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新型癌痛膏贴的制备及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04:08

  本文关键词:新型癌痛膏贴的制备及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优选癌痛贴的提取工艺、基质配比,将癌痛贴开发成安全、有效、副作用小、透皮率高、易保存、方便干净的新型癌痛膏贴。并观察研究其临床疗效,为进一步规范新型癌痛膏贴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临床依据,丰富癌性疼痛治疗方法。方法新型癌痛膏贴制备工艺研究:①以乙醇回流所得干膏与细辛脂素作为考察为指标,以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的最佳的细辛、制川乌、重楼乙醇回流提取工艺。以所得萃取物与醋酸辛酯含量作为考察指标,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乳香、没药、莪术的最佳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蟾酥、血竭、冰片、薄荷脑打粉过100目筛,直接入药。②以40℃条件下的溶化性、均匀度、硬度、粘性为考察指标,进行加权评分,采用L18(37)正交设计,优选新型癌痛膏贴最佳基质配比。③以细辛脂素作为检测指标来测定新型癌痛膏贴的体外经皮吸收率。新型癌痛膏贴临床研究:观察80例于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住院的肺癌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新型癌痛膏贴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新型癌痛膏贴,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度、肿瘤标记物、三阶梯药物减少率、卡氏评分、生活质量变化、体重变化、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新型癌痛膏贴制备工艺研究结果①细辛、制川乌、重楼的最佳乙醇回流提取工艺为药材粗粉加6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乳香、没药、莪术最佳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为20Mpa的萃取压力,50℃,萃取4小时。②新型癌痛膏贴的最佳基质配比为甘油:0.60g、羊毛脂:0.45g、三乙醇胺:0.15g、十二烷基硫酸钠:0.05g、石蜡:1.20g、硬脂酸:1.80g、单甘脂:0.9g。③新型癌痛膏贴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率。细辛脂素24小时离体透皮率达26.01%。新型癌痛膏贴临床研究结果①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新型癌痛膏贴治疗肺癌癌性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②两组癌胚抗原(CEA)降低情况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新型癌痛膏贴可能有降低肺癌患者的CEA的功效;两组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无明显区别。③两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较少率的统计学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前者明显优于后者。④新型癌痛膏贴组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⑤新型癌痛膏贴组的体重增加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⑥新型癌痛膏贴联合奥施康定可改善奥施康定所致的便秘,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⑦新型癌痛膏贴外用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新型癌痛膏贴制备简单、透皮率高、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明显减小患者疼痛评分、增加疼痛缓解率、减少三阶梯药物使用率、提高卡氏评分、减少三阶梯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可能存在抗肿瘤作用。可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值得批量生产及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型癌痛膏贴 肿瘤 癌性疼痛 制备工艺 临床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3.6;R73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词表9-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 新型癌痛膏贴的制备工艺研究12-28
  • 1 提取工艺研究12-20
  • 2 成型工艺研究20-24
  • 3 离体大鼠透皮率测定研究24-28
  • 第二部分 新型癌痛膏贴治疗肺癌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28-37
  • 1 临床资料28
  • 2 研究方法28-31
  • 3 观察病例的可比性分析31-33
  • 4 实验结果33-37
  • 讨论37-46
  • 1 中医外治治疗癌性疼痛的机制37
  • 2 中医外治治疗癌性疼痛的应用37-38
  • 3 新型癌痛膏贴的组方特点与现代药理作用38-41
  • 4 制备工艺研究分析41-42
  • 5 临床研究分析42-45
  • 6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2
  • 附录一 综述52-62
  • 参考文献57-62
  • 附录二62-63
  • 附录三63-65
  • 附录四65-66
  • 附录五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伟;王文萍;喻明;曹莹;李晓斌;吴登斌;吕玉萍;郭占文;宋纯;张有民;谭明旗;沈云平;;中医外治及联合吗啡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9期

2 孔一凡;史克莉;;莪术研究概述[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陈军霞;邱碧菡;潘林梅;卞凌;;血竭的现代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4 朱永中;李平;张梅;;癌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年07期

5 陈素;吴水才;曾毅;刘向明;;龙血竭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镇痛机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5期

6 程丽丽;许妍妍;张艳军;;中药川乌多成分同时检测及药动学评价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黄卫东;吕武清;;冰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8年04期

8 王懿;黄伟;孙蓉;;基于功效和毒性的细辛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3年01期

9 张念森;;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评价;2013年01期

10 丁飞红;白春学;;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J];微生物与感染;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洋;中药止痛贴镇痛药效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癌痛膏贴的制备及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00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