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磁共振DWI与DTI在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5:07

  本文关键词:磁共振DWI与DTI在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技术因其具有小创伤、无瘢痕、术后恢复快、能使患者不切除器官且安全有效等优点,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实体肿瘤及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尤以子宫肌瘤的治疗居多。HIFU对病灶的消融原理是将体外分散且相对低强度的超声波聚焦于体内目标区域,产生高能量的焦域,在短时间内形成凝固性坏死,而焦点外的组织基本不受损伤,通过焦域的移动组合完成靶肿瘤的适形热消融治疗。如何准确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效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监测手段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核磁共振成像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准确性相对较差;增强核磁共振可谓是准确的疗效判断技术,且可多切面观察病灶消融情况,但其价格相对昂贵以及对造影剂过敏、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不能检查,因此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MR功能成像可以避免使用造影剂,同时能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反映病灶术前术后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其消融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病灶的DWI和DTI特征变化,探讨功能MRI在HIFU消融子宫肌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目的1.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来评价子宫肌瘤HIFU消融结果;2.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来评价子宫肌瘤HIFU消融效果。方法1.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肌瘤行HIFU消融的患者290例。其中纳入本研究的患者270例,肌瘤270个,多发性子宫肌瘤只纳入首个治疗病灶,均于术前术后行增强MRI及DWI检查。观察治疗时间、声发射功率、声发射时间、治疗能量、治疗强度,术后消融率,增强MRI上测量无灌注体积以及DWI上测量信号改变区域体积、ADC值。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2.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肌瘤行HIFU消融治疗,且术前术后均行DTI检查的患者128例,肌瘤128个。观察治疗时间、声发射功率、声发射时间、治疗能量、治疗强度,术后消融率,增强MRI上测量无灌注体积以及DTI上测量信号改变区域体积、FA值。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1.DWI图显示消融后病灶信号较术前增高,且周边信号高于中心信号分布呈现靶环样改变;2.术后当日消融区ADC(1.313±0.256)×10-3较术前ADC(1.382±0.211)×10-3降低,术后次日至2日内消融区ADC(1.376±0.119)×10-3较术前ADC(1.521±0.130)×10-3升高;P0.05。3.术后DWI信号改变区体积50.780(30.033-89.598)cm3与增强MRI的无灌注区体积52.654(30.033-89.598)cm3接近,P0.05。4.DTI图像显示消融后病灶信号较术前增高,且周边信号高于中心信号,分布呈现靶环样改变;5.术后消融区FA值(0.267±0.089)较术前FA值(0.344±0.125)降低,P0.05。6.术后DTI信号改变区体积[57.94(32.91-101.08)]与增强MRI的NPV[57.97(32.91-100.09)]接近,P0.05。结论1.利用DWI信号特征变化能有效评估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效果;2.利用DTI信号特征改变能有效评估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效果。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子宫肌瘤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5
  • 第一部分:DWI在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15-25
  • 1 资料与方法15-18
  • 2 结果18-20
  • 3 讨论20-21
  • 参考文献21-25
  • 第二部分 DTI在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25-32
  • 1 资料与方法25-27
  • 2 结果27-29
  • 3 讨论29-30
  • 参考文献30-32
  • 全文总结32-33
  • 附图33-37
  • 文献综述37-45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人男;龚静山;王晓梅;杨琳;吴明祥;;DW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许士明;吴昆鹏;张伟;赵立冬;张凤敏;马子勇;范彬;;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DWI、~1H-MRS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12期

3 黄利昆;何敬;郑继坤;罗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腹、盆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04期

4 金炜;陈观保;庞洪波;谈世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DWI异常表现和临床特点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4期

5 孙奉辉;胡文立;刘东涛;;DWI异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8年37期

6 李雪梅;李壬子;候小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DWI异常与临床特征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4期

7 谭文莉;赵喜;李欢欢;王凡;雷慧姝;龚志刚;杨辰瑶;詹松华;;DWI评价针刺治疗家兔脑出血[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08期

8 黄育鑫;;磁共振DWI成像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11期

9 王志红;刘怀军;崔彩霞;贺丹;刘记存;王藏海;张祥建;郭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DWI表现和临床因素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2期

10 戴景儒;戴世鹏;庞军;;DWI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军斌;赵殿辉;汪东;陆青云;万卫平;;DWI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2 陶庆林;李克强;张帅;肖恒松;;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的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3 王秀河;陈立鹏;徐小玲;赵钊;彭悦;;DWI和PWI预测早期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慧;曹觉;李文政;龙学颖;贺雅琼;;磁共振DWI评价宫颈癌放化疗短期疗效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常英娟;任静;徐俊卿;;3.0T磁共振DWI与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恶性病变检测中的比较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常英娟;任静;;磁共振T2WI结合DWI诊断前列腺癌侵犯精囊腺[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田传帅;曾启龙;辛晓燕;;DWI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梗死[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曲金荣;黎海亮;李祥;张宏凯;邵楠楠;李靖;张首宁;李彦乐;;T2WI和DWI相结合评价直肠癌系膜浸润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健;张艳;张鑫;吴晓红;王春全;邓秦U

本文编号:488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88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