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FOXP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表达及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22:13

  本文关键词:FOXP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表达及调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FOXP3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免疫逃逸


【摘要】:目的:随着免疫机制在肿瘤及免疫疾病等的探索逐步深入,围绕调节性T细胞的机制探索和诊断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主要探究调节性T细胞表面特异性的分子标记FOXP3(Forkhead box prote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ymphocytic Thyroiditis,LT)、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分布状态及相应表达情况;对比伴LT的PTC较单纯PTC及单纯LT患者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淋巴细胞浸润中的表达数量及阳性程度之间的差异,分析FOXP3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免疫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更好掌握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提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手术患者标本98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3例,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另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周围相对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均未接受包括化疗、放射性治疗及手术切除等其它治疗方式。所收集病人组织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全自动脱水机脱水、透明及浸蜡,人工石蜡包埋、切片,全自动染色机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FOXP3调节性T细胞在PTC、LT、伴LT的PTC及相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分布及表达情况,对比之间的差异。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中FOXP3调节性T细胞阳性表达率为70%,较对照组(相对正常甲状腺组织)5%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中FOXP3调节性T细胞阳性表达率为78%,较对照组5%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中FOXP3调节性T细胞阳性表达率为83%,较对照组5%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中FOXP3调节性T细胞阳性及强阳性表达较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与单纯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组相比,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中FOXP3调节性T细胞阳性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FOXP3在二者浸润的淋巴细胞中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FOXP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和进展,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2.FOXP3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高表达,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因素。3.伴LT的PTC患者肿瘤组织中FOXP3表达显著高于单纯PTC患者,支持调节性T细胞既促进肿瘤细胞逃脱自身免疫系统的识别,又在诱发抗肿瘤免疫的同时引起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4.伴LT的PTC组和单纯LT组相比,肿瘤微环境中FOXP3阳性表达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前者呈现升高趋势。
【关键词】:FOXP3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免疫逃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6.1;R581.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引言13-17
  • 第1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17-22
  • 1.1 研究对象17
  • 1.2 实验仪器17-18
  • 1.3 实验试剂18-19
  • 1.4 实验方法19-20
  • 1.4.1 HE切片制备19
  • 1.4.2 免疫组化切片制备19-20
  • 1.5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20-21
  • 1.6 统计学方法21-22
  • 第2章 结果22-32
  • 2.1 PTC组织中FOXP3表达22-25
  • 2.2 LT组织中FOXP3表达25-27
  • 2.3 伴LT的PTC组织中FOXP3表达27-29
  • 2.4 FOXP3在伴LT的PTC组与单纯PTC组的表达29-30
  • 2.5 FOXP3在伴LT的PTC与单纯LT组的表达30-31
  • 2.6 FOXP3在PTC与LT组的表达31-32
  • 第3章 讨论32-38
  • 第4章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综述44-57
  • 参考文献51-5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肖琴,陈兴美,徐昌良,傅燕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5期

2 吴黎敏,李航,徐卫萍;甲状腺乳头状癌92例临床分析[J];陕西肿瘤医学;2003年01期

3 周欢,陈辉,陈贤明;囊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1例[J];东南国防医药;2004年01期

4 王红卫,洪涛,刘江华,曹仁贤,文格波;人甲状腺乳头状癌高表达基因片段筛选与克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年05期

5 林艳丽,王丽曾;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临床病理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6 王国亮;张国昌;赵瑾;李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山东医药;2005年34期

7 贺清明;张修莉;师福才;;甲状腺乳头状癌二次手术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8 何春年;张静;邢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年05期

9 梁粉花;付青;戴翠华;王刚平;李江涛;赵明春;;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的病理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年11期

10 赵尔增;;儿童和青春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形态亚型、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英)[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炜;朱宏;宋月佳;戚基萍;刘娜;;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薇;张桂芝;谭建;;甲状腺乳头状癌胸骨转移2例病例报道[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岳林先;马懿;邓立强;蔡志清;王士光;;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沿江;刘燕娜;黄敏;章春泉;皮小兰;蔡建华;李车英;李薇;徐翔;沈孝萍;张诗渊;;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回顾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全;杨俊杰;沈强;唐卫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范围探讨[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严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体会[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时嘉欣;田家玮;;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李逢生;韩琴芳;徐荣;;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王建红;赵诚;刘荣桂;牛晓燕;房世保;王正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长秋;赵文雯;鲁安怀;柳剑英;梅放;张波;;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坏死后矿化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欣;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评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宇飞;DLC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淋巴管生成关系的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张凌;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璐;PRDM1在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中的分子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董鸿;BRAF~(V600E)突变联合临床及病理特征在PTC诊断、预后判断及~(131)I疗效预测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锐;miR-29a通过靶向调节AKT3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与转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吴靖芳;RNA干扰TFF3基因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8 杨梅柳;Lnc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伟斌;肿瘤克隆起源之争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孙团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核外分子遗传和表观遗传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玮;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对促甲状腺激素反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恒;术前PLR、NL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王倩倩;CCNG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K1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许建辉;慢病毒介导CCDC67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5 宋广昊;TXN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杨岳;STIP1、EMA和ER-α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赵爱国;T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8 郑建;MiR-146b-5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杨珂;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远处转移灶摄碘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马思远;FoxP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IS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8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78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