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勇”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1 18:19
  在依托《论语》、《孟子》、《荀子》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先秦时期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勇”观念进行探究,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加以论述。先秦时期“勇”字的字义有一个变迁的过程。在《尚书》、《诗经》等早期文献中,“勇”字主要用来表征人的外表体貌特征的孔武有力,有“勇力”、“勇夫”的用法。慢慢的,“勇”具有了表示人的内在心理品质和状态的含义,有“勇气”的用法。在稍后的《左传》、《国语》等历史文献中,“勇”的道德含义用法日渐增多,“勇”成为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是春秋时期上层贵族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之一。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的时代特点孕育出“以武为勇”的“勇”观念,社会中勇武之风盛行,遮盖“勇”的德性的一面,孔子则挖掘“勇”的不同含义和价值,在继承前人的“勇”观念的基础上,将“勇”纳入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儒家思想体系中去考察“勇”的含义,实现义、礼、知、仁对“勇”的统摄,将“勇”上升为与“仁”、“知”并列的三达德之一,注重强调“勇”对自身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孔子用“勇”来贯彻和实践其倡导的“仁”的思想。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的“勇”观念进行继承和发展,使二人的“勇”观念又呈现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勇”观念的产生
    第一节 早期典籍中的“勇”
    第二节 古代尚武与“勇”观念的培育
第二章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勇”
    第一节 孔子“勇”观念的内涵
    第二节 德性之勇的塑造
        一 勇而有义
        二 勇而有礼
        三 勇而有知
        四 勇而有仁
第三章 孟子与荀子对“勇”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 孟子论勇
        一 小勇与大勇
        二 以义养勇,以气配勇
    第二节 荀子论勇
        一 荀子“勇”观念的特点
        二 荀子对“勇”类型和层次的划分
    第三节 孔孟荀“勇”观念对比
第四章 儒法两家“勇”观念的综合考察
    第一节 法家“勇”观念的特点
        一 使用刑赏手段激发民众勇战
        二 禁私勇与勇之为国
        三 以法来约束勇
    第二节 儒法两家“勇”观念对比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767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67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b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