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靶向性的聚乙烯亚胺荧光碳点的载基因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16:29

  本文关键词:靶向性的聚乙烯亚胺荧光碳点的载基因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纳米材料 荧光 靶向 肿瘤 基因载体 聚乙烯亚胺 叶酸


【摘要】:研究目的:以传统的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为基本原料,叶酸(Folic acid,FA)为靶向基团,制备两种不同的碳纳米材料,并比较它们的理化性能、荧光性能、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以及作为纳米基因载体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以PEI和FA为原料,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Folic acid-Polyethylenimine Carbon Dots,FA/PEI 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付利叶转变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的表征;通过硫酸奎宁法对其进行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FA/PEI CDs的靶向性;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FA/PEI CDs所载mi 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测定其生物相容性。通过增大FA/PEI CDs粒径大小以及封闭叶酸受体探究影响细胞摄取的因素。2.以PEI为原料,水热法制备聚合物点(Polyethylenimine Dots,PDs),将其与叶酸共混,二者通过静电力结合得到PEI PDs-FA。采用上述方法对PEI PDsFA进行表征。研究结果:1.FA/PEI CDs的性能表征:透射电镜结果示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尺寸小于5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付利叶转变红外光谱法的结果表明两种物质反应并形成酰胺键,荧光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纳米材料荧光较强、具备荧光标记的功能,在紫外光下能够发出蓝色荧光。但FA/PEI CDs不具备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主要与纳米材料的粒径大小以及叶酸与细胞表面叶酸受体的结合有关。FA/PEI CDs是一种优良的基因载体,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进一步改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PEI PDs-FA,对其进行上述性能的表征: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大小介于10-40nm之间,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EI PDs-FA具有与PEI相似的特征峰且与FA连接,荧光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纳米材料在蓝色激发光下能够发出绿色荧光。PEI PDs-FA具有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并且作为基因载体优于传统的基因载体PEI,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FA/PEI CDs的荧光性质和载基因能力优于PEI PDs-FA;FA/PEI CDs不具有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PEI PDs-FA具有靶向性;两种碳纳米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碳纳米材料 荧光 靶向 肿瘤 基因载体 聚乙烯亚胺 叶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英文缩略词8-12
  • 第1章 引言12-13
  • 第2章 文献综述13-17
  • 2.1 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13-14
  • 2.2 荧光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14-15
  • 2.3 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15-17
  • 第3章 FA/PEI CDs的制备及表征17-31
  • 3.1 材料和方法17-22
  • 3.1.1 主要原料和试剂17-18
  • 3.1.2 主要仪器设备18
  • 3.1.3 FA/PEI CDs的制备18
  • 3.1.4 FA/PEI CDs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18-19
  • 3.1.5 FA/PEI CDs的生物学表征19-22
  • 3.1.5.1 KB、HaCaT细胞培养19
  • 3.1.5.2 FA/PEI CDs的靶向性19-20
  • 3.1.5.3 FA/PEI CDs基因载体20-22
  • 3.2 结果22-28
  • 3.2.1 FA/PEI CDs的物理化学表征22-25
  • 3.2.1.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2-23
  • 3.2.1.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23
  • 3.2.1.3 付利叶转变红外光谱法23-24
  • 3.2.1.4 荧光测试24-25
  • 3.2.1.5 MTT测定材料的生物相容性25
  • 3.2.2 FA/PEI CDs的生物学表征25-28
  • 3.2.2.1 FA/PEI CDs的靶向性检测25-26
  • 3.2.2.2 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26-27
  • 3.2.2.3 细胞摄取影响因素实验27-28
  • 3.2.2.4 Real-Time PCR检测miR34a的表达28
  • 3.3 讨论28-31
  • 第4章 PEI PDs-FA的制备及表征31-40
  • 4.1 材料和方法31-32
  • 4.1.1 主要原料和试剂31
  • 4.1.2 主要仪器设备31
  • 4.1.3 PEI PDs-FA的制备31
  • 4.1.4 PEI PDs-FA的物理化学表征31
  • 4.1.5 PEI PDs-FA的生物学表征31-32
  • 4.1.5.1 KB、HaCaT细胞培养31
  • 4.1.5.2 PEI PDs-FA的靶向性31-32
  • 4.1.5.3 PEI PDs-FA基因载体32
  • 4.2 结果32-38
  • 4.2.1 PEI PDs-FA的物理化学表征32-35
  • 4.2.1.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32-33
  • 4.2.1.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33
  • 4.2.1.3 荧光测试33-34
  • 4.2.1.4 MTT测定材料的生物相容性34-35
  • 4.2.2 PEI PDs-FA的生物学表征35-38
  • 4.2.2.1 PEI PDs-FA的靶向性检测35-36
  • 4.2.2.2 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36-37
  • 4.2.2.3 Real-Time PCR检测miR-34a的表达37-38
  • 4.3 讨论38-40
  • 第5章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经忠;王青青;余海;;新型非病毒载体聚乙烯亚胺介导基因转染参数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傅晓源;张浩伟;谢灏;丁诚;彭锴;张阳德;;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24期

3 陈莲云,钟秀容,周琳瑛,梁平;多聚乙烯亚胺——一种标记组织细胞中阴离子的探针[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李经忠,王青青,余海,沈芬平,吴萍萍;聚乙烯亚胺转基因影响因素的测定及其优化[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5 徐松琳;金拓;;新型聚乙烯亚胺衍生物体内转染活性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12期

6 李非凡;田华雨;陈磊;夏加亮;陈学思;景遐斌;;六氯环三磷腈交联寡聚乙烯亚胺的制备及基因载体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9期

7 陈晓爱;邓宇斌;;纳米载体多聚乙烯亚胺介导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年01期

8 杨冬;周启;樊国栋;;聚乙烯亚胺用作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年04期

9 唐秋莎;张东生;顾宁;丛小明;万美玲;金立强;;聚乙烯亚胺在锰锌铁氧体纳米粒子表面定量吸附[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陈,

本文编号:541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41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