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王阳明融通三教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5 20:14
  在中国哲学史上,宋明理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回应佛教挑战的背景下,完成了形上学体系的完整建构,使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融通三教是王阳明建构心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面向。这与他为学三变的生命历程中受到佛道的影响息息相关,也与他面对程朱理学遗存问题及其对士人精神世界的钳制,思考汲取其他学派资源以丰富、创建更富生命力的思想有关。为此,他可制定更有效地解决程朱理学问题的理论策略。王阳明对三教的融通可从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三方面展开论述。王阳明学凡多变,其心本体论亦历经心即理、良知即天理、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变化,其心体变化伴随着如何解决程朱理学中的天理过于抽象化与外在化的问题而展开。他依足良知肯定佛道的本体论方面的贡献,但又时刻注意与佛道立场区分开来。他援引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重建心体,提出“良知即天理”的心本体论,如此,就由外向体认天理转化为向内体认;他援引道家的有无之辨,丰富了良知心体的内涵。本体论决定工夫论,王阳明教亦有三变。针对朱熹“知先行后”说造成人们知行割裂、内外背反的现状和难题,王阳明先后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来纠偏、落实以往工夫论中存在的问题。而“知行合一”到“致良知”...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王阳明整体思想研究综述
        1.2.2 阳明心学与佛道关系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总结
    1.3 本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三教融通”释义
        1.3.2 本文观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生命历程中的佛道影响
第三章 佛、道本体论思维与心体变化
    3.1 向外体认天理到心即理
    3.2 禅宗自性论与心即理构造
        3.2.1 禅宗自性论
        3.2.2 心即理到良知即天理
        3.2.3 良知即天理之昭灵明觉
    3.3 “有无之辨”与无善无恶心之体
    3.4 章节小结
第四章 佛道工夫论与为教三变
    4.1 定慧一体与知行合一
        4.1.1 知先行后
        4.1.2 定慧一体
        4.1.3 知行合一
    4.2 静坐与省察克治
        4.2.1 静坐与禅定
        4.2.2 静坐与虚静
        4.2.3 省察克治与“猫鼠之喻”
    4.3 致良知
        4.3.1 “知行合一”到“致良知”
        4.3.2 “致良知”与“常惺惺”
        4.3.3 “致良知”与顿悟渐修
    4.4 章节小结
第五章 佛道无我境界与万物一体之仁
    5.1 儒佛道关于万物一体的思考
    5.2 有我与无我
        5.2.1 有我之私
        5.2.2 无我境界
    5.3 万物一体到万物一体之仁
    5.4 章节小结
第六章 王阳明融通三教的启示
    6.1 朱子学与阳明学互鉴的必要性
    6.2 融通三教与超越三教
结语
附录
    附录一:良知向天理转变的相关情况
参考文献
    一、著作(按主题相关性排列)
    二、期刊论文
    三、博士论文
    四、报纸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9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49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