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反思

发布时间:2023-03-16 08:05
  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技术批判学者,芬伯格师从马尔库塞,是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他在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福柯的权力批判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的技术思想,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性状况进行了深刻而生动的阐释。一方面,他从技术工具论与实体论之争出发,梳理了马克思、海德格尔、埃吕尔、马尔库塞等一系列重要哲学家的思想线索,试图在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建构关系之中找到一条新的理论进路,为技术发展的未来进行积极的展望。另一方面,芬伯格不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的学者,他曾经参与过早期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践,为一家大的计算机制造厂商——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主持过一个有关计算机通讯界面设计的项目。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他参与过1968年的“五月风暴”,也经历了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他始终是一位活跃在社会生活领域之中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因此,在他的思想之中,既闪耀着哲学的光芒,又充满了实践与实用的色彩。作为一名美国学者,他积极关注以日本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并在其中找到了建立在多元文化基础上的“可选择的现代性”的可能。因此...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原点:在继承和反叛之间
        二 逻辑支点:技术是可编码的
        三 落脚点:现代性规划下的可选择性
        四 结语
    第三节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技术批判理论的思想背景与现实背景
    第一节 芬伯格的成长背景
        一 家庭: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父亲
        二 政治:五月风暴与苏东剧变
    第二节 技术批判理论的现实背景
        一 生产方式的变迁:后福特制下的技术
        二 技术的现实发展:计算机与因特网
        三 民主化趋势:多元的新社会运动
    第三节 技术批判理论的思想背景
        一 工具理论与实体理论
        二 法兰克福学派与技术理性批判
        三 法国理论:福柯与拉图尔
第二章 芬伯格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与工具理性批判
    第一节 从海德格尔到法兰克福学派:合理性批判的发展
        一 社会与技术的聚合:从海德格尔到马尔库塞
        二 两种类型的批判:从马尔库塞到哈贝马斯
        三 技术批判理论的预备期:作为马尔库塞的学生
    第二节 从合理性批判走向社会建构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建构的开端:两级工具化与双面理论
        二 建构的逻辑支点:技术代码
        三 建构的结论:实质偏向与形式偏向
    第三节 走向技术政治学:技术批判理论的激进潜能
        一 参与者利益:技术民主中的主体
        二 技术微政治学:民主干预与局部叙事
第三章 从马克思走向福柯:技术批判与权力批判
    第一节 芬伯格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反思
        一 重思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之争
        二 技术中的激进潜能:新的解放可能
        三 对芬伯格对马克思革命理论反思的再反思
    第二节 芬伯格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反思
        一 设计批判:技术内部的权力之争
        二 操作自主性:权力斗争下的主体
        三 对芬伯格设计批判的再反思
    第三节 “福柯之后的马克思”:技术批判与权力批判的相遇
        一 引入权力批判:作为对马克思的补充
        二 全景敞视监狱:技术政治学的理论生发点
        三 对芬伯格技术政治学的再反思
第四章 技术批判与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现代性理论图景
        一 理论前提:三种现代性批判传统
        二 一条折中的道路:在社会建构主义与技术理性批判之间
    第二节 现代性是可选择的吗?
        一 多元文化下的多元合理性:以日本围棋游戏为例
        二 从统一到多样化:可选择的现代性
        三 对“可选择的现代性”的反思: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2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62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d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