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之越

发布时间:2023-03-20 02:32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所有哲学家都要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哲学,马克思最终确立自己的哲学理论,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他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特别是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问题的超越。首先,在逻辑前提上,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超越费尔巴哈抽象的人。费尔巴哈“现实的人”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恢复人感性存在的主体地位,将近代哲学的关注从思维拉回到人本身。但是由于费尔巴哈不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他所标榜的“现实的人”,实质是抽象的存在。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阐述了人的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使人脱离了费尔巴哈的抽象概念。其次,在思维方式上,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超越费尔巴哈直观思维方式。费尔巴哈通过颠倒原则恢复感性存在的合法地位,试图以感性直观突破意识的内在性,实现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但费尔巴哈感性直观是形而上学的,他感性存在的人之所以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存在物,离不开他直观的思维方式,他看不到人的本质生成过程,不理解实践对人的本质生成的影响。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感性活动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确立了实践思维方式。最后,在理论旨归...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创新点
    1.3 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基本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逻辑前提之越: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个人”
    2.1 费尔巴哈的“现实的人”
        2.1.1 “现实性”是人的特性
        2.1.2 “现实的人”是“类”存在物
        2.1.3 “现实的人”是对象性存在
    2.2 费尔巴哈“现实的人”的贡献与局限
    2.3 马克思真正意义的“现实的个人”
        2.3.1 “现实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2.3.2 “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
        2.3.3 “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人
3 思维方式之越:从直观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
    3.1 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
        3.1.1 费尔巴哈通过颠倒原则恢复感性存在的合法地位
        3.1.2 直观是费尔巴哈感性存在的特点
    3.2 费尔巴哈“感性存在”的贡献与局限
    3.3 感性活动对感性存在的超越
        3.3.1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3.3.2 感性活动是抽象的人通往现实的人的桥梁
        3.3.3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发生之源
4 理论旨归之越:从“人人相爱”到“人的解放”
    4.1 “爱的宗教”是费尔巴哈人的解放路径
        4.1.1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4.1.2 费尔巴哈以“爱的宗教”实现人人相爱
    4.2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的贡献与局限
    4.3 马克思对人的解放道路的探索
        4.3.1 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的首要前提
        4.3.2 劳动解放是人的解放的现实基础
        4.3.3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的解放的有效手段
5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意义
    5.1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意味着两千多年传统哲学的终结
    5.2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5.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意味着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6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66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