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人源性肝癌组织冻存复苏皮下移植模型的初步建立

发布时间:2017-08-04 21:38

  本文关键词:人源性肝癌组织冻存复苏皮下移植模型的初步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肝癌 异种移植 动物模型


【摘要】:研究目的:将手术切除的新鲜人肝癌组织冻存复苏后移植于免疫缺陷裸鼠皮下以建立人源性肝癌组织冻存复苏皮下移植模型并初步评估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取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肝癌组织,分别标记为HCC01, HCC02, HCC03, HCC04, HCC05肿块离体30min内完成家属标本过目和病理科取材后,各例肝癌组织用Hanks平衡液冲洗后按照不同冻存时间分别随机分为A组(7d),B组(30d),C组(90d),D组(180d)四组。放入冻存管中标记冻存时间,液氮中保存备用于肝癌冻存复苏皮下移植模型的建立。按照各例肝癌组织冻存时间分组将冻存的人肝癌组织复苏后移植于裸鼠皮下以建立人源性肝癌组织冻存复苏皮下移植模型。5例原代人肝癌组织和各组皮下移植瘤常规浸泡于福尔马林、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用于病理学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测定肝细胞抗原(Hep Par 1)、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CD34的表达。观察记录A组(7d),B组(30d),C组(90d),D组(180d)复苏后裸鼠皮下移植的成瘤率、生长速度、瘤体体积,通过对比各组皮下移植瘤的大体观形态、镜下病理组织特点、免疫组化Hep Par 1、AFP、CD34的表达,以及对比同种肝癌组织各组皮下移植瘤与原代肝癌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计数对人源性肝癌组织冻存复苏皮下移植瘤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价。结果: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组织,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各例肝癌的A组(7d),B组(30d),C组(90d),D组(180d)冻存的肝癌组织经复苏后共移植至60只雄性裸鼠皮下,其中51只可见肉眼皮下成瘤,总成瘤率达85.0%。4组瘤体生长速度基本相同(P=0.9540.05),最终成瘤体积A组(867.24±29.81),B组(889.30±13.88),C组(862.10±29.41),D组(856.30±25.25)均无明显差异,但D组(180d)较A组(7d)裸鼠皮下瘤体的生长潜伏期长。人源性肝癌组织冻存复苏皮下移植瘤体在裸鼠体内可以保持稳定生长,未出现成瘤后自行消退。4组肝癌冻存复苏裸鼠皮下移植瘤HE染色均示肿瘤呈癌巢状分布、核质比例失调,细胞核明显异形改变,免疫组化染色Hep Par1、AFP、CD34呈阳性,微血管密度较原代肝癌组织无差异。各组移植瘤镜下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均能与人肝癌组织生物学特性保持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人源性肝癌组织冻存复苏裸鼠皮下移植模型,使用低温冻存技术保存的人肝癌组织,经复苏后能够成功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不同的冻存时间对皮下移植瘤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提示了肝癌组织低温冻存的可行性和人肝癌组织冻存复苏皮下移植模型的初步建立,也为临床肝癌组织保存、肝癌组织标本库的建立提供了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癌 异种移植 动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本文主要英汉缩略名词对照表11-12
  • 前言12-15
  • 实验方案流程图15-16
  • 1. 材料和方法16-22
  • 1.1 实验动物16
  • 1.2 实验材料16-17
  • 1.3 肝癌组织的冻存17-18
  • 1.4 冻存肝癌组织复苏18
  • 1.5 人源性肝癌冻存复苏皮下移植模型的建立18-20
  • 1.6 HE染色20
  • 1.7 Hep Par 1、AFP、CD34蛋白水平的表达20-21
  • 1.8 结果的判定21
  • 1.9 统计学方法21-22
  • 2. 结果22-29
  • 2.1 一般情况及大体观察22
  • 2.2 裸鼠皮下成瘤率22
  • 2.3 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22-24
  • 2.4 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大体观察24
  • 2.5 HE染色病理结果24-25
  • 2.6 Hep Par 1、AFP、CD34的表达及血管密度MVD的测定25-29
  • 3. 讨论29-33
  • 4.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8
  • 综述38-46
  • 参考文献43-4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张志敏;;肝癌会遗传吗?[J];肝博士;2006年03期

3 徐连根;周晶;雷伟;沈志祥;;瘦素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4 魏丽珍;李胜棉;张楠;温登瑰;周烨;王士杰;;688例肝癌患者发病特点及诊疗状况分析[J];肝脏;2010年02期

5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促进肝癌生长和转移的相关基因[J];临床荟萃;2010年10期

6 吴生;;盘点诱发肝癌的7大元凶[J];肝博士;2012年01期

7 邓庆华;一家四例肝癌报道[J];中国厂矿医学;1995年06期

8 王定珠;;觥筹交错 过度疲劳 肝癌乘机而入[J];健康博览;2005年11期

9 笑山,吴蓉蓉;喝咖啡可以减少肝癌发生率[J];健康之路;2005年04期

10 ;远离肝癌 预防在先[J];农民文摘;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顺章;穆丽娜;;饮水中藻类毒素与肝癌关系和控制的研究(摘要)[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杨秉辉;;肝癌预防的新话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癌[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丁光伟;杨玉秀;徐秋霞;徐存拴;;肝癌多基因表达异常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刘耕陶;孙华北;方亚南;;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阮秀花;田葱;张效本;张喜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阮秀花;田葱;张效本;张喜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吕岩;韩学锋;;肝癌患者需求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华;魏怀玲;刘耕陶;;双环醇对化学毒物促发肝癌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谢静媛;戴炜;涂爱民;赵文高;符花;胡应龙;;深圳地区53例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宜昌 胡献国;吸烟与肝癌[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四川成都 孙清廉;远离肝癌 谨防四大危险因素[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特约撰稿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肝胆外科主任 孙文兵;警惕肝癌的过度治疗[N];医药导报;2007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孙理;三招不得肝癌[N];健康时报;2008年

5 叶建平;专家提醒肝癌患者保护生命 重在“三早”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通讯员 韦夏 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不良饮食习惯易诱发肝癌[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记者 顾泳;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55%[N];解放日报;2010年

8 解放军302医院 刘士敬;四成肝癌酒精泡出来的[N];健康时报;2010年

9 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我科学家揭示肝癌发生早期分子机制[N];光明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胡德荣;肝癌发生早期阶段分子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放;TOPK蛋白和肝癌发生以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怡安;中枢神经特异性RNA结合蛋白NOVA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肿瘤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殷杰;E3泛素连接酶Prp19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周宇红;分化抑制因子ID1在调控化疗诱导的肝癌细胞“干性”改变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王盛;FOXA1基因变异和调控异常促,

本文编号:621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621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