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礼秩与实用:从明代中后期的日用类书看儒家伦理民间化

发布时间:2023-03-12 08:09
  日用类书是起源于南宋末年,在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获得广泛传播的用于向普通民众介绍日常生活知识的通俗读物。日用类书中所记载的道德教化内容是当时社会流行的通俗劝善思想的集中反映,它不仅包括儒家的人伦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而且还涉及神佑鬼惩的宗教劝善思想。因此对明代中后期刊刻的日用类书中所摘录的道德教化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使我们从更为贴近当时普通民众生活的视角,来探讨儒家学者所倡导的人伦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在深入民间社会并与普通民众的生活习俗和心理诉求相融合后,如何转变为普通民众的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之道。通过对日用类书中的道德教化内容及其在儒家伦理民间化过程中所起实际作用的研究,我们发现:首先,宋明儒家学者为了培养孩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提出的教育思想经过日用类书的摘录而在民间社会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当时社会民众普遍采用的童蒙教育思想。其次,作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学者所提倡的孝悌、谦逊、忍让、睦族等伦理规范在经由日用类书等通俗读物的传播后,逐渐成为社会民众所普遍认可和遵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再次,与儒家学者主要从纯粹道德理想主义的角度实践伦理规范不同,普通民众则深受神佑鬼惩、...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论文构思
    四、研究方法
    五、写作创新与难点
第一章 日用类书中劝善思想溯源
    第一节 宋明时期民间“三教合一”劝善的盛行
        一、佛教劝善思想在民间的传播
        二、唐宋以来道教发展的世俗化倾向
    第二节 宋明时期儒家礼教秩序的民间化
        一、宋代儒家学者“礼下庶人”思想的兴起与实践
        二、明代儒家伦理民间化的深化发展
第二章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童蒙教育思想
    第一节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的童蒙教育思想
        一、宋代理学家的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
        二、明代儒家士人的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二节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童蒙教育思想
        一、尊亲知礼的家庭教育
        二、笃敬知理的为学教育思想
        三、依事求理: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故事化演绎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民间伦理
    第一节 通俗实用:日用类书劝谕内容的取材标准
    第二节 安命守分的人生观
        一、儒家修身俟命的人生观
        二、世俗民众顺命行善的人生观
    第三节 谦逊忍让的处世观
        一、儒学中的“谦”“忍”思想
        二、民间伦理中的“谦”、“忍”思想
    第四节 孝亲和睦的家庭观
        一、养亲敬兄
        二、以忍睦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代商书中的商业伦理
    第一节 “异业同道”的商贾观
    第二节 以义制利的经商原则
        一、诚实守信
        二、守礼谦忍
        三、勤俭持家
        四、执中慎行
    本章小结
结语:对明代中后期儒家伦理民间化的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1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61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