管瘤要早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武汉协和医院小儿外科 汤绍涛 李帅 阳历 整理 涂晓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不一定手术[N];健康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尚滨;HIF-VEGF-Notch通路相关因子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D];山东大学;2015年

2 常雷;婴幼儿血管瘤停用普萘洛尔后复发机制的初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袁斯明;婴幼儿血管瘤病理演变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彭强;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及γ-干扰素治疗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蔡育;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表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吉毅;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7 廖洪跃;Fas配体诱导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8 徐建国;婴幼儿血管瘤病程相关microRNAs的筛选和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徐广琪;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刘超;beta肾上腺素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巧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立冬;口服普萘洛尔对比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李书波;三类药物联合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董建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头颈部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的评价[D];山东大学;2016年

5 李淼淼;尿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会阴部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观察[D];郑州大学;2016年

6 吴凡;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评估[D];山东大学;2016年

7 陈增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及其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陈岩青;巨噬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中分布及表型变化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孙羽;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法的研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哲媛;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β2受体的表达分布及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三类药物联合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88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